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秀威大小事
每個爸媽都要相信,自己是孩子最好的導師 用書本,和孩子一起長大
對孩子,父母的心情永遠都是矛盾的,「像天使又像惡魔」聽來老氣,但絕對貼切。孩子到底在想什麼?如何回答他們令人哭笑不得的問題?當他們遇到困難時如何幫助?當他們行為有偏差時又該如何教養?這是父母想知道、孩子卻無法回答的問題。
面對教養,作家幽蘭在《菁英教養獨門祕訣──一位哈佛生母親的手札》一書中分享了自己獨特的見解。
你怎麼對待孩子,孩子就怎麼對待你。
很多父母常碰見的狀況,就是不論怎麼打、怎麼罵,孩子的壞習慣不改就是不改,彷彿永遠也記不住教訓。關於這點,幽蘭分享了自己的觀察:
我在書架上找一本參考書,橫豎找不到,正鬱悶。小秒針來了。我簡單而不可置疑地命令:「走開!」他還磨蹭著要賴皮,我暴跳起來,吼道:「叫你走!聽到了沒有?」小秒針大哭起來,連滾帶爬出了書房。我撞上門,反鎖了,終於得以片刻的清靜,就連論文整理都順利起來。到老媽叫吃午飯時,初稿已經成型了。
心滿意足地坐上餐桌,剝幾粒葡萄,等著開飯。小秒針走過來,隔著餐桌樹在我對面。
「給我葡萄!」他說。
他的臉僵硬,他的語氣生冷,看著聽著都讓人很不舒服。所幸我此刻心情尚好,能開點玩笑了,故嗔道:「好啊,這麼跟媽媽說話。嗯?」
但小秒針不為所動,眉頭越發凝成硬疙瘩,語氣越發強硬高昂:「給我!給我!給我葡萄!!」
我本來就修為有限,不是個好脾氣的主兒,遇著小秒針這態度,我的火氣騰的一下就躥高了。跟我橫?我能立馬更橫十倍百倍地壓過他去!但在情緒失控的臨界一剎那,我的內心突然有所觸動。
我緩了半秒,搜索一下觸動我的是什麼東西—─找到了,小秒針現在的表現,怎麼那麼似曾相識?
再緩一秒,想起來了。這正是上午我對小秒針的態度:簡單生硬的命令、不容商量、不可置疑,如果得不到滿足,就加倍地兇狠。這是一種毀滅性的態度,沒有任何建設性,只建立在對方的屈服上。再看在我面前展開的這張難看的小臉,以及小臉上那惡劣的表情,大概都跟我上午展示給他的一模一樣。
我突然發現了一個真理:孩子就是鏡子。成年人活得太久,常常遺失了自己,難得花時間和心思去反觀自己的心靈、自己的狀態,包括自己的表情。人在洗臉、修面、化妝時,會照鏡子看自己的容顏,但誰在與人交接時照鏡子看自己的表情?洗臉時照鏡子,發現了髒會馬上擦掉,表情髒了,卻發現不了。
幸好有孩子,照出了你的模樣。其實別人也是你的鏡子,你怎麼待人,慢慢的,人就會這麼待你。但成人互為鏡子的效果表現得較為緩慢而複雜。孩子則不同,我的臉色、語氣、態度,甚至所用的詞彙,轉眼就移植到他身上去了。
──節錄自《菁英教養獨門祕訣──一位哈佛生母親的手札》,看完整文章
「身教重於言教」,這句話蘊含的智慧經得起時間淬鍊,下次當孩子屢教不改時,或許可以先從平時不經意的互動中找到端倪。
只有四根刺的玫瑰花?
當孩子漸漸長大,他的世界除了家庭,還會有同學、鄰居。許多父母最常遇到的另一個情況,便是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吵架,鬧到不可開交,最後不得不出動大人調停;沒想到越調問題越大,最後大人們自己吵得不可開交,結果小孩子早就忘記先前的不愉快,又玩在一起了。
要強化孩子的人際關係,最好的做法就是:小孩子的事,讓小孩子解決。但事情總有例外:
小秒針沒什麼氣性,只要兩句好話,心情就一片陽光燦爛,所以,即使主要的錯不在他,他也常能勇敢地首先道歉。這一點讓我很欣賞。他一主動道歉,對方也就說對不起了,兩人就此和好,皆大歡喜。
但是我發現,很奇怪,小秒針並不是每一次都能做「破冰第一人」。有時候,他會非常強硬地堅持不道歉。而且,他的強硬態度並不與事態的嚴重程度和據理多少成正比。有時候,他沒錯,讓他道歉,也很容易,有時候,他明明錯了,卻不肯道歉。其中的規律,我不得其門而入。
這一天,又出狀況。錯在小秒針,他就是不服軟。那個得了理的小朋友連同家長,都在一旁冷冷地看我的表現和作為。我萬般努力地拋開自己的面子,按捺著性子,跟小秒針說道理,第一,有錯就要承認、要改,第二,人要大度。
只好再講一次六尺巷的故事。宰相張英的家人跟鄰居都要蓋房子,爭地爭得不可開交。張英有氣量,寫信回家:
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便把自己家的牆往後挪了三尺,鄰居一看,不好意思了,也往後挪了三尺,留出一條互相謙讓的「六尺巷」來。
小秒針直哼哼,翻著白眼球對我:「你往後挪三尺,別人要是又往前進三尺呢?你不是白讓了嗎?問題還是沒解決。」還配合以動作:雙手一攤,白眼一翻。
一時間,我腦子裡鑼鼓轟鳴,醍醐灌頂。
小秒針的強硬態度,原來是與對方的通情達理程度成比例的。某些小朋友,你道歉,他就接受,他也會道歉,下次還會跟你搶著做「破冰第一人」。某些小朋友,你道歉,他更得勢,得理不得理,都不饒人。對後者,小秒針很清楚其中的邏輯:不是他的錯,他先道歉,倒成了他的錯,這個黑鍋,他不背;是他的錯,道歉了對方也不體諒,他白白丟了面子,這樣的傻事,他不幹。所以,不管怎麼著,他就是不道歉。
在這種兩難的狀況下,幽蘭最後將選擇權留給孩子:
回到家,我給小秒針講了個童話:一座花園裡撒滿了花籽兒。花長出來之後,有兩種選擇,一是開出花來,這樣花園會很美麗,但花瓣很嬌嫩,很容易被劃傷。另一種選擇,是長出刺來,刺不會被別人傷害,還可以刺傷別的花瓣,但是每多一根刺,花園的溫度就降低一度,如果溫度太低,花園裡所有的花和刺都會死。
我問小秒針:「你開花還是長刺?」
身為父母,當然希望孩子能在單純美好的世界中成長,但現實總是有所缺憾,對於這個問題,父母能給予的只有引導,最後做出決定的仍是孩子。
是我把他這麼嬌嫩的花兒,放進了有刺的花園裡,置於又苦寒又遼遠的天地之間。但是,天地自有常,花園裡總會有刺,刺總會遵循叢林生存原則。所以,除非植物不生在花園,否則就要面對刺和選擇。但願我的小秒針能做堅強和堅定的花。但願花園會越來越美麗,而不是越來越冰冷。
──節錄自《菁英教養獨門祕訣──一位哈佛生母親的手札》,看完整文章
雖然教養心法百百種,但中心思想只有一個:每個父母都要相信──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祝福每對父母最後都能和孩子磨合出最獨一無二、專屬的相處方式。
秀威書店兒童書展75折,用閱讀陪孩子一起長大。
《堆疊幸福的親子餐桌》新書預購中,買書有機會抽到大獎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4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