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作家面對面
林加春:「尊重生命」是我埋藏在創作裡的一顆種子,希望它能在小朋友心裡發芽萌生
圖片來源/加春老師提供
作家生活誌邀請到了在10月出版少兒文學《月牙兒》的作者林加春老師,來參加我們的作家專訪。這次專訪,加春老師從自己幾十年的教學經驗中,精華出一些啟發孩子們自主學習、探索世界的方法,也將孩子們充滿創造力的作品分享給大家。
Q:老師同時具有兒童文學作家及退休前是國小教師兩個身份,想請教加春老師在教書時培養小朋友養成閱讀習慣這方面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小訣竅呢?
A:閱讀的重要無須多說,關於養成孩子閱讀習慣這件事,我最常做的是提供充足的閱讀機會,包括給予大量的圖書,讓孩子從小就接觸書,高興甚麼時候看甚麼書就能有書可看。帶班級時,除了有學校圖書館,教室裡我也設置圖書櫃,提供各種各類的書。
想引發孩子看書的興趣還要有其他方法,例如:我以身作則,看書給孩子們「看」,這很容易,有空時我走到書櫃找書,拿起來翻,找到想看的那一頁就帶著書找張椅子坐下來,安靜看2分鐘、5分鐘、10分鐘都行。又如:孩子們都愛新鮮,三不五時就改變一下書櫃的擺設,比起總是固定不變的擺放方式會更有吸引力。師生一起動手布置班級書櫃,包括捐書、整理、清潔維護等,讓孩子從碰觸、翻弄進而閱讀,從看封面書名進而打開書本看內文。
孩子有興趣看書了,若要再進一步養成閱讀習慣,營造閱讀氛圍就很重要,安靜、雅潔、舒適沒有干擾的環境,不但讓孩子樂意走向書櫃,也容易靜下心好好看書。
此外,我也跟孩子玩遊戲,除了每週固定一節上學校圖書館做閱讀指導外,我和孩子們在班上合作經營了一個「借書攤」,我是書攤老闆,孩子們在閱讀上碰到任何問題,就來找我一起研究解決。我盡量把班級書櫃的管理「家庭化」,孩子們可以依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隨時取閱,也可以自由借走等看完再還,不用辦理借書登記。
這麼多管齊下,孩子們因為同儕影響,互相刺激鼓勵模仿學習之後,不僅是閱讀也是悅讀,養成閱讀習慣就容易些。
Q:在老師的教學中,「遊戲化」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元素,想請老師與我們分享您的「遊戲化兒童詩教學」。
A:的確,「遊戲化」是我教學活動中很重要的方法,主要是因為每個孩子都在遊戲中獲得成長所需要的種種經驗,從遊戲中可以得到更多的感官刺激,讓曾經學習的事物印象重新出現,幫助他們想像思考。
每當我接觸到新的孩子,要進行兒童詩教學時,向來不會要求他們立刻拿起筆來寫詩,只是鼓勵他們,多閱讀以擴展生活經驗,多觀察體會以增強身心感受,多思考想像以豐富創作內涵。要先做過暖身活動後才進到後續的創作時期,不論是先期的暖身或接著的想像力訓練或創作,都可以透過遊戲來引導。
「遊戲化的兒童詩教學」對小朋友來講是貼心又自然的教學方法,是讓小朋友在了解、認識兒童詩之後,在一個輕鬆自由的情境中進行的活動。不過,進行遊戲化教學前,教師和小朋友都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遊戲也是上課。因此要經過設計,而不是漫無目的的吵鬧,隨興所至的宣洩。它的流程,簡單說是:設計主題,分擔角色表演,共同討論,綜合分析,各自創作。
Q:「詩畫教學」的快樂學習中,一定激發出小朋友很多有趣的靈感與創作,希望加春老師您能跟我們分享幾個令您印象最深刻的小朋友作品。
A:一次,我以「蓋房子」為主題,要求小朋友設計一個有創意的遊戲。
首先跑來了一個「小個子」的小朋友,他們都說那是一間「小屋子」,只見小屋子畏畏縮縮的蹲在講台上。一會兒來了一大群小朋友,有六個一組,也有九個一組,也有十個一組,就在小屋子旁玩起疊羅漢來。他們高高興興的說,這是「高樓大廈」,沒多久,「小屋子」就開始抱怨了。
表演完後,我們爭相討論小屋子抱怨的內容。我要求他們,把小屋子抱怨的特點用詩的方式寫下來,三年級的王瓊淑寫了這樣一首〈小窗的話〉:
不知是哪個魔術師
在我的左前方
變出了一棟高樓
又在我的右前方
變出了幾棟大廈
我再也不能
跟星星玩迷藏
我再也不能
跟彩虹學畫臉譜
我再也不能
跟月亮談天說笑
我更不能
看到雲彩那漂亮的頭髮
我只能
孤孤單單的望著自己的影子
圖:林揚章
另外一批小朋友也表演「蓋房子」,可是他們不蓋高樓也不蓋小屋,他們蓋了一個「鳥巢」,四年級的蕭鳳怡也寫下〈我家隔壁〉:
呱!呱!
