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圖來源:Gellinger
【編按:「報告主任,我私帶BB-CALL,請記我警告!」──《我的少女時代》
「華生電信您好,請問您的call密碼是?」──《翻滾吧!阿信》
近年好幾部賣座的國片和電視劇大走「回憶哏」,用當年的流行歌曲、場景和物品,帶領觀眾走回九○年代。例如《我的少女時代》、《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16個夏天》、《翻滾吧!阿信》。如果要大走九○年代回憶哏的路線,必定會出現曾經紅極一時的「呼叫器」,俗稱「BB CALL、BB扣」(因為剛上市時功能簡便,不會顯示數字或符號,只會BBBBBB一直叫)。它在1992年的用戶使用量突破百萬,1999年達到最高峰的432萬用戶。
當時BB CALL為五六七年級生寫下許多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它是戀人之間聯繫的工具。因為它僅能顯示數字,所以出現許多熟悉的「愛情密碼」,例如5201314我愛你一生一世、320778想和你去吹吹風、53770我想親親你、92013鐘愛你一生、0594184你我就是一輩子、04551你是我唯一……
這個你我或你我父母(?)曾經人手一機的BB CALL,在台灣究竟是如何起步?又何時消失的?】
單音型呼叫器
無線電叫人系統一般通稱呼叫器(大陸與香港稱為傳呼機),今日看來它的功能雖然簡單,其實也曾經風光20餘年。在台灣尤其是在1990年代呼叫器的盛行,更是直接增進公用電話的營收的功臣,在1995年度,呼叫器營收100餘億,帶動公用電話年營收成長到70多億。
前電信總局在1976年12月28日(電信紀念日)開放Motorola單音型(Tone only)無線電叫人業務,166.5Mhz頻譜,號碼是070字頭,首先於大台北區使用。當收信器收到呼叫信號時,會發出「嗶...嗶...」聲,因此又稱BB Call(扣),只是收到信號,卻不能確定是誰撥來的,就只能打回給事先約定的電話。
1982年開放NEC數位單音型系統,涵蓋北區及台中、高雄三大都會區,之後無線電叫人業務逐漸擴充開放至全區。
數字顯示型
1988年2月,推出第一個數字顯示型系統,除了發出「嗶…嗶…」聲外,還會在顯示窗以數字與符號來顯示信息。於是就發展出一些簡碼和密碼通訊。例如在顯示信息之後附帶的簡碼520諧音代表「我愛你」,而530就表示「我想你」,有些則是預約特殊暗語溝通。顯示型最大的優點是可以留下回撥的電話號碼,這時候,就可以把呼叫器號碼留給許多人了。
1990年再開放165至166MHz頻段第二套顯示型呼叫器系統,除原來070字頭外加配060字頭。這一年電信總局開放用戶自備呼叫器,因為市場太熱了,馬上衍生出拷貝機與鎖碼機的投機現象。拷具機是複製呼叫器頻率及內碼(Cap code),供多人彼此共用一個門號,在收訊的時候由附加的數字代號代表真正被叫的人。至於鎖碼機比較類似無線電話的做法,只有其中指定的一號會收到訊息。二者都是多機共用一個代表號,規避保證金和月租費。電信總局為此對一號多機實施反制,被發現的違約戶予以停用,客戶必須到各地營業櫃檯重新燒錄內碼才能復機。
●NEC顯示型呼叫器(昭和牌)
●DYTCOM G-511(Dah Yang Industry)大洋顯示型呼叫器
中文顯示型
台灣在1991年開放更進步的中文顯示型系統。股市訊息,甚至色情廣告等隨即風行,網路話務量也隨之起飛。1992年時的呼叫器用戶數量正式突破百萬戶(市內電話700萬戶)。1992年呼叫器營收約達100億,公用電話也因此受益,這一年筆者接任總局公用電話科,首要任務就是擴裝話機和趕印電話卡。
1993年國防部釋出280MHz頻段,電信總局再擴建顯示型呼叫器系統,除了顯示數字外,也可顯示中文、英文,因此秘書台、股票機也大為流行。所謂「秘書台」,就是有人找你先撥給「24小時代接電話」的秘書台留言,然後電話秘書會「叩」你連絡。
1993年6月Motorola發表高速呼叫器新標準FLEX系統,次月獲美國個人通訊工業協會(PCIA)認定該標準,速率從1600/3200bps到最高6.4Kbps,比原來的POCSAG(Post Office Code Standardization Advisory Group)快很多,平均10秒內可達成傳呼。FLEX能提供更多項加值服務,例如呼叫器漫遊、語音信箱、雙向熱線、生活休閒、財經資訊以及個人化的設定等。
1996年電信總局改組後的國營中華電信擴建第四系統,採用FLEX新標準。早期台灣的呼叫器編碼是用英國郵政總局私營化前發展的POCSAG,有每秒512/1200/2400比次三種速率。1997年股票市場在初昇段,又逢政府推動亞太營運中心、金融中心、電信中心。中華電和倚天資訊合作改進推出「傳訊王」,股市投資者競相採用,趨之若騖。
●DPS-30呼叫器(Sun Moon Star)
無線叫人不如歸去
隨著行動電話快速普及,呼叫器被行動電話取代,用戶數迅速萎縮,自1999年3月創紀錄432萬戶降至2001年為175萬戶,減幅接近六成之多。2005年1月行通分公司停止070字頭無線電叫人系統客戶申租業務,客戶數大減的結果,2007年2月第二套和第三系統也就宣佈停止服務。
通傳會(NCC)統計到2011年12月底呼叫器用戶數剩約91萬戶,但真正使用戶數不到10萬戶,大都是第二類電信業者提供「股市老師」招徠會員,作為股市新聞與股票機服務使用,其中屬中華電信之用戶不及百人(實際僅76人)。2011年9月9日中華電信向NCC繳回無線電叫人特許執照,NCC最後決議在2011年12月31日停止無線電叫人系統服務,呼叫器功成身退。
今日無線電技術發達,靠著智慧型手機傳送電磁波,能夠以光速輻射,而且無遠弗屆,無處不達。
【編按:BB CALL勢必走入歷史,不過謝謝BB CALL給台灣行動通訊上的貢獻,謝謝你出現在我們青春歲月裡。】
本文節錄自《話筒裡的台灣──從摩斯電報到智慧型手機》,原作者楊振興
秀威和台灣相關的專區
世界中的台灣
對這篇文章有興趣的人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