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春畫的功能

注意:本文章可能涉及成人內容,未滿十八歲者請勿閱覽,謝謝。

讀者也許感到奇怪,春畫不是用來欣賞的嗎?刺激人的情慾、滿足人們好奇、好色的心理。不錯,春畫是用來欣賞的,但是除此之外,春畫還有其他的功能和作用。

在宗教上的功能

春畫最原始的功能是宗教的,人們拿春畫來辟邪鎮災。先說辟邪,不少中國早期的春畫,都是在墓塚之內出土,像樂浪出土漢朝古墓中的玳瑁漆匣上的圖案畫、山東武梁祠石刻中的伏羲女媧交歡圖,和青州城北豐山下貝塚內的蛤殼春畫等,都與墓塚有關。

近人鄧之誠《骨董瑣記》中也說:「漢時發冢鑿磚,畫壁皆作男女交狀。」春畫何以出現在墓中?正因為墓地多鬼,要畫春畫來厭勝,以免墓中死者受到鬼怪的干擾侵犯。

這種觀念到了六朝以後,仍深植於中國人的心裡;《繪苑》裡的一段話可以為證:「關洛周齊之間,有人耘田,常掘出古瓷器、貝介之屬;千形萬變,並彩畫男女祕戲。耆老相傳,是五胡亂華之時,元魏、北齊懼其地有王氣,埋之以為厭勝之具。」

拓跋魏以胡人而入主中原、統治漢人,他們怕文化素養高的漢人出頭,把拓跋魏的江山奪走,所以要埋春畫來厭勝,至於春畫為何能厭勝?也就是說鬼怪何以怕春畫?唯一的解釋是:男女交媾可以繁衍後代,乃是生生不息的表徵,生能剋死、邪不勝正,所以鬼怪怕春畫。

除了辟邪外,春畫還有鎮災的功能;所鎮之災包括疾病在內,但最主要的還是以春畫來鎮壓火災。流行於清末民初的民間俗曲剪靛花中,有一首〈母女頂嘴〉,裡頭就有「綢緞被窩床上擺,床後暗藏避火圖」這麼兩句。當然,歌詞裡所說藏在床後的春畫,主要不是用來辟除火災,而是供睡在床上的夫妻敦倫助興用的,但是把「春畫」直接稱作「避火圖」,正說明了在民間百姓的觀念中,春畫具有辟火災的宗教功能。

春畫何以能辟火災? 第一個解釋是菲力普勞森(Philip Rawson)在其《東方色情藝術》(Erotic Art of the East」一書中第二七五頁上所說的:「陰陽交媾象徵著天地交泰、萬物合和(而這也是《易經》中「泰卦」的解釋),如此,自然不會出現類似火災這種突變的異常災害了。」但是這是勞森運用邏輯思考推衍出來的說法,民間百姓未必聽得懂這麼抽象而深奧的哲理;民間相信春畫能夠辟火,應該另有其他的理由。

春畫可以辟火的第二個解釋,見載於近人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二集裡的一則掌故〈葉麻子藏書故事〉中。高拜石說,民初湖南長沙的怪人葉德輝,在其珍藏的圖書中,往往夾入一兩張春宮畫片(是在長江輪上兜售的那種粗俗不堪的春畫)。其友陳子展問其理由,葉某答以「避火」,接著又解釋道:「火神原是個小姐,服侍她的丫鬟有三十六位之多,後被玉皇大帝貶為灶下婢,因此她變得躁急易怒。她平時穿淡黃色,一發威時便穿紅衣而引起火災。但因出身閨閣,即在盛怒之時,看到這玩意(指春畫),也不禁害羞起來,避了開去。」

葉德輝以藏書之富、鑑賞之精而著名於世,他這種說法有沒有根據呢?答案是肯定的。中國的火神有幾位,雖然大半是男性,像神農(炎帝)、祝融、羅宣、重黎、吳回、回祿和火德真君(又稱「火德星君」、「火德聖君」)等,但是正史《三國志》卷三十八《蜀志•糜竺傳》裡,裴松之在轉引晉人干寶《搜神記》裡的一段話作註時,便提起一位無名的女性火神。同樣的故事也出現在小說《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劉皇叔北海救孔融」之中,可見葉德輝並非是胡亂說的。