隔壁的王大媽
又在叫了
嘰哩呱啦……
嘰哩呱啦……
呱!呱!
隔壁的王先生
又在鬧了
呱呱!啦啦!
呱呱!啦啦!
哇!
我家隔壁都是鴨子
他們幾時變天鵝
圖:林揚章
其實這兩次遊戲,都是因為學校圍牆外有人興建房子,施工中所發出的噪音令小朋友無心上課,我們也只好跟著外面一起「蓋房子」。可是,相同的背景,一樣的指導,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對象,也就有了不同的設計和結果。
走出教室,在大自然的懷抱探索,是我帶兒童文學班小朋友上課的常態。有天一大早,我和小朋友們一同搭公車,下車後再走六公里路,只為了去柴山看海。和海玩了半天,快樂全都寫在我們的臉上,回校後,劉怡嫣完成了〈浪花〉的詩與畫作品:
浪花
是海
思念故鄉的眼淚
悄悄地漂流
靜靜地為海
傳送
波波思鄉情
翁慈苑也以〈海的情人〉詩畫來呈現她的感受:
海每天都叫海浪
把訂金送到沙灘家
要和她成婚
可是
沙灘都把海浪趕走
只回給海
句句無情的
哼
曾有平面媒體報導我們這一班時,下個斗大的標題:「有個老頑童老師,有群無厘頭小鬼」,而在小朋友心目中,我們師生又是怎樣的呢?
有一次說要畫老師,徐仁杰大膽又傳神地畫了這件〈老師的身體〉詩畫作品:
老師的身體是
我們全班的創作品
我們是一灘海水
在老師的身體上
一直侵蝕
一直侵蝕
哇
老師變成了一隻
瘦皮猴了
Q:請老師談談近期即將出版的新作《月牙兒》。
A:《月牙兒》這故事最初的發想,是一個神奇小女孩,笑嘻嘻,白皙皙,總在夜晚送物資給山裡貧困人家,有法力仙術,能預知禍福吉凶,看過她的人都說那是月亮的化身,叫她「月牙兒」,連串濟貧救急、保護山林動植物的傳奇故事。
但後來轉念,改為現實生活中的場景與人物。我喜歡小孩子天真純潔的心靈,相信那是有魔力,可以抗拒邪惡,能和任何生命溝通,受大自然保護照顧,沒有敵人也不受世俗拘綁。我也希望每個小孩子都能笑哈哈快樂長大,帶給大人希望和力量,就算遇到不可免的痛苦經驗,也會因為習慣快樂而能早點脫離悲傷的情緒。
所以月牙兒就在我筆下出現了:不特別漂亮,但白皮膚,臉上隨時都笑呵呵,全身散發快樂的光與熱,懂事卻有點傻氣,跟大人小孩、大小動物、山石樹木花草都能聊天。她的單純和信任帶著一種魔力,每個孩子都有這種特質。
我很確定,這就是我期望的小天使,不確定的是,這月牙兒上了學校後會有甚麼轉變呢?
月牙兒
Q:在閱讀《月牙兒》時,我能深刻體會到老師傳達小朋友們要去愛護大自然的觀念。以及笑口常開,時時保持快樂的心情。就像月牙兒,「說快樂的事情,是月牙兒的好習慣。」想問老師,除了這幾點以外,在您的著作當中,還會傳遞哪些重要的事情給小朋友們?
A:「尊重生命」是我埋藏在創作裡的一顆種子,希望它能在小朋友心裡發芽萌生。
當然,快樂的元素很重要,我寫的故事場景也離不開大自然,那是因為,所有的生命在大自然裡一律平等,有自己的獨特性、重要性,都該被尊重,但怎樣做到真正的尊重是個挑戰,只是我們常忽略了,就連我也都沒法做到,只能不斷檢視、修正、並提醒自己。
Q:想問問老師在退休後生活重心有哪些轉變呢?也請老師談談往後的創作計畫。
A:退休後,從職場回歸家庭,輕鬆許多,終於有時間可以蒔花種樹、伏案筆耕,做一個真正的園丁。靜觀鳥魚閒讀日月,笑對山湖醉墨春秋,是我目前生活的最佳寫照。
現在已完成未發表的,還有兩個故事,當然會繼續創作,想寫一些好看的故事,讓讀者看完後覺得有些想法被引出來了,能抓住他們的心情,會把內容記住、想了又想的故事,也許充滿歡樂,但可能笑中有淚;也許故事裡帶有悲傷,不過悵然中又還有期望。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6 回應:1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