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數變的戴季陶

2015/6/28  
  
本站分類:創作

一生數變的戴季陶

一九四九年二月十二日凌晨,曾經當過孫中山的秘書、考試院院長的革命元勳戴季陶,突然在廣州東山東園寓所去世。當時外界風風雨雨,多所臆測,有謂「仰藥」、「服毒」者;甚至誤傳:「戴夫人可能是和戴先生一齊仰藥。」而據當時在場的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鄭彥棻說,之所以會有此臆測,一方面是由於當時局勢影響,另一方面是大家對戴先生身體孱弱的情況不清楚,又受了劉紀文曾說過戴先生服安眠藥過量的話所致。當時由戴季陶之子戴安國檢查有無遺書,結果不但沒有遺言,即常服之安眠藥也尚餘大半瓶,再衡量各種情況及其夫人的所見所聞,大家都認定並非服藥過量。戴季陶有服安眠藥之習慣,曾服之逾量,以致昏迷,其服藥亦是為了治疾,絕非所謂舉目河山大勢已去,而自我了斷,此殆愛之深而疑之切也。鄭彥棻又說,在戴先生逝世的四天前,國民黨中央遷廣州後的第一次常會,戴先生在常會記錄簿上簽名,執筆時手抖得厲害。於談話中,見他從煙灰碟取煙復吸時,竟將燃燒的一頭放到嘴裡去,很像已經失去了控制力一樣,可見其精神身體確是極度衰弱的。因此其病逝,恐因心臟過度衰弱之故也。

回顧戴季陶的一生,有四變,大致不時以變換的名號,作為他在某一階段的象徵。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他十六歲到日本留學,是用戴良弼的名字。先畢業於日本某師範學校,一九0七年秋入日本大學法科,同年十月十七日梁啟超、蔣智由、楊度、陳景仁等所組織的「政聞社」在東京召開成立大會,革命黨人張繼、馬君武、陶成章等約集同志多人,到會場示威。張繼還糾眾毆打梁啟超,因此聲名大噪。若說張繼早年在日本參加革命是對的,若恭維到戴季陶,那就與事實不符了。至於戴季陶加入同盟會,那要到一九一一年的事了,說他早年到日本留學即參加革命工作,完全是子虛烏有的事。

 ?游迤??.jpg

戴季陶

一九一0年戴季陶任上海《中外日報》筆政,是他進入輿論界的開始。不久,《天鐸報》徵主筆,戴季陶獲選,不逾月就擔任總主筆。為示其與韃虜不共戴天,以「天仇」為筆名,寫社論鼓吹革命,其辭鋒之犀利,議論之弘暢,警闢一時,聲聞海內。不久《天鐸報》文字獄起,戴季陶只得亡命於南洋檳榔嶼,為《光華報》主筆,益加鼓吹革命。一九一一年由雷鐵崖、陳新政介紹,黃金慶主盟,戴季陶正式加入同盟會。民國元年,任《民權報》主筆,持論剛正不苟,一如主《天鐸報》時。同年九月十一日孫中山督辦全國鐵路,戴季陶受任為機要秘書,襄贊大計,從此未嘗輕離,直至民國十四年三月十二日孫中山病逝於北京為止,歷時十四年。

 ?晾??jpg

虞洽卿

民國九年間,上海市場掀起交易所的狂熱,炒購本所股票的商人獲利甚巨。「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於同年七月一日開幕,理事長為虞洽卿,代理理事長為聞蘭亭。戴季陶與交易所的發起人趙林士、周佩箴是屬好友,遂亦捲身其中,從事於證券的買賣。此時他所用的名號就是「季陶」兩字,一般同業,每笑他放下筆管,拿起算盤,有心想做陶朱公。當時革命黨人,幹上這一行的,還著實不少。據周谷文章提到,蔣介石當時就是上交所的經紀人,其經紀人牌號為「恆泰號」,營業範圍以代客買賣各種證券及棉紗。「恆泰號」合同參加者計十七股,其中蔣偉記即蔣介石,小恆記為戴季陶,陳明記為陳果夫,吟香記為周佩箴,張靜記為張靜江,朱守記為朱孔陽(守梅)。這批人雖最後未必發財,但當時生活都賴此維持。後來北伐成功,他們都變成了風雲人物,可見交易所對於革命是有間接貢獻的。

  ?喟蝘€.png

陳獨秀

而此時戴季陶雖溷跡商場,但筆管並未放下。當時上海可說是中國新文化中心,陳獨秀在法租界主編《新青年》雜誌,張東蓀負責《時事新報》和《解放與改造》雜誌,邵力子主編《民國日報》的〈覺悟〉副刊,戴季陶、胡漢民編輯《星期評論》和《建設》雜誌。戴季陶在《星期評論》中,大寫文章,提倡社會主義。後來周佛海、陳公博遂謂陳獨秀、沈玄廬、陳望道、施存統等人,發起組織中國共產黨前夕,戴季陶為此草擬了〈中國共產黨黨綱〉,而建黨以前最初文件也多出自他的手筆。只是在成立的前一天,戴季陶忽然動搖起來,去函表示,他與國民黨關係太深,「孫先生在世一日,他不能加入別黨。」此是周、陳兩人惑於陳獨秀的浮言,以訛傳訛之故。後來更是眾口鑠金,竟釀成西山會議時戴季陶被數十人,擁往他所住的西山香雲旅社,拳腳交加,飽予毆辱的不愉快事件。曾經加入陳獨秀「社會主義青年團」後來又退出的袁同疇曾就周佛海、陳公博、張國燾等人的說法為文辯駁,其結論是戴季陶對社會主義,乃至共產主義有研究,是事實;陳獨秀拉攏他,要他參加發起共產黨,是事實;但他沒有參加發起,也是事實。

當時黨國舉凡政治、經濟、外交的決策、規劃、特案都由戴季陶親自起草或建議,政府的五院制也出自他的建議。自民國十七年起,迄民國三十七年國府遷廣州為止,戴季陶擔任考試院長凡二十有一年。其居官之久,除雄踞山西三十八年的閻錫山外,恐無人能比。此時他用的名字是「傳賢」(孫中山逝世後,他改此名),傳的是道統,他以孫中山上承文、武、周公、孔子,而又隱然以自己上承總理,傳聖傳賢,一脈相傳。他又在考試院的寓所中供奉佛像,焚香頂禮,誦經不輟。之所以如此,是民國十一年十月底孫中山派其赴四川,勸說川中將領息兵合作開發四川實業,船航至湖北宜都間,他覺得公私兩方面都無半點光明,遂跳長江自殺。據他說,當他落在江中時,彷彿有神靈呵護,捧著他,不讓他沉下去似的。自此他開始篤信佛教。後來考試院變成叢林,院長成為護法,所有公務,多由副院長朱家驊代行,他很少置理。直到國難當頭,上海發生「一二八」戰事,政府遷往洛陽辦公,他亦莫不關心,而於追薦先人,廣延僧眾,假洛城長壽寺大做功德,則視為急務。

論者謂戴季陶在晚清之際,以「天仇」為筆名,為文犀利淋漓,甚具朝氣。民國十年之前,從事新文化運動,與陳獨秀、沈玄廬輩,大倡社會主義,亦還有維新氣象。迨官居考試院院長,則一變原有之慷慨激昂,反而仗馬寒蟬,唯唯諾諾,只剩長樂老之風。「良弼」、「天仇」、「季陶」、「傳賢」這些名號,正代表戴季陶一生有此數變矣。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62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