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億萬副作用》新書分享座談會,副作用之二

2015/12/3 上午 09:30   資料來源:NEO   
本站分類:另眼看書
 NEO:《億萬副作用》新書分享座談會,副作用之二

7.跳Tone

書中滿常出現突然間怎麼樣,突然間又怎樣的劇情橋段,讓人摸不著頭緒的大躍進,其實我覺得這就是小說有意思的地方。

像是權力遊戲-冰與火之歌這部影集,常常看得正高興,突然重要角色就死了,當時就會很納悶:「怎麼可以這樣!」作者把故事超展開,或是寫進一個胡同中,無法自圓其說的時候,就給他突然發生意外吧!

這樣做似乎很吊觀眾胃口,但是自從我寫了小說之後,我很能理解創作者這一個操作方式,有得時候真的是自己把自己寫的劇情給困住了。

所以鋪梗是要圓梗的,像是說謊,說了一個謊,就要用千千萬萬個謊來圓,鋪一個梗,就要用千千萬萬個梗來呼應,這是創作中很有挑戰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常常很欽佩推理小說家,他們在合乎邏輯的系統中,把環節扣得緊密,然後在最後又有真相大白的魄力,這部分我還在努力學習中。

雖然這本書有很跳Tone式的劇情轉變,我也是盡量讓故事合理化,為了不要有不負責任的劇情擱置,在創作過程中其實刪除了滿多的文字,也額外增加了一些橋段以求合乎邏輯,或是盡可能讓情感做足,讓人一時不會去注意裡頭的瑕疵。

以上,這就是一本這樣富含很多元素,非常不可能的劇情卻又非常貼近生活的一本書,希望大家各自有不同的解讀,也歡迎你們看完與我分享。 

IMG_20151115_141622.jpg

●NEO和書迷分享創作理念之二

創作副作用

接下來跟大家聊聊創作副作用,也是我人生走向喜歡寫文章這件事的過程,如果有喜歡寫文章的朋友,或是未來也有出書目標的人,可以參考。

其實喜歡寫作這件事,是覺得,人說出去的話,常常會覆水難收,例如:「我要跟你分手!」殺傷力十足。

但是寫文章是需要累積,需要沈澱的,從腦到手的過程中是有點時間思考的,而且還可以修改,還可以刪除,一切都還來得及,所以這是一件可以善加考慮的行為,當然你也可以學「On the road在路上」的作者Jack Kerouac創造的「自發性文體」,腦中想出什麼就寫什麼,完全不考慮換行分段或是其他干擾他產出的行為,但是這樣的寫作方式是很難閱讀的,最後這位作者在大改了六次之後,該書才有機會得到出版。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找這本書來看看。

國小二年級,有個每月徵文比賽要交文章,是因為被老師指派,我不得已要參加這個徵文比賽,沒接觸過寫作的我只好回家請老爸幫忙,當時記得我一邊寫稿紙,老爸一邊做伸展運動一邊隨意念,我就乖乖抄寫他唸出來的句子,可想而知,一個大人來寫國小二年級的作文,即使放水很多,要拿獎真是非常容易,我人生第一張因為寫作得到的獎,其實就是靠老爸幫忙作弊得到的,但是那一張獎的肯定,卻啟發了我寫文章的興趣。

所以也告訴大家,千萬不要吝嗇於誇獎小孩,因為在掌聲中長大的孩子,絕對比較有自信,不過也是要拿捏一下,不要太誇張。

從那之後可能對寫文章有了莫名其妙的信心,開始卯起來寫,寫的過程中也很愛閱讀,漸漸的發現,學生時期的作文課,老師都會拿我的文章唸給全班聽,當時我就意識到自己其實寫得還不錯。

漸漸的我開始去看別人寫什麼,喜歡上閱讀這件事,喜歡圖書館,喜歡買書,寫作變成一種習慣性的表達方式。

後來,寫文章變得有點在追求成績,開始玩弄文筆,大量地使用許多作文課愛用的寫作技巧,然後開始寫得很矛盾,我矛盾於,寫自己想寫的,跟寫別人想看的,這兩者之間的拉鋸戰,所以學生時代,很明顯的參加比賽不是第一名(寫別人想看的),或是什麼獎都沒有(寫自己想寫的),極端的結果。而我也花了很多時間開始找尋這兩者之間的平衡,漸漸走出自己可以接受的寫作方式。