當然,隨著歷史的演進、民智漸開,春畫所扮演的宗教功能愈來愈退居次要的地位,而逐漸為其他的功能所取代了。

在教育上的功能

春畫的第二個功能是教育上的,也就是以春畫作為性愛時姿勢的圖解或技巧的指導工具。

從性質上來區分,宗教的功能是對付鬼神,教育的功能是指導人事(說「房事」或許更為精確)。由於中國人現世的享樂觀念很盛,從不曾因鬼神或來生的信仰,而妨礙到他們追求今生今世的享樂,因此,春畫出現在歷史上,扮演宗教性角色的同時,應該也兼具教育的功能了。即使不能和宗教上的功能同樣古早,作為性教育的春宮至遲在漢朝時,也已然出現了。

《素女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性學醫籍,目的是告訴大家健康、正確的性行為,以免戕害生命。為使這本醫書更容易為讀者所了解,發揮其最大的功能,在漢朝時,已經出現附有插圖的《素女經》了。這些插圖當然是春畫;這些春畫的作用,當然是為了性教育。

東漢初年的大文學家、大科學家張衡,在其五言古樂府詩〈同聲歌〉裡,曾模擬一位新娘子的口吻,敘述在新婚之夜,她和丈夫如何借助春畫上的性愛圖來完成「周公之禮」,便是春畫具有性教育功能的最佳例證。〈同聲歌〉裡有如下的歌詞(譯成白話):脫下鳳冠霞帔,把臉上的脂粉洗淨,我取出了春畫,展陳在枕邊,這樣子,就可以素女為我們的老師,而把各種美妙的姿勢逐一實習過。

因此,春畫也稱作「素女圖」―解釋《素女經》經文的圖畫;明人茅玉昇在〈閨情九首〉之中,也才有「小姑漸長應防覺,潛勸郎收素女圖」的詩句。中國人受到宋明禮教的束縛,上下兩代之間的「性經驗」很難口耳相傳,即在朋友之間,一般也諱談房事;在這種情形下,春畫自然成了性教育的最佳工具。舊式的婚姻裡,作母親的在女兒出嫁時,一定要放幾張春畫在陪嫁的衣箱裡壓箱底。直到今天,一些平素正經老實的男人,在婚前婚後,也會理直氣壯、千方百計地向朋友借閱或到地攤上去購買幾本圖文並茂的色情刊物。這些都說明了春畫其性教育的功能,一直持續到今日仍未消失。

春kjkpp.jpg

民初嫁妝壓箱底的春畫。

樂方面的功能

春畫的第三個功能是娛樂,也就是用它來作煽情助興、增添男女交歡時情趣的工具。同一張春畫,在第一次看時,觀者可以說是向它學習,但看了好幾次以後還看,也還說是在發揮春畫的教育功能,就有些言過其實、口是心非了。何況,把玩春畫的人,多半是經驗老到的玩家,根本不需要春畫來「再教育」,所以,早在古時候,春畫就已經開始扮演其娛樂性角色了―它只比宗教的角色慢一步、比教育性的角色慢半步。

雖然,從現存晉朝人物畫大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洛神圖」的繪畫水準來看,中國在唐朝以前,人物畫的寫實技巧仍不夠高明;但事實上,春畫也並非一定要十全十美、高超純熟的繪畫技巧,才能夠煽起觀者的情慾。在繪製祕戲圖時,只要把性器官照實畫出(像明人李詡在《戒菴老人漫筆》一書裡所云:「毛竅陰陽之物顯然」),就足以吸引少不更事的觀者(尤其是兩性一同觀賞時)血脈賁張而躍躍欲試了。

這是生理上的自然反應,實與繪畫技巧的關係不大。因此,兩漢六朝的人物畫雖然拙稚,但並不妨礙西漢廣川王或北齊東昏侯在牆壁上繪製祕戲圖自娛娛人。

但是,兩宋理學的規範和元朝韃靼異族的高壓統治,遲滯了春畫應有的發展,也使得它在娛樂上的功能受到相當的限制而未能發揮。這種情形在明朝以後逐漸改觀。明人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一書裡,就多次提到潘金蓮和丈夫、情夫作愛時,以春畫作為助興之具,照本宣科。

如第十三回上說:「(西門慶)又向袖中取出一個物件兒來,遞與金蓮瞧,道:此是他(指李瓶兒)老公之內府畫出來的,俺兩個點著燈,看著上面行事。金蓮接在手中……,從前至尾看了一遍,不肯放手,就交與春梅,(道):好生收我箱子內,早晚看著耍子……。」

