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圖來源:mike1154
【編按:Google人工智慧程式AlphaGo日前與世界排名第二的韓國棋王李世乭對弈,在五場中取得四場重大勝利後,據報導,他的最新目標是挑戰知名即時戰略遊戲《星海爭霸II》!如果一切順利,很快的我們將有機會再次看到「人機大戰」。
然而,李世乭的失敗讓人不免擔心,人類是否正一點一滴失去透過腦力與電腦一決勝負的能耐?除了眼睜睜看著人工智慧電爆人類外,我們還有什麼是無法被機器取代的優勢?或許,無法由公式計算得出的「創意」,是人類剩餘的最大籌碼!
然而回想現實生活,我們的創意總是要麼尚未成熟,要麼來得不是時候。無論怎麼出油出力導致頭皮發麻抽搐,大部分最需要創造力的「人生重大時刻」,我們往往只能眼睜睜任自己的腦袋放空。
究竟,如何才能擁有源源不絕的創造力呢?
嚴正警告!
一旦看完以下的文章,每個人都將擁有數不盡的創意,到了最後,身為頂尖創意人的苦惱或許會是,尋找創意中的創意,以及創意中的創意中的創意中的創意……
只要透過訓練,培養駕馭心智的技巧,便能夠獲取我們(失控的腦袋)的主導權。接下來我們所要做的,一如瘦身有氧體操,只要實施四大步驟,很快地,就能夠讓你驚覺到腦袋開始張馳有彈性,處處有創意閃耀金光。】
(一)延伸五官的感覺
由於太過習慣,對於五官所接收到的訊息難免讓我們失去感知的能力。再一次,逼迫自己重新感覺,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促使我們腦袋引起思考、行動。並以其中的任何感覺為主體聯想東西。例如,以視覺感覺東西或事物的形、色、美醜等。假如我們以其中的「形」為主體來聯想,則可想出圓→三角→四角……,再對「圓」聯想下去,則有銅板→盤子→……。初步做這種聯想至少可以想出數十種東西。
(二)用途變更法
為身邊的任何東西,想出原來用途以外的使用法。
此時,對形狀、材質、大小等應自由自在地發揮想像力。不管是否實用,越離奇、越古怪越好。例如,把飛盤作為玩小遊艇的競賽池,寶特瓶填滿細砂代替健身用亞鈴等。如此,把一種東西想出二三十種的用途時,想像力的訓練就有成效了。
生活中視為廢物的東西,嘗試想出不同用途,不但可以達到物質的再利用,也是對愛惜地球盡了一點心意。
(三)比較法
這個方法是對同種類的東西,收集形狀、材質等有差異者二種,把這二種東西的內容、操作方法等詳細項目,儘量做仔細的分類列表,然後做比較分析的方法。
例如,10元的打火器和高價位的電子打火器做比較。列出外形、顏色、瓦斯、打火石的更換、著火的好壞、重量……等,以項目別對感覺好的一方做○的記號。如此,在A、B二 種打火器外可創造C型的打火器。這種打火器應比A、B型為 佳。所以等於發明C型的打火器。以這種方法嘗試後,進一步不用比較二種東西,可以直接判斷東西之優點,找出發明的「種子」。
以上三種的任何方法,在搭捷運或泡溫泉等日常生活中的短暫時間,能以某種題材反覆思考出多種花樣時,則表示腦袋己慢慢擺脫疆化。
(四)親自動手
只在腦中思考,是否能如想像把它組成、能否起動,是否有效果?都是仍在「想像中」,無法確認。用紙或木材等材料,由腦袋的分支──手,去試做,才可以發覺組合不順的地方,不能運作的部份。假如有不順暢的地方,經過手心、手指的感觸得到適當的刺激,則可刺激腦力,因而想出改進的想法。
除上述的訓練法外,如何擺脫腦袋的疆化或心理的障礙,還有一項很重要的作業。
要把頭腦淨空,有時必須要有能力把知道的事情忘記。如果沒有辦法把知道的事情暫時忘記,則我們的腦中會充滿既有的解答,很難有疑問性的動機去推動開往新方向的路。過去的學習會在腦中產生僵化,要擺脫僵化,應該暫時把它忘記,
