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健康教室-中風的了解與預防(下)

2018/10/30  
  
本站分類:創作

銀髮健康教室-中風的了解與預防(下)

三、怎樣預防中風?

預防中風應當從正確處理引起中風的危險因素入手。前面提到的第一類因素,是無法改變的;第二類可以通過治療各種疾病來加以改變;第三類可以通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以改變。歸納起來,做好以下幾點,有助於預防中風:

(一)預防和治療高血壓。

(二)預防和治療糖尿病。

(三)預防和治療高脂血症。

(四)預防和治療冠心病。

(五)平衡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控制體重

在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慢性病的預防與治療中,我們幾乎無一例外都提到了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們的原則和內容也基本相同,給人的感覺還真有點兒「包治百病」的味道。其實,只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並持之以恆,就可以預防和控制這些慢性病,從而達到預防中風的目的,這些方法的有效性都是經過多次科學研究加以證實了的。

(六)合理使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藥物

抗血小板和抗凝藥物都可以降低血液在血管和心臟中形成血栓的風險,從而有效地降低中風的發生率。

阿斯匹林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藥,也是預防中風證據最多的藥物。它的有效劑量是七十五至三百二十五毫克,如果用量太小可能沒有效果。阿斯匹林的副作用主要是引起出血,因此對於有高出血風險的患者應避免使用。這些患者包括: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肝硬化和腦出血者;近期內有手術史者以及有凝血功能障礙者,平時有牙齦或皮膚出血傾向者,都應該避免服用阿斯匹林。

抗凝藥物中常用的有肝素和華法林,這些藥物的副作用也是引起出血,因此需要定期複查凝血功能指標,以確保藥物的安全使用。

(七)頸內動脈剝離術

如果患者的頸內動脈因為動脈粥樣硬化而嚴重狹窄(狹窄程度在70%以上),並伴有血栓形成,那麼他(她)發生中風的幾率非常大。此時藥物和非藥物的預防手段可能都已經不能發揮作用了,醫生可能會考慮採用頸內動脈剝離術來治療。這種手術是將頸內動脈內膜及其下面的粥樣斑塊一併切除,從而達到使血管增寬、血流通暢的目的。這種手術已經使用了五十多年,預防中風療效肯定,缺點是有一定的創傷。

(八)頸內動脈支架成形術

這是目前治療頸內動脈狹窄的另一種手術。方法是將一根導管從大腿根部的股動脈一直插到頸內動脈的狹窄處,通過氣囊充氣撐開狹窄的血管腔,隨後在狹窄部位放入支架,通過支架的支撐使頸內動脈的管腔變大,同時也可以把粥樣硬化斑塊擋在支架之外,從而減少這些斑塊的脫落,以達到預防中風發作的目的。這種手術的優點是創傷非常小,屬於微創手術,但手術後需要終生服藥。

(九)注意避免中風的誘因

寒冷的冬季和酷熱的夏季都是中風的高發時段,應該做好防寒保暖和補充水分的工作;切忌暴飲暴食和大量飲酒;適時緩解精神壓力,遇事不要過於激動;保持大便通暢,不要用力排大便;洗澡時間不要過長;保證睡眠品質,睡前適當喝水降低血黏度;早晨醒來後不要急於起床,動作要緩慢一些。

四、對中風的治療要注意些什麼?

這裏我們主要介紹中風急性期治療時的注意點。至於中風後遺症的康復鍛鍊和家庭護理的內容讀者可以參閱相關書籍。

(一)腦梗塞

1. 把血壓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在發病早期要避免把血壓降得太低,這樣反而會加重腦梗塞。如果血壓不高於180/110毫米汞柱時可以不必急於降壓,但要嚴密觀察血壓的變化情況。如果血壓高於這個限度就應該緩慢降壓。