又如第八十三回說:「春梅關上角門,房中放卓兒,擺上酒肴,婦人(潘金蓮)和(陳)經濟(為潘氏女婿)並肩疊股而坐,春梅打橫,把酒來斟,穿杯換盞,倚翠偎紅,吃了一回。……吃得酒濃上來,婦人嬌眼拖斜,烏雲半軃,取出西門慶淫器包兒,裡面包著相思套、顫聲嬌、銀托子、勉鈴,一弄兒淫器,教經濟便在燈光影下,婦人便赤身露體,仰臥在一張醉翁椅上兒,經濟亦脫的上下沒條絲也,坐一椅,拏春意二十四解本兒,在燈下照著樣兒行事。婦人便叫春梅:你在後邊推著你姐夫,只怕他身子乏了。那春梅真個在身後推送……。」

此外,明中末葉時,閔正中(毅甫)和曾汝魯(得卿)合作的《美人詩》(三卷)裡,也有〈閱祕戲圖〉之詩作;閔正中的〈閱祕戲圖〉說:肉陣如雲鬥阿嬌,千金何必在春宵;花臺自紀三生案,慾海誰翻八月潮。慣見襄王時暮暮,不愁神女自朝朝。

箇中別有銷魂處,只怕丹青未解描。曾汝魯的〈閱祕戲圖〉說:流蘇帳底許多春,誰令丹青傳入神;洛浦賦中寫作畫,巫山影裡逼為真。雙雙錦浪鱗遊沼,色色花叢蝶戲茵;偷覷半羞還半笑,可能翻出樣圖新。也可見祕戲圖對觀賞者所產生的激情作用。

此外,明末時的色情小說《肉蒲團》卷一第三回裡,作者也描述書中男主角未央生,嫌妻子玉香不解風情,便到書畫舖裡買了據說是趙孟頫畫的一套三十六張圖文並茂的祕戲圖冊,回來與妻子一同觀賞,好挑東妻子的情慾。果然在春畫的刺激下,玉香逐漸拋棄了禮教的外衣,嚐到了性愛的真正快樂滋味,自此以後,她一反往昔道學古板之態,變成了一個愛好風月之歡的女人。

同書卷四第十七回裡,也有一個類似的例子,說未央生和花晨、瑞玉、香雲、瑞珠,一男四女共同飲酒作樂,花晨取出一副「春意酒牌」來―也就是印著各種性愛姿勢的紙脾(俗稱「葉子」)―玩時,由女的抽牌,抽到那一張,就照那張牌上面印畫的姿勢來玩,真是極盡香豔刺激的能事。由此也可見春畫到了明朝末年,已變成純娛樂的工具了。

這種情形,從流行於清中末葉時的地方俗曲泗州調當中的一首〈十謝郎〉中,也可以得到證明;在〈十謝郎〉中的第九謝裡,女子唱道:第九謝郎本事強,奴奴死去又還陽;

三十六春宮都做到,把一夜變成兩夜長。直到晚清,陳蓮痕在《京華春夢錄》裡,還形容當時北京的妓女利用春畫討好嫖客,並助枕笫之歡:「曲院豔姝,偶有藏祕戲圖像者,酒酣忘形,昵所懽坐床頭偷玩之,亦溫柔鄉之趣事也。」正因為明中葉以後,春畫在宗教、教育上的功能,幾乎全被娛樂的功能所掩蓋,它才被衛道之士冠上了「傷風敗俗」的罪名,而不能有限度地在市面上流通,這真是一件不幸的事。

相關新聞

【作家專訪】殷登國:老天爺還是對我不錯,不僅讓好書出現在我面前,也讓我擁有一本
Top

無奇不有的貞操觀

貞操是社會輿論對法律和性行為所做的規範,合於此一規範,稱為「貞潔」,逾越此一規範,謂之「不貞」。貞操觀念的形成,是為了穩固家庭和社會的秩序,使得婚姻制度得以維繫、人人能在和諧的社會中各司所長、各盡其力,使人類種族得以綿延,文明得以進展。

不同社會 貞操觀迥異

但是,貞操觀念是遷就社會制度的需要而制定的,多少帶有一點強制性,也多少有些違反人類最原始的本性(如果貞操觀完全吻合人的本性,也就是人人都可以隨心所欲而合於「貞潔」的標準,那就根本無需訂定此一規範了),所以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貞操觀,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貞操觀,不同的職業和身份也有不同的貞操觀,貞操觀念絕不是一成不變的,絕不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的。

