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的美,美在舊金山灣。美在那傲視太平洋的紅色金門大橋,美在那藍天碧海間飄蕩在金山灣裡的片片白帆,還有那綠如海中翡翠的天使島。舊金山的美,當然還美在面向海灣依坡而造且建築設計各有風格的摩天樓群。三面環水一面依山的城市,終年似初春般的微寒氣溫,薄霧常在不知不覺中忽然飄了過來,籠罩住金門大橋,飄向城裡,很快的那些高樓,那條九曲花街,還有那叮噹纜車,都披上了一層似薄紗的輕霧。
金門大橋與海灣大橋
金門大橋不止是舊金山的地標,也是加州的地標。它的確美,橘紅色的橋身美得耀眼,大橋兩端高聳入雲的橋門美的誇張,巨大的鋼索美得神奇。很難相信,2780米長的大橋是一座僅靠鋼索吊起的單孔橋。更難想像,科技還沒有起飛的1937年就能建造這樣的大橋。儘管世界各地不斷有更長更大的橋建成,但它目前仍然是世上最大的單孔吊橋,這是為什麼它一直被稱之為天下第一橋,是人工建造的所有名橋之首。它連接了舊金山與它對面的馬雲縣(Marin County),包括美麗的莎莎利多(Sausalito)與堤玻容(Tiburon)。
要欣賞金門大橋,最好的觀景點是對岸山丘頂上的古砲台(Battery Spencer),那裡居高臨下,東看大橋,橫跨在兩個半島之上,背景是海灣與舊金山市。金門大橋不只是從太平洋進入舊金山的門戶,也是進入美國的門戶,正對著大橋的天使島即是以前的移民關口。砲台上人煙不多,站在山頂上看到的是海天的壯闊,又感覺離天好近。西望太平洋,海天交界處一片白茫茫的迷霧,恍惚置身在海之角,天之涯。有一回陪伴父母遊罷納帕酒鄉,回程時順道上砲臺來觀金門大橋。那時已近黃昏,西天的彩霞在迷霧中若隱若現,卻見那片霧一瞬間愈聚愈多,忽地海上就是白茫茫的一片,接著海風狂吹過來。八月的暑天頓成了寒冬,父親仰面哈哈大笑道:都說舊金山四季如春,這正像江南的料峭春寒。
等我們下山開過橋時,金門大橋已沈在霧中,只看見一前一後的兩個橋門頂端露出於白霧之上,那橋彷彿是雲端天橋,美得迷人。
在舊金山對岸的大橋觀景點看臨海的舊金山,整座城市的美盡收眼底。那一大片高樓大廈,壯觀美麗。金字塔式的汎美大樓,獨特搶眼。尤其在薄霧瀰漫的天氣中,舊金山更有說不出的嫵媚。在那裡可以看到橫跨在海灣上的另一座大橋,海灣大橋。
海灣大橋分東西兩側,大橋通過海灣中的金銀島,靠島上的隧道將東西兩側連接起來。兩側加起來的橋長約六公里,由於分上下兩層車道,巨大的橋身看來氣勢恢宏,雖然它的地理位置沒有金門大橋險要,造型也不如金門大橋美觀,但它的長與寬卻看來更為壯觀。海灣大橋的照明系統,設計得美輪美奐,夜間燈火通明,一盞盞的橋燈像是懸在海上的夜明珠,是金山灣中的另一道美麗風景。
移民血淚天使島
舊金山灣裡的海水不像太平洋那麼藍,有點綠,而且是透明的碧綠,有幾座島嶼矗立在碧波蕩漾中。靠近漁人碼頭的小島是神秘的惡魔島,靠近堤玻容的是美麗的天使島。我天生膽小,怕看惡魔島上的聯邦監獄,但對天使的移民歷史卻好奇不已。
天使島實在是美,島上山巒起伏,全島被綠草及森林所覆蓋,青綠翠綠滿眼都是綠。沿著山腰小徑走去,看到的是一灣接著一灣的小海灣,聽到的是山鳥的嘲啾聲。憩息在海灣裡的帆船,乘風破浪的快艇,穿梭來去的客船(Ferry)盡收眼底。如今來到天使島,在一片風光明媚中,憑弔它的歷史,少了幾分悲傷氣氛卻仍然免不了低迴喟嘆。
兩千年前,印地安人就已經在天使島屯居。這裡橡樹滿山,印地安人收集橡子磨成橡子麵作主食。他們在海灣裡補捉魚蝦貝類,獵殺海狗海獅海瀨等水棲哺乳動物。據說那時,島上野鹿成群,也是他們打獵的對象。如今島上當然不再有印地安人,但他們為了打獵而留下的山中小徑,卻足以供後人緬懷他們的足跡。
來到天使島不能不看看當年的移民局。天使島的移民局設在中國灣(China Cove) 附近,1910年開設到 1940年關閉。三十年間因為審核移民的手續複雜遲緩,移民下船之後多半被拘留在島上等待核發簽證,少則兩星期,長則達兩年,這期間被拘留在島上的華人達十七萬五千人之多。自一八八二年,美國國會通過排華法案後,華人入境即困難重重。十九世紀初,華人到新大路來開礦修路,他們工作勤奮,安分守己,曾被當時加州的幾位州長如巴尼德(Burnett)及麥都高(McDougal)等嘉勉過,咸認為華人是優秀的民族,而歡迎華人來美。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十九世紀後半期的經濟不景氣,加州居民眼紅於華人的勤懇及善於儲蓄,竟展開了一系列的排華暴力行動。加上後來出現了一位狹隘的種族主義州長畢加勒(Bigler)的堆波助瀾,華人被劫被殺,不計其數,最後導致一八七七年的舊金山暴動夜。當時清政府積弱,無力保護華僑,美國又縱容犯罪的白人,以致華人投訴無門。而在這種情況下華人移民依然前仆後繼,仍飄洋過海來打工。有身份的在城裡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沒身份的被關在島上過著前途茫茫的日子,那時的華人只有隔海對泣的分。這種情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成了盟友後才獲改善。
