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貓出版偵查課】為什麼讀者不見了?

2015/5/5 下午 04:47   資料來源:readmoo閱讀‧最前線   
本站分類:出版風向球
【老貓出版偵查課】為什麼讀者不見了?

圖片來源/makunin

                                                                                  文/老貓;授權/readmoo閱讀‧最前線

前兩天看見寶瓶朱亞君引了唐‧德里羅小說裡的一段話:

以往小說滿足我們,但現在我們轉向了新聞,因為他可以不間斷的提供我們大難臨頭的感覺。我們甚至不真正需要災難,我們需要的只是有關災難的報導與預測。

讓我忽然頓悟台灣出版崩壞的深層原因。朱亞君感嘆的是台灣讀者為什麼不讀小說,暢銷榜上,真正的小說(不是「文學書」)屈指可數。我剛剛實際算了一下,博客來三十日 Top100 總榜上,只有六本是小說。

這跟美國的暢銷榜風景可是有天壤之別的差距。美國的暢銷榜通常只分兩類,小說和非小說。這樣的分類意味著什麼呢?他們特別標舉小說區分出來的原因不是因為小說比較尊貴,而是因為小說數量多,不分出來的話其他書比不過。是市場型態決定了暢銷榜的分類模式。

台灣也曾經有小說的黃金年代,只不過如今已不再了。原因不是因為我們不喜歡聽故事、看故事,而是因為我們有了新聞,或者更精確一點說,有了舉國一致的羶色腥媒體。

有了羶色腥媒體,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有全方位的拆解、演練、模擬、臆測、痛批,八里媽媽嘴咖啡店殺人事件,川島茉樹代毆打計程車司機事件、林益世貪汙洗錢事件、復興航空基隆河墜機事件、慈濟內湖園區爭議事件……

舉國媒體都充分扮演自動分工的舞台製片,有的演練內心戲,有的講解背景分析,有的變身正義使者,有的扮演螢幕偵探,正派、反派、高潮、轉折、批判、追殺、彈幕效果、酸民賤嘴,全方位的八卦、獵奇、正義、偷窺、腎上腺腦內啡血清素爆表。

哪本小說比得上?又有哪個現實主義小說有這樣的即時性

所以台灣的小說家要競爭的還不只是羅琳、春樹、布朗,還要包括我們精彩萬分、高潮迭起,既娛樂又刺激,既切身又揭密,的羶色腥媒體陣。有一回 NCC 調查台灣觀眾對新聞台的滿意度竟然是非常滿意,豈有他哉?

那非文學的讀者呢?

前面畢竟只解釋了小說讀者消失的現象,但排行榜只有六本小說,不就意味著其他九十四本是非小說嗎?非小說既然撐起整片天,顯然讀者還是買單的嘛。

不,如果我們思考羶色腥媒體對小說替代性的意義,就知道整個線上環境,對非小說的出版品同樣具有強大的替代效果。

百科全書的典範轉移就不用說了,旅遊指南、料理食譜、辭書字典(最近兩年買過任何紙字典的舉手)、名言警句、古典詩詞、投資明牌、減肥秘訣、運動技巧、風水流年、寵物入門……所有過去陳列在書店壁櫃上的類型,幾乎沒有哪一種沒有線上的替代方案。

網路興起對產業而言並不是那種八竿子打不著的現象,而是真正的內容模式與商業模式的轉變。讀者既然在線上可以取得免費的內容服務,他對紙本提供的相同服務的需求自然會大為降低。這一點也不稀奇。

出版業沒有辦法再看著網路說那不關我的事了。我們每天在線上尋找知名部落客,出一本他的書,動用他現成的紛絲,銷量輕鬆就破萬,我們覺得高興,但代價是所有網路上新創的服務,以及整個部落圈累積的內容,正在削減出版產業存在的價值。

我們是內容產業,我們一向就服膺內容為王的法則,現在我們正是在內容上遇上了強力的競爭者。

如果出版產業無法在內容上與這樣免費、多元、方便、隨手可得的內容競爭,那麼讀者就不會歸來,崩壞就不會止息,產業就會步向黃昏。讀者會哀悼嗎?不會,讀者會高高興興地滑著手機,快樂地接收新時代的內容,而遺忘舊時代的曾經。

對紙產業而言,市場是崩壞得徹底了,對內容產業而言,新市場才正要起飛。

Photo from Pixabay CC by  makunin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4  回應:1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

Neo    
Neo
對於書本,手機再怎麼滑,還是喜歡那翻頁的感覺,書本是有氣味有靈魂的,那是作者精粹的投射,是一整個團隊精心努力的產出,現在的我反而比過去更積極的藏書。我願當個復古的人,繼續買CD,繼續買書!
回應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