因為貞操觀本身就是有違人類本性,遷就時空環境的產物,所以有很多人做出逾越貞操規範的行徑,也形成各種社會彼此不同的貞操標準的矛盾現象。例如:有的原始社會比較不重視婚前的貞操,放任未婚少女可以自由戀愛交友,但卻嚴禁女人在婚後紅杏出牆;有的原始社會更把尺度放寬到女人在生子之後才需要守貞。但是農業社會的人們卻相當重視女子婚前的貞操,以為男人如果娶到一個已非完璧的新娘,是莫大的恥辱。

唐人樊綽《蠻書》說:「(倮倮)俗法,處子孀婦出入不禁,少年子弟暮夜遊行,閭巷吹壺盧笙或吹樹葉,聲韻之中皆寄情言,用相呼召。」倮倮是住在四川、西康兩省間大涼山區的土著,他們對未婚少女和寡婦採取較寬的貞操觀,是和中原漢人完全不同的。

元朝時來華的義大利人馬可孛羅,在其《馬可孛羅遊記》中,有一段記述當時西藏人的貞操觀,也極為別緻。「從(四川)成都府起行,騎行五日,抵一廣大森林,屬土番州地帶。騎行二十日不見人煙,二十日後始見城村。當地居民有一奇怪習俗:當地無人娶處女為妻,如女子未經破身而結婚便受人輕視;女子婚前必先與無數男子發生性關係,次數越多則越光榮。當地婦女往往把閨女呈獻到外來旅客的面前,旅客每抵達一村,往往有二、三十個老婦攜二、三十個閨女同時往獻,旅客可任意挑選,擇一閨女與其共寢,被挑中的閨女輒感到無限光榮,旅客與閨女交歡後,需以小金環或其他禮物相贈,以便女子於結婚時可以出示人前,證明自己已非處女,曾與男子共寢過,贈物愈多,則表示新娘愈受人所喜愛。但在結婚之後,夫妻情篤,女子就不再有偷情野合之舉了。」直到晚近,西藏還有把女子初夜權獻給喇嘛僧的習俗。

和這種貞操觀迥然不同的是農耕社會的漢人。像廣東人最重視新娘是否處子;婚禮時有吃燒豬之舉。如果洞房花燭夜發現新娘子已非完璧,則往往可以退婚。即不退婚,也會把送給女方家的一隻燒豬的雙耳剪去,以示羞辱和抗議。所以女方家人最擔心的就是接到男方送來一隻缺耳的燒豬了。

防範女人失貞 花樣百出

為了防範女人失貞,中國人想出了各種「效果只有天曉得」的辦法,漢朝時的皇帝給宮女穿「窮袴」―一種很不方便脫下,有點類似西洋中古時代的貞操帶的玩意兒,以免飢渴的宮女去偷野男人;有的人研究出「守宮砂」,點在屬於自己的女人身上,只要一行房,守宮砂就不見了,以此判定她是否有打野食;有的人取向東邊行走的馬蹄土,偷偷藏在屬於自己的女人的衣領上,如果她別有姦情,就會不知不覺地自動說出來……,這種種江湖異術,真是令人眼花撩亂。

最根本的辦法是從思想下手,灌輸女人必需守貞的觀念,女子從小讀的書,如《列女傳》、《女訓》、《閨範》、《女史箴》等書,都把貞操視為女人第一件大事;這套辦法果然有效;許多女人因而抱持了「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觀念,寧死也不肯失貞。

江蘇邵伯鎮北三十里高郵、江都分界處有座露筋祠,祀高郵貞女。古時有姑嫂二人,夜行至此。見前有燈火,嫂嫂想前往投宿,小姑堅持不肯,獨坐路旁待旦,結果被當地特產的大蚊子聚嚙,一夜之間血肉吸盡,只餘筋附於骨而死,邑人遂建露筋祠敬祀之。這是寧被蚊子咬死,也不肯隨便投宿陌生人之家的貞女的故事。

明刊《列女傳》卷九〈王凝妻〉說:虢州司戶參軍王凝病死於官署,未亡人李氏攜幼子送靈柩回故里,途經開封投宿旅店。店主見李氏行跡可疑,不准她投宿,拉她出旅店;李氏仰天長慟說:「我為婦人,不能守節,而此手為人執邪。不可以一手并汙吾身。」說完竟用斧頭把被「污」的手砍斷。這些都是過度守貞的例子。