後來部落格開始流行,從MSN space到無名小站,一直到我出國當背包客,為了讓爸媽知道我在國外很努力的在體會,想讓他們知道出國流浪的不是真的來玩的,而是來玩真的,所以我開始努力地用部落格記載生活,想讓他們也明瞭我的體驗與成長。

這個過程其實也要感謝很多不認識的網友,當時由於騎單車旅行、當街頭藝人,還有時下對打工度假背包客這議題越來越夯等原因,部落格開始越來越有名了,老實說多少也有點愛慕虛榮的成分在,文章受到注目,讓我也願來越愛寫,我因此養成了「定期寫作」的好習慣。

而第一本書「JUMP BACKPACKER –Neo的澳洲冒險記事簿」就是由我的部落格文章整理出來的,當時將近20萬字,校稿編輯時,不小心弄成四百多頁,最後很掙扎的刪了一百頁的內容,可以知道當時的稿量是驚人的。

而出書這件事,其實在小時候,我自己就一直幻想自己有一天可以出書,自己也會拿紙裝訂,假裝製作自己的文章作品集,愛閱讀的我,一直渴望有一天書架上放的書是自己寫出來的,翻一翻,聞一聞上面的墨水與紙張味道,似乎就可以心滿意足了。

因為想要出書,所以我開始卯起來投稿,雖然其中跟很多出版社有洽談過,但是最後還是不了了之。所以投稿過程是,信心滿滿期(剛寫完,信心十足,總覺得這作品應該可以拍成電影),接著開始進入自我懷疑期(收到大量退稿,開始擔憂作品不夠成熟,開始自顧自地修編與加強),然後喜極而泣期(得到合約的那一刻,只能是感動啊)。

最後,第一本書得到合約時,那位編輯跟我說,她是有一天從電子郵件的垃圾信件匣中翻到我的投稿信,看完覺得很有意思,才進而演變成出版的。所以跟大家分享的是,不到最後一刻不要放棄,不斷的投稿,有時候伯樂才看得見千里馬。

後來書出版了,最讓我感到威力的不是出書這件事情,而是書其實比我想像的還要有威力,它就像是一把Key,開始打開我的視野,我因為一本書開始認識了很多朋友,有很多機會去跟其他年輕人聊聊夢想,聊聊旅行,可以上廣播電台,到處去演講,甚至到康熙來了節目錄影,但是最讓我起雞皮疙瘩的有兩件事,與大家分享。

曾經有讀者到我的臉書頁面留言給我,她說她聽完我的演講之後,她決定要去跟她喜歡的男生告白了!

這件事讓我非常感動,原來這些熱血是會感染人的,讓我覺得這是對我最大的誇獎了。

還有一次一個座談會上,我本來是要趕著離開,突然被一個孩子搭訕,他說他沒有預期會遇見我,他有看我的書,因為我本身很喜歡收集自己跳在空中的照片,去每個地方都要拍一張跳耀照,而那個孩子,他拿出一個小丑的紅鼻子,他說他喜歡收集這樣的照片,然後要戴著小丑的鼻子跟我合照,啊~當時我的心都要柔軟了!真是太有創意了!

所以我發現書,還有書的延伸是很有感染力的,寫書雖然版稅很少,但是寫書其實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啊!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多多寫作、多多投稿!

出書這種事情是會上癮的,我希望可以再寫出一些作品,至少哪天我消失在這世界上了,圖書館裡或是某書架上至少也有一些我的精神,或是我說的故事,可以給別人帶來一些笑容或是一些美好。

其實在寫億萬副作用的過程中,我同時之間還有好幾個題材同時在進行「搖滾男孩遇見爵士女孩」,「Something about Guitar」,「背包課」,「啤在癢記事簿」,而這些故事有些阻礙是,容易讓周遭的人對號入座,引發一些不必要的困擾,或是靈感卡住,寫了五個章節,第六個章節怎樣就是生不出來,我想那還需要很多的生活累積才可以繼續下去,但是億萬副作用是虛構小說,很多的內容就是直接取材於過去學生時代、當兵,甚至到了旅行等等,所以很快地就生了出來。

但是因為無名小站現在已經不在了,部落格也沒有這麼流行,現在已經變成了Facebook這樣子的型態,那麼這定期的大量寫作該如何實現呢?我開始從閱讀來找到一些解決方法。

