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出版風向球
傳承或變革?紙本與數位的大戰
圖片來源/DasWortgewand
傳統通路面臨挑戰
在台灣,重慶南路書街一直是青壯年以上人口最津津樂道的人生風景之一,不過這樣的回憶也已悄悄褪色。雖仍有獨立書店堅守崗位,但更多老店如東方、商務、儒林等則紛紛搬家或吹起熄燈號。
綜觀重慶南路書街沒落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自然是電子產品的崛起。數位化使世界距離變得更近,除了改變閱讀習慣,更重要的是造成人們「不再閱讀」。由於資訊取得容易,需要耐心吸收消化的紙本書自然就容易跟不上講求迅速的現代人生活步調。
第二來自金流壓力。實體書店開門做生意,從水電人事到店面租金,無一不需金錢支撐,而重慶南路位於台北交通樞紐,近年租金大漲,對照生意蕭條,自然造成龐大的金流壓力;許多獨立書店為了生存紛紛轉型,諸如結合咖啡、點心店以提高營收或分攤租金等,都是為了減輕虧損的情況。
第三則是實體書本身的定價亂象。「新書上市79折」幾乎快成了出版界的潛規則,而為了搶生意殺價促銷,也間接導致惡性循環,讓原本就處於寒冬的出版業更加難以支撐。為了解除這樣的亂象,政府才拋出「圖書統一定價」的議題,希望為出版注入一劑強心針。
老照片可看出重慶南路書街當年的繁華:
公共機關的因應之道
除了出版業,公共圖書館也和這波變革脫不了關係。國外已經開始有數位圖書館的討論聲浪,而國內也有熱心企業家捐贈電子書,協助圖書典藏數位化,藉著網路傳播,可以讓知識的傳閱更加方便,造福偏遠鄉鎮的讀者。
實體書的反擊
然而,實體書是否就此一蹶不振?這可能要打個問號。英國的一家小鎮成功轉型為「二手書」城市而聞名世界,這個小鎮禁止電子書媒介介入書籍與讀者之間,創辦人以「即便某本書對99%的人而言都無聊透頂,總是會有那麼1%的人——管他是誰、在哪——會毫不猶豫地買下它。」的理念堅持著這個計畫,傳承與創新看來還有得拉鋸,但無論如何,多元的閱讀方式總是讀者的福音。
衍伸閱讀:
參考資料: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5 回應:3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我覺得書還是紙本的看起來還是比較有感覺,紙張的觸感再加上油墨的味道跟電子書是無法相比的,雖然紙本與電子書各有其優缺點,但我還是比較喜歡紙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