但是,也有許多人視貞潔為糞土而盡情縱慾,甚而做出亂倫之事;像隋煬帝烝淫庶母宣華夫人、唐太宗收納弟媳楊氏、唐玄宗霸佔兒媳楊玉環、金海陵王淫亂宗室女子之事,載諸正史卻無人敢將他們繩之於法。

也有些地方因為貧窮落後,流行兄弟共妻、貧家租妻之習俗,如明人陸容《菽園雜記》卷十一說:「溫州樂清縣近海有村落曰『三山黃渡』,其民兄弟共娶一妻;無兄弟者,女家多不樂與,以其孤立恐不能養也。既娶後,兄弟各以手巾為記;日暮,兄先懸巾,則弟不敢入;或弟先懸之,則兄不入;故又名其地為『手巾』……。」風俗如此,也就無人苛責其是貞是淫了。

iiii.jpg

Top

性愛與養生

在佛教傳入中土以前,中國最大的兩派哲學是儒家與道家;儒家是入世的,強調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強調國家社會的利益比個人優先;道家是出世的,強調獨善其身而非兼善天下,強調個人的成就比國家社會更重要;而所謂「個人的成就」,就是「成仙得道」。

雖然截至目前為止,長生不老仍是件渺不可及的事情,但是兩千多年來,道家方士在追求仙道的途徑上,也有許多意料中與意料外的收穫(像煉丹對化學的進步、對火藥發明的刺激等),而他們的養生之道,也頗有值得今人借鏡之處,簡述於後,以供珍惜健康的諸君作為參考。

清靜恬淡

諺云「當了皇帝想成仙」,這句俗諺典出黃帝;據明人李攀龍《列仙全傳》卷一裡說:黃帝在位十九年時,聽人說崆峒山石室中,有個仙人,名叫廣成子,乃軒轅時候人。黃帝便親自造訪崆峒山,拜見廣成子,向祂請教「至道之精」,也就是「養生訣」。廣成子說得好: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毋勞爾形,毋搖爾精,毋俾爾思慮營營,乃可長生,慎內閉外,多智多敗,我守其一而處其和,故千二百年未嘗衰老。

廣成子的這一席話,可用「清靜恬淡」四個字來概括,後世養生家無不奉為圭臬。

像晉人葛洪《抱朴子》卷二〈論仙〉說:「學仙之法,欲得恬愉澹泊,滌除嗜欲,內視反聽,尸居無心。」「仙法欲靜寂無為,忘其形骸。」「仙法欲止絕臭腥,休糧清腸。」

唐人孫思邈《六書》裡所說的,較葛洪更為言簡意賅:

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裡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訣了。

「四少」何以能長保身體健康,清人梁章鉅《歸田瑣記》中曾有所解釋:「今人以飽食安眠為有生樂事,不知多食則氣滯,多睡則神昏,養生家所忌也。」

道家的養生論,是從個人日常生活飲食起居入手,研究出一種清靜恬淡的生活習慣,一直到今天,仍為大多數愛惜身體健康的中國人所奉行不渝。

胎息練氣

「多食則氣滯」,說明了腹中長存清氣,是長生的祕訣之一;所以道家養生者研究了一套如何長存清氣的呼吸法,稱作「胎息」或「吐納」。

清氣來自清晨時的東方,所以練習吐納之術的人要早起,在日出之前面向東作深呼吸;把新鮮的空氣吸入肺裡。

吐納術的神效,在晉人張華《博物志》卷十中,有段傳奇性的例證:「人有山行墜深澗者,無出路,饑餓欲死。左右見龜蛇甚多,朝暮引頭向東方,人因伏地學之,遂不饑,體殊輕便,能登巖岸,經數年後,竦身舉臂,遂超出澗上,即得還家,顏色悅懌,頗更黠慧勝故。還食穀、啖滋味,百餘日中復本質。」張華舉這個例子,認為只要練習吐納之術,不但可以辟穀(不食不饑),還有顏色悅懌、體殊輕便的神效哩。