2. 抗腦水腫,降低顱內壓

大面積腦梗塞時缺血的腦組織會出現腫脹,而人的顱腔又是個封閉的四壁堅硬的空間,只有枕骨大孔一個出口。腦組織腫脹使顱腔內的壓力升高,把腦組織往下壓,比如把小腦的一部分壓向枕骨大孔。這樣就會壓迫到枕骨大孔附近的腦幹,而腦幹是呼吸、心跳等生命活動的中樞的所在地,一旦受壓可能會使心跳、呼吸停止而導致死亡。所以在大面積腦梗塞急性期時,醫生常會使用甘露醇、速尿等藥物來緊急對抗腦水腫,降低顱內壓。

3. 恢復或改善腦血流

腦梗塞是缺血引起的,恢復或改善腦組織的血液供應是治療的核心,常用的方法有溶栓、抗血小板、抗凝、擴充血容量以及中藥等。這裏特別要提一下溶栓。在溶栓治療應用於臨床以前,醫生對於恢復或改善缺血組織的血流沒有很有效的手段,幾乎是眼睜睜地看著缺血的腦組織逐漸死亡。有了溶栓治療,使用能溶解血栓的藥物使阻塞的血管再通,就能挽救一部分處於缺血缺氧狀態下的腦組織,不僅減少了患者死亡或嚴重殘疾的可能性,也提高了存活患者的生活品質。但是,溶栓治療有嚴格的時間限定,靜脈溶栓要在腦梗塞起病後三小時內、動脈溶栓要在起病後六小時內,否則缺血的腦組織已經死亡,溶栓治療就失去作用,甚至還可能導致出血。臨床上把適合於溶栓治療的這三至六小時稱為溶栓治療的「時間窗。」

在溶栓治療之前,必須充分瞭解病人的凝血狀況,以便選擇藥物和掌握劑量。用量太小,沒有效果;如果用量太大,可能引起腦出血,甚至全身出血,導致死亡。這樣的病例並不少見,所以要特別小心!

與此同時,還可以用藥物延長缺血腦組織的生存時間,以等待血液供應的恢復,這樣做既可減少死亡率,也可降低致殘率。實驗研究和臨床實踐都證明,鼻飼中藥,可以起到這種作用。

4. 外科治療

腦水腫嚴重、顱內壓高的患者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好,可以做開顱減壓的手術來減輕顱內高壓。

5. 介入治療:

對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狹窄嚴重的患者可以在狹窄部位放置支架,把狹窄部位支撐起來改善腦的血液供應。

上述治療方法都有嚴格的適應證,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治療手段。

(二)腦出血

1. 臥床休息

一般應臥床休息二至四週,避免情緒激動及血壓升高;保持呼吸道通暢,昏迷患者應將頭歪向一側;必要的時候給予吸氧、吸除痰液、鼻飼、鎮靜、預防感染等治療。

2. 調控血壓

腦出血患者不要急於降血壓,因為腦出血後的血壓升高是對顱內壓升高的一種反射性自我調節,應該在顱內壓下降以後,再根據血壓情況決定是否進行降血壓治療。

3. 降低顱內壓

顱內壓升高是腦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顱內壓是治療腦出血的重要任務。用藥和腦梗塞時降低顱內壓的藥物相同。

4. 一般不用止血藥物

亞低溫治療對腦組織有保護作用。

5. 外科治療

出血量大的患者應該根據病情決定是否進行手術治療。手術的目的主要是清除血腫、降低顱內壓、挽救生命,其次是盡可能減少血腫對周圍腦組織的壓迫,降低致殘率。

(三)蛛網膜下腔出血

臥床、保持生命體徵穩定、降低顱內壓、調控血壓等措施與腦出血時大致相同。為了防止動脈瘤周圍的血塊溶解引起再度出血,可以用止血藥物。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重症患者可以早期動手術夾閉動脈瘤或者用介入療法栓塞止血。蛛網膜下腔出血時還要注意防治腦動脈痙攣、腦積水及腦缺血。對病變血管可以採用血管內介入治療、外科手術治療等措施。

 

相關閱讀:銀髮健康教室-中風的了解與預防(上)

-----------------------------------------------------

本文摘錄自《健康長壽其實就靠好習慣──32位名人活到100歲的秘密》,新銳文創(秀威資訊)提供。

健康長壽其實就靠好習慣──32位名人活到100歲的秘密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9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