如今天使島上在華人被拘之處豎立了一個紀念碑,刻著當年某移民寫的對聯:「別井離鄉飄流羈木屋,開天闢地創業在金門」。排華法案早已劃下句點,今日中國人早已翻身,創業成功者不計其數,已鮮少做低下的勞役工作。遙望舊金山,今日的繁華,有多少是華工當年的血汗。唐人街的美食,列名米其林餐廳的嶺南小館,是多少華人懷念家鄉風味的寄託。對當年華工不計性命的種種努力,不由肅然起敬。
山城風光
舊金山市中心的街道順著山丘高低起伏,房屋盤山而建密度很高。由於獨特的坡度造成街道迂回曲折,因而有九轉十八灣的美麗花街(Lombard St.)。花街種的是各式品種的繡球花紫藍黃紅顏色各異,初夏花季,不論站在街頂或街底,看那依坡而開的花海,彩花綠葉一片錦繡,美得讓人瞠目。
纜車(Cable Car)是城裡的獨特交通工具,也被稱做舊金山歷史的活化石,來到舊金山不能不坐一回纜車。當叮噹聲由遠而近,興奮的遊客蜂擁上車,坐在古雅彩漆的纜車中翻過一丘一丘的山崗,享受那有一百多年歷史的交通工具特有的顛簸感。纜車開得慢,又是開放式,乘客正好一路細細的觀賞舊金山的街景。
舊金山的街景很美,各種風格的建築物都有。市政廳羅馬式的金色圓頂,配上希臘式的白色圓柱,媲美華府的國會大樓。由柏克萊建築系設計的「藝術宮」,是由一棟羅馬式與一棟希臘式的兩棟建築組成,前面的水塘裡常有天鵝戲水,洋溢著歐洲式的古典浪漫。另外中國風味雕龍鏤鳳的唐人街城門、東洋味的日本城五重塔、歐洲殖民風味的義大利城,處處透著異國風情的浪漫。
舊金山的住宅區也一樣很美,屋宇雖然密集,卻各有特色。維多利亞式的小樓一棟接著一棟,每棟的油漆色彩,雕刻設計都不相同。沿街走去可以盡情欣賞每棟建築的藝術風格。
漁人碼頭的多彩多姿
舊金山是浪漫的城市,而最浪漫的地方非漁人碼頭莫屬。那裡水族館,蠟像館,巧克力工廠,冰淇淋店,海鮮餐館,意大利餐館,吃喝玩樂,應有盡有。三十九號碼頭看海獅,四十五號碼頭看戰船。沿街的賣藝人,耍盡各種法寶,或唱或跳
,或扮成各種角色,不讓人看得心花怒放,也總能搏人開懷大笑。
漁人碼頭的酸麵包特別有名,尤其是將麵包挖空,裝入海鮮湯(Clam Chowder)。碼頭上幾乎家家都賣酸麵包海鮮湯,我每回去都選不同的店品嚐,家家味道都不錯,倒沒有特別喜好的店家。一般來説,那裡的酸麵包的確比別處做得鬆軟,海鮮湯濃郁鮮美,真材實料,不會像某些店中全以馬鈴薯頂替。舊金山四季都涼,喝上一麵包熱呼呼的海鮮湯,冰涼的手腳立刻有了暖意。
多年前我們一家曾陪我父母,在漁人碼頭搭遊船於船上用餐遊海。船上的食物非常豐富,不大愛吃美國食物的父母,吃得讚不絕口,挑食的女兒也吃得大快朵頤。船駛出碼頭經過惡魔島欣賞海灣大橋,繞過天使島看金門大橋,最後停在灣中,讓遊客欣賞天空中藍天使的表演。下船時已是黃昏,全家坐在碼頭看夕陽,看漁船歸航,看海上升起的迷霧,不得不讚嘆漁人碼頭的美。
風情萬種金門公園
第一次到金門公園就驚訝公園的大,去過公園好多次,至今沒有窺盡它的全貌。那裡有多座美麗的花園,許多大小湖泊,有數不清的羊腸小徑。可以划船,健行,騎腳踏車。
小橋流水,古色古香的日本茶花園裡可以賞錦鯉品茶。花團錦簇的植物園裡有四時不謝之花,有數不盡的奇花異草,有品類繁多的綠色植物。東北角上的維多利亞式玻璃花房裡,養殖著各色熱帶植物,花開處處,朵朵嬌艷。蝴蝶房裡彩蝶翩翩,美如夢幻,難怪有人將蝴蝶比作愛情,它雖然美麗卻難以捕捉。
公園裡還有館藏豐富的狄揚藝術館(deYoung Museum) ,館裡除了定期更換自己的收藏外,也常舉辦特展。去年為期半年的印象畫派展,造成轟動,擠得車水馬
龍水洩不通。目前正舉辦的畢卡索回顧展,亦是一票難求。
結語
舊金山的美麗浪漫,說也說不盡,只能借用生長於加州的著名作家威廉薩洛揚(William Saroyan)的幾句話:「如果你還活著,三藩市不會使你厭倦;如果你已經死了,三藩市會讓你起死回生。」
旅遊小貼士:
1, 要去天使島可至漁人碼頭搭乘往天使島的 Ferry
2, 九轉十八灣花街在 Russian Hill District 的 Lombard St.
3, 藝術宮: 3301 Lyon St.,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4, 駛往漁人碼頭的Cable Car 可在 Market 與 Powell 交口處搭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