佛教傳入中土後,道家的胎息吐納跟佛家的打坐修性結合為一,於是後世的長生家,用打坐來調節呼吸,達到健身的效果。

打坐不一定要盤腿端坐,散盤亦可、垂足亦可,甚至於躺著亦可,只要順其自然,求得四肢的舒適,這也說明了打坐的目的仍在於調息和滌盡思慮。

北宋的大文豪蘇東坡對打坐調息的養生之道頗有研究,他有一篇〈修養〉(見《蘇東坡全集》卷一)說:

已饑方食,未飽先止,散步逍遙,務令腹空。當腹空時,即便入室,不拘晝夜,坐臥自便,惟在攝身,使如木偶。常自念言,今我此身,若少(稍)動搖,如毛髮許,便墜地獄,如商君法,如孫武令,事在必行,有犯無恕。又用佛語,及老聃語,視鼻端白,數出入息,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數至數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與虛空等,不煩禁制,自然不動,數至數千。或不能數,則有一法,其名曰隨,與息俱出,復與俱入,或覺此息,從毛竅中,八萬四千,雲蒸霧散,無始以來,諸病自除,諸障漸滅,自然明悟……。

蘇東坡的養生之道,是藉著身如木偶和數呼吸來約束雜念,最後達到心無障礙,與虛空等的境界;於是諸病自除、百邪不侵。他曾因政見與王安石不合,被貶謫到南方瘴癘之鄉,隨行的人大半都病死在嶺南,只有他安然地熬過這段艱困的歲月,最後活著回鄉,這是他研究並且身體力行打坐調息養生之道的結果吧!

jojojon.jpg

皇帝恣意縱欲,多半無法高壽(明朝佚名絹本春畫)。

導引按摩

除了清靜恬淡和胎息練氣之外,上古道教方士還有「導引」健身術,也就是今人所習稱的「健康操」。

宋人張君房輯錄的道教經典《雲笈七籤》卷三十二,是無名氏所撰的《養性延命錄》,裡面有一則〈導引按摩〉就提到了「叩齒」(上下齒互相叩擊)、「咽唾」、「握固」(雙手握拳,屈大拇指於四小指下,置於腰腹間)、「吐納」和各種姿勢的體操。

《癸辛雜識》一書裡,也引述了張安道〈養生訣〉說:「每日以子時後(深夜十一點之後)披衣坐(床上擁被坐亦可),面東或南,盤足坐,叩齒三十六通,握固(兩拇指掐第三指,或以四指都握拇指,兩手置腰腹間可也),閉息(閉息最是道家要妙,先須閉目靜慮,掃除妄想,使心源湛然,諸念不起,自覺出入調勻細微,即閉口屏鼻,不令出氣,方是工夫),內視,五臟肺白肝青脾黃心赤腎黑,次想心為炎火光明洞徹,入下丹田中(丹田在臍下三寸是),待滿腹氣極,則徐徐出氣(不得令耳聞聲),候出息勻調,即以舌攪唇齒,內外漱煉津液,未得嚥下,復前法閉息,內觀納心,丹田調息,漱津皆依前法,如此者三,津液滿口,即低頭嚥下,以氣送下丹田中,須用意精猛,令津與氣汩汩然有聲,逕入丹田中,又依前法為之,凡九閉息、三嚥津而止。然後以左右手熱摩兩腳心(此湧泉穴上徹頂門氣訣之妙)及臍下、腰脊間,皆令熱徹(徐徐摩之,微汗出不妨,不可喘),次以兩手摩熨眼面耳項,皆令極熱,仍按捏鼻樑左右五、七次,梳頭百餘,梳散髮而臥,熟寢至明。」

明人鄭瑄《昨非庵日纂》卷七〈頤真〉裡有關於十二段錦的簡要說法:「髮宜多櫛,齒宜多叩,液宜常嚥,氣宜清鍊,手宜在面,此為修崑崙之法。」記憶力不好、怕麻煩的人,照樣可依此法而常保青春健康。

男歡女愛人之常情,孔夫子也說:「食、色,性也。」可見性慾是人生裡不可免的一椿大事;但歷來的養生家大多主張要節制性慾才是養生之道,以下按時代先後,將這些理論臚列於下:

「人大怒破陰,大喜墜陽。」(《淮南子》卷一)

「徼幸者伐性之斧也,嗜慾者逐禍之馬也。」(《韓詩外傳》)

「恣則裂身之車,淫為破年之斧。」(《漢武帝內傳》)

「魚勞則尾赤,人勞則髮白。」(唐人李石《續博物志》卷二)