這件事好像很容易做到,實際做時並不如預期那麼簡單。這些腦中的僵化,往往己深深地浸入我們的想法或行動模式,我們不再感覺到被它左右,甚至己成為第二天性。因此如何擺脫它,須加一點功夫。以使你暫時從常走的路徑岔開,思考不同的事。這種對腦袋給予一種刺激,有時可以提前發覺潛在性問題的發生,也可以發現從前沒有注意到的可能性。
很多潛在的創意是隱藏在我們的周圍,但是必需靠自己發揮觀察力去發覺它。在革新的階段,我們設想各種層次的方案,而往往最恰當者是在主流之外,或在不普通的第二個正解。
要找到「第二個正解」的方法之一是,改變探討問題的質問方法。例如,以重複方式問一問「答案是什麼?」,「這表示什麼意義?」,「結果如何?」等尋問。發出這種質問的人所追求的是,解答、意義以及結果。只要你養成質問「可以想到幾個答案?」,「可以有幾種意義?」,「可以有幾種結果?」時,你會發現,你已經解開僵化的桎梏,感到創意源源不絕。
畢卡索說:「創造行為,首先應從破壞行為開始。」
創造性思考不但是「建設性的」也是「破壞性的」。創造性思考也有玩弄知識的一面,這是表示,因為要造出新的模式,需要從老的模式衝出。有效的創造性思考是要以革命家的心態向規則挑戰。
然而,要扮演革命家的角色將有很大的阻力。
主要的理由之一為,我們的文化已經匯聚很強的壓力,要大家遵守規則。這種價值理念,從小孩時代初期就被教導的。我們耳濡目染的被教導,「顏色不要塗出線的外側」,「獅子如果塗成黑色就很怪」。我們古板的教育制度像一條鐵軌,堅固地舖在升學的路面上,我們不得不順著這個方向走。那些有想法,希望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路的人,就像是脫了軌的故障列車,受人遺棄或質疑。
從現實的觀點看,那是無可厚非,為了在社會生存我們要遵守各種規則。但是當我們想要產生新的創意時,「遵從規則」這種價值理念,不但會使腦力僵化,也要求我們「接受事物的現存狀況」。
人類通常很巧妙地從事象中抓住一種模式後定出一種規則。事實上所謂「知能」的大部份可能是找出規則的理解力。我們把順序(穿著的順序),周期(候鳥的移動),傾向(服務員的態度),分佈(人口的構成),動向(交通量),文化的禮節(結婚的形式)以及或然率(賭機出七的可能性)等等都予以規則化。
從幼稚園到高中的十年間,我們學習了求正解的方法,卻失去了「一個正解」以外求答案的能力。亦即學會了如何抓住明確的方法,而失去了大部份的想像力。有人說;「小孩以疑問符號的姿勢上學,却以句點符號的姿勢畢業。」
我們的教育制度把重點放在只有一個正解的教法。一個人到大學畢業為止,幾乎要接受數千次的測驗考試,其中大部份採取類似上例的測驗。所以我們的思考中深深地染上「唯一正解」的想法。當然在數學的問題,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人生很多事項並不能量化處理,通常帶有含糊的地方,往往是創造力萌發之處。
【編輯小語:閱讀推理小說也是很棒的腦力訓練方式!】
本文節錄自《創造力:啟發頭皮下的東西》,原作者邱慶雲
編輯、整理/陳倚峯
衍伸閱讀
AlphaGo在棋局中犯了致命錯誤?人工智慧也有自己的感情?
人工智慧AlphaGo大敗世界棋王!人工智慧即將進入生活?!《神的載體》探討其犯罪可行性....
讀寓言故事學獨立思考的能力
教你如何活得機智過人,說得伶牙俐齒?十位中國古代機智人物告訴你!
打破你的思想框框 一起來腦筋急轉彎
作詩與繪畫兼具的老頑童──林煥彰:「我不相信靈感。」
八年級作家竹攸:靈感踹開腦門時,筆記就是最佳素材
對這篇文章有興趣的人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