褚士瑩的「一年計畫,10年對話」這本書,教我訂對目標,你比較能達成目標,例如,很多單身的人目標明年要結婚,但是每一年過去,還是無法達成目標,目標其實應該是設立成,我每個月至少要認識兩位異性朋友,其實這目標就簡單多了。所以參考褚士瑩書中的這個法則,我自己設計了一個「52週寫作法則」,假如一本小說要12萬字,12萬字除以52週,等於2308個字,一個禮拜只要寫兩千三百個字,一年52週之後,小說就寫完了。

所以我每一週就是努力朝著兩千三百字邁進,有時候寫得多,有時候寫得少,至少平均有達成目標即可,所以這本小說確實是在1月份開始撰寫,12月份完成並投稿出去,完全依照我的計畫進行。

至於投稿,跟第一本書一樣,一直收到退稿,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因為太順利,我也會不習慣,而且太順利,這件事好像就沒有需要這麼用力了。

我的夢想是需要很謹慎的,好事多磨嘛!那幾個月過去,終於收到秀威資訊 陳思祐小姐的回信,她很直接地點出我這本書的缺點,「分章太繁瑣、結局不夠高潮」。

當時我收到信那天重感冒,在家休息,那一天我卯起來修改了一萬字的結局,飛車追逐,算是我人生中突然的神來一筆,我當時內心就是一個念頭「結局要高潮」、「結局要高潮」!

這本書是12萬字,如果一萬字就代表一個月,可以知道那一天修編的一萬字可以算是一個月的份量,所以算是很大的突破。我非常感謝思佑給我的寶貴建言。

當天寫完我就寄出去了,沒想到隔一兩天我就收到了出版合約,太感動了! 

IMG_20151115_151420.jpg

●現場書迷與作者互動

旅行副作用

過去我一直到處分享旅行的故事,可能熟悉我的人都會背了,今天不聊旅行故事,我只是想表達旅行這一件事的含義,不只是出去旅遊,其實人生旅途,就是一場很長的旅行。

人生旅途充滿了意外,而旅行其實是加強遇到意外的頻率,也可以說是勇於挑戰意外的過程,意外不一定都是不好的,有時候是驚喜,有時候是一個領悟,有時候是一個風景,有時候是一股咖啡香。

這本書有很大的篇幅在探討旅行,而其實裡面很多想法都是過去旅行的一些體會,所以多少有鼓勵別人去體會旅行,去享受人生旅途的過程,有這樣的精髓想要在文字中瀰漫。這些意外也變成是旅行中最棒的故事。

「跟寫這本小說一樣,可以計畫,但是無法預料」

書中很多很意外的畫面確實是真的有這些事情,當然不是百分百呈現,但是就是想點出這意外的感覺,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是又是那麼的真實。

像是騎重型機車在一望無際的路上「犁田」(台語),而書裡面也提到故事主角被警察車撞,也是我真實人生的發生,只是現實生活我是騎著單車旅行,我小說故事設定是騎重機。

書中有提到摩埃,我個人非常喜歡摩埃,他是在智利外海復活島上的巨石像,書中有提到一個基金會就叫做摩埃基金會,投影片這張照片是我去買摩埃巨石像的雕塑,我外甥興奮地對我說,「舅舅,這是樣放在森林裡嗎?」

我覺得很有趣,為什麼這個會讓他聯想到森林呢?

在這些旅行中、生活中的點滴累積,其實就是最棒的創作題材,就在你我身邊,靈感也是意外。

書中有一個橋段,其實是參考我與我太太相遇的過程,我是在一間樂器行學吉他,而我太太是在那邊教鋼琴,一次上臉書跟樂器行櫃檯小姐請假,我意外看到了櫃檯小姐好友中的一張美麗照片,我大膽點了進去,然後留言給這位小姐,經過了時間的推移,就這樣,現在是我的太太了。

所以,陌生人都可以娶回家當老婆了,人生旅行中,不就都是滿滿的意外嗎,當你走在自己喜歡的路上,做自己歡歡做的事,與自己愛的家人在一起,牽著心愛的人,那麼我想,這就是中樂透了!

最後我想念一段我在作者簡介中提到的:

「我發現人生很多旅途就像是小說,而閱讀與書寫的小說的過程也可以是另一種奇幻冒險,冒險向來不孤單,當你拿起這本書,旅程也就有你作伴了。」謝謝大家!

IMG_20151115_152323.jpg

●排隊等簽名與蓋章

12241263_510514509125825_7953405082016483505_n.jpg

●大合照

IMG_20151115_153135.jpg 

●NEO在作家牆上留下簽名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6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