「服藥千裹,不如一宵獨臥;服藥千朝;不如獨臥一宵。」(明人楊慎《古今諺》)

「寡居獨宿鍊元陽,鍊得元陽性命長,無為大道有為作,執定念頭勒馬韁……。」(明人吳所敬《國色天香》卷四〈謹慎十章〉之九)

「脂刀截骨,花箭鑽心,一片歡場,即狠羅剎湯沐邑也。」(清人沈起鳳《諧鐸》卷十〈鬼嫖〉)「軟蒸飯,爛煮肉,少飲酒,獨自宿,此養生之妙法也。」(清鐵腳道人《霞外雜俎》)

「男人三禁:晚茶,早色,空腹酒。」(民初諺語)宋朝時無名氏所撰《三朝野史》中還有個故事,與節慾長生有關:

宏齋先生包恢,年八十有八,為樞密,陪祀登拜郊臺,精神康健。一日,賈似道忽問曰:「包宏齋高壽步履不艱,必有衛養之術,願聞其略。」恢答曰:「有一服丸子藥,乃是不傳之祕方。」似道欣然欲授其方,恢徐徐笑曰:「恢喫五十年獨睡丸。」滿座皆哂。「滿座皆哂」,看來長壽倒是件「知易行難」的事呢!

Top

皇帝愛用「外國貨」

中國的皇帝,在聲色犬馬的享受上,常有許多出人意表的花樣,而尋歡做愛的對象也極為廣泛,只要是漂亮的女人,不管她是已婚未婚、是處女孀婦、是在家出家、是良家娼家……,都可以召進宮裡任意取樂,甚而有些皇帝玩中國女性不過癮,還要嚐嚐外國女人的滋味。

皇室與外族通婚,在歷史上原非稀罕,古代中國人為了懷柔外族,以公主宗室或宮妃下嫁域外,名曰「和親」,漢之王昭君嫁予匈奴、唐之文成公主嫁予吐番,都是例子;而隨著貿易交通或征戰討伐,也有些外族的美女來到帝王深宮,成了漢家皇帝臨幸的對象,如五代十國時南漢君主劉鋹、元太祖成吉思汗、元文宗圖帖睦爾、元順帝妥懽帖睦爾、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明武宗朱厚照、清高宗乾隆皇帝等,都開過洋葷,嚐過洋女人的味道。

五代十國時南漢主劉鋹身邊的洋婆子,是個皮膚黝黑的波斯美女,雖然她跟中國「膚白為美」的審美標準相去甚遠,卻自有她媚惑男人的本錢;據宋人陶穀《清異錄》說,這位波斯女「年破瓜,豐腴而慧豔,善淫,曲盡其妙」―不但年輕聰慧、豐滿豔麗,還會床功呢!劉鋹十分寵愛這個中東美女,見她雖有些黑,卻黑得俏、黑得迷人,乾脆賜他「媚豬」之號;因為豬的皮膚就是黑的。

劉鋹有個癖好,喜歡看真人表演活春宮,他常指派一些不良少年,在後宮花園裡跟那些年輕貌美的宮女在光天化日下恣意交歡,劉鋹則帶著媚豬在旁欣賞。看了真人表演,劉鋹和媚豬的餘興節目當然就可想而知了。

成吉思汗 奪人妻女最樂

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國的創業者,成吉思汗的鐵騎所至,被征服的部落或國家的公主、豔后,都成為他的戰利品,被送到他所居住的蒙古包裡。西人多桑(C.Dohsson)《蒙古史》上說:「成吉思汗一日問那顏不兒古赤:『人生何者最樂?』答曰:『春日騎駿馬、拳鷹鶻出獵……,斯為最樂。』……汗曰:『不然,人生最大之樂,即在勝敵逐敵,奪其所有,……納其妻女也。』」而他在世時,也一直樂此不疲。

據正史所載,成吉思汗於西元一一九四年征討塔塔爾(Tartar為呼倫貝爾湖畔之部落),後來又數次討伐並侵滅該部後,奪得美貌的也速倫、也速干二公主,均納為「哈敦」(蒙古語皇后之意)。

西元一二○三年,成吉思汗滅克烈(Kerait)部(位於外蒙古庫倫南邊),獲得阿卜兒哈、別克托、梭魯禾帖尼三位公主,他自納長公主,次公主配給長子朮赤,三公主配給四子拖雷,父子三人「有福同享」。

