抗病毒的最佳解藥是免疫力,顧好免疫力的第一關是腸道

2020/3/4  
  
本站分類:生活

抗病毒的最佳解藥是免疫力,顧好免疫力的第一關是腸道

  2019新冠狀病毒來勢洶洶,要對抗病毒,就要平衡並強健自己的免疫力!
  我們知道,營養對免疫功能、對抗感染的能力和自體免疫都有極為深刻的影響。
然而,你知道嗎?免疫系統有80%分佈在腸道及其周邊組織中,腸道是免疫力及免疫耐受性不可或缺的中心。腸道的任務非常複雜:要選擇性的讓營養素通過進入體內,與此同時還要維持對抗病原體和毒素的防禦機制──所以,你吃得夠不夠營養固然很重要,但千萬不能忘記另一個重大關鍵:腸道的健康。
  重要的是,飲食和腸道健康是彼此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的!

重點1》維持良好的腸道生態

  我們腸道裡的各種微生物,在消化過程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幫助分解特定的醣類、澱粉和纖維,也幫助礦物質的吸收、合成維生素,還在加速脂肪酸的吸收上扮演重要角色──這又會進一步促成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友善和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群,也會直接影響免疫系統的健康與平衡。它們能幫忙維持免疫系統所需的精細平衡,在人體健康時讓免疫系統受到控制,更能在對抗入侵病原體時為免疫系統的防禦貢獻力量。
  只是,現代人的體內微生物相的豐富程度與生物多樣性都有明顯不足的狀況,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包含了大量工業加工食品的飲食習慣──你的飲食愈糟糕,你的腸道微生物相損失愈慘重。

高糖飲食會對腸道細菌造成氧化壓力

  你的飲食是直接造成你腸道中超過六十%之細菌菌種多樣性的起因。這不只是你的飲食會滋養何種細菌的問題,這也是關於細菌代謝的問題──如同高糖飲食會導致身體的氧化壓力,高糖飲食對我們的腸道細菌同樣會造成氧化壓力

缺少纖維質的飲食不只容易便祕,也會影響腸道細菌的平衡

  你的飲食會影響腸道的運動和結腸的收縮性,接下來便會影響腸道微生物相的組成;你的飲食也會對腸道微生物相的組成造成直接影響,而接著影響腸道運動和結腸收縮性。而腸道細菌對物質運輸的影響,很大一部分取決於飲食中澱粉和纖維素的含量及類型(可被發酵相對於不可被發酵)。一般說來,飲食富含蔬菜和水果時,物質運輸的調控便十分良好。

不只是補充益生菌那麼簡單

  改善腸道生物相是增強免疫功能並控制自體免疫疾病有力的方法,但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只有補充益生菌這麼簡單──飲食、生活(壓力、睡眠、生理時鐘等等)和你的腸道微生物相間的關係是很複雜的。但總體來說,你必須用正確的食物餵養你腸道中的細菌,促進有益的微生物以正確的多樣性和相對數量生長。正確的食物就是高品質的肉類、海產、水果和蔬菜──好的飲食不僅能直接改善身體健康,還支持你的腸道細菌,而它們還會進一步改善你的健康。

重點2》避免傷害腸道的食物──小心腸漏症

  我們的消化道,其實算是「體外」。正常來說,食物經過分解成為各種營養素後,才得以經由腸黏膜細胞或細胞間隙進入「體內」──被送到血液或淋巴液中。至於其他包括未被完全消化的食物大分子或毒素,皆不得其門而入。

有腸漏症的人更要小心病菌從口入

  一旦腸道這層壁障被破壞了,原本不該進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腸道內容物,就可能乘虛而入──這就是「腸漏症」,又稱為「消化道通透性增加」。腸漏症會導致各種症狀或疾病,例如氣喘等急性過敏,又如慢性疲勞、腸躁、消化不良、頭痛、水腫等慢性的食物不耐,甚至是各種有可能會導致生命危險的自體免疫疾病。還要注意的是,因為腸漏症而進到血液和淋巴液的,有可能不只是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大分子,就連毒素、壞菌都可能藉由這個管道進入體內。
  腸漏症多半是錯誤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所導造成的,所以我們是有機會預防和改善它的。若只針對食物來談,有可能會傷害到腸道的食物有:穀類、仿穀類、豆類、乳製品、堅果、種子和茄科蔬菜,它們全都含有能直接(藉由直接損傷腸道上皮細胞或打開細胞間的緊密連接)或間接(經由餵養小腸中的細菌和酵母菌,使其過度生長)增加腸道通透性的物質──外源凝集素(特別是凝集素和醇溶蛋白──麩質就是醇溶蛋白家族的一員)、消化酵素抑制劑皂素(特別是配醣生物鹼)和植酸
  當中特別提一下麩質,很多人腸漏症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麩質過敏。我們的消化酵素並不擅長分解兩個醇溶蛋白間的連結,這可能導致兩種結果:一,麩質可能會以未消化或部分消化的狀態通過腸道障壁;第二,麩質(及其他醇溶蛋白)為腸道中的細菌提供不均衡的養料,導致腸道內菌叢生態失調!

需要少吃或避免的食物(如果你有自體免疫疾病最好要先停一段時間)

*穀類:大麥、玉米、硬質小麥、福尼奧米、薏仁、卡姆小麥、粟米、燕麥、米、黑麥、高粱、斯佩爾特小麥、苔麩、黑小麥、小麥(及所有變種,包括單粒小麥和粗粒小麥粉)以及野米。
*麩質:大麥、黑麥、小麥,以及所有以這些為原料衍生的食物。
*仿穀類和類穀類的物質:莧菜籽、蕎麥、奇亞籽和藜麥。
*豆類:赤小豆、黑豆、黑眼豆、奶油豆、白腰豆、鷹嘴豆(即雪蓮子)、蠶豆、大北豆、菜豆、義大利豆、腰豆、扁豆、皇帝豆、綠豆、白豆、斑豆、花生、豌豆、紅花菜豆以及大豆(包括毛豆、豆腐、天貝、其他大豆製品和大豆萃取物,如大豆卵磷脂)。
*乳製品:牛油、酪奶、白脫油、乳酪、茅屋起司、奶油、牛奶、凝乳、乳品蛋白萃取、酥油、鮮奶油、冰淇淋、酸牛奶、酸奶油、乳清、乳清蛋白萃取物、生奶油和優格(草飼養殖所得的酥油是可以接受的)。
*堅果和堅果油:杏仁、巴西堅果、腰果、栗子、榛果、澳洲胡桃、胡桃、松子、開心果或核桃,或由這些堅果衍生出的所有粉類、油脂、油品或其他產品(椰子是例外)。
*種子和種籽油:奇亞籽、亞麻籽、大麻籽、罌粟籽、南瓜籽、芝麻和葵花籽,以及由這些種子衍生出的所有粉類、油脂、油品或其他產品。
*茄科植物或由茄科植物衍生的香料:印度人參、燈籠椒(即甜椒)、紅椒、斗蓬醋栗(酸漿果,不要與一般可允許食用的櫻桃混淆)、茄子、龍葵(不要與可允許食用的越橘莓混淆)、枸杞、辣椒(辣椒和辣味基底的香料)、奎東茄、辣椒粉、香瓜梨、多香果、馬鈴薯(甘藷是沒問題的)、樹番茄、黏果酸漿和番茄(部分咖哩香料中有茄科植物成分)。

  當然,除了飲食,生活習慣和藥物濫用也可能會導致腸漏症的發生,這也是要注意的。

 


整理摘自《恐怖的自體免疫疾病療癒聖經》

9789869851374.jpg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47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