西元一二○四年,成吉思汗滅乃蠻(Naiman突厥部落,據貝加爾湖西岸、阿爾泰山一帶),納乃蠻主太陽汗之豔后古兒八速。這位古兒八速本是太陽汗父親的妃子,作了寡婦後,太陽汗與其弟不亦魯黑汗兩人都想要這位年輕貌美的庶母(此為草原民族通行的烝報婚俗,子可娶寡母,弟可妻寡嫂),竟因而兄弟鬩牆,分國而治,最後古兒八速為太陽汗所得。乃蠻被滅後,成吉思汗又納古兒八速,並照隆重的蒙古婚禮娶她;除了因古兒八速貌美之外,也因乃蠻是當時塞外第一大國,如此可籠絡其臣民。

一二○四年,成吉思汗還在追討貝加爾湖東岸的蔑兒乞部時,獲得該部酋長答亦兒兀孫的女兒忽蘭。成吉思汗跟忽蘭歡愛時,發現忽蘭還是個處女,便對她寵愛有加,在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時還曾攜之同行。一同獲得的另一酋長脫克脫的女兒,則被賜給了他的三子窩闊台,也就是日後著名的監國皇后馬真。

一二一○年,成吉思汗征西夏,獲西夏公主察合;但成吉思汗與察合燕好幾次後,又將她送給大將速哈特。一二一四年,成吉思汗三次征金國(女真),獲金之歧國公主。歧國公主雖然長得不出色,但成吉思汗仍納之為哈敦,以示籠絡金人(二十年後,金國才被蒙古所滅)。

一二一六年,成吉思汗派遼之降將乞奴鴉兒率兵數萬渡鴨綠江,進攻高麗(朝鮮),一二一八年,高麗敗績,成吉思汗納高麗妃。

一二二四年,成吉思汗西征歐洲、北非凱旋,獲蘇丹之母后禿而堪可敦及公主四人,以長公主、二公主賜次子察合台,己則納三公主、四公主。

綜上所述,成吉思汗玩過的女人真是種族複雜,竟連非洲蘇丹的公主也網羅入宮,可謂豔福不淺。在成吉思汗所玩過的異族女子當中,有始有終、恩愛不渝的要算他的髮妻孛兒帖兀真。孛兒帖是貝加爾湖畔弘吉刺(Ungrat或譯作翁吉刺)部長德色辰之女,該部向以出產美女著名,成吉思汗之父於成吉思汗童年時即替他跟德色辰之女訂立了婚約。

成吉思汗二十歲時跟這位外族美女成親,她替丈夫生了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四個兒子,橫跨歐亞的蒙古大帝國就是靠這四個兒子建立的。

高麗美女 元朝皇帝新寵

除了弘吉刺族外,被蒙古人打敗的高麗也被迫每年向蒙古皇室進貢美女;蒙古人還在高麗境內設置「結婚都監」專門來搜求高麗美女,以便供應元朝帝王之所需。

清人趙翼《廿二史剳記》卷三十中「元時選秀女之制」一則就提到:「元時并有選高麗女之例,文宗(西元一三二九至一三三二年在位)以宮中高麗女不顏帖你賜丞相雅克特穆爾(舊名燕鐵木兒),高麗王請割國中田以為資奩。順帝(西元一三三三至一三六七年在位)次皇后奇(祁)氏完者忽都,本高麗女,選入宮中有寵,遂進為后。」高麗美女竟然當上了中國皇后(按元制,皇帝可以同時封數十位、數百位皇后),可見受寵之程度。另外,趙翼在書上還說:因為元朝常派使節到高麗去選美女,帶回中國當宮妃皇后,竟使得高麗人「不重生男重生女」,生下男的就「不舉」(把男嬰掐死或淹死),生下女的,如果漂亮的話,長大了也不讓她們出嫁,一心只等元朝使節來「相親」,好帶回中國作飛上枝頭的鳳凰哩!

而當上了次皇后的高麗女祁氏,自己更私蓄了一批高麗美女作為禮品,不時送給有權有勢的元朝大臣,以為籠絡的手段。明人權衡《庚申外史》上說:「徽政院使者官者高麗人禿滿滿夕兒首薦高麗女子祁氏於宮,立為次宮皇后。祁后蓄高麗美女,大臣有權者輒以此女送之,京師達官貴人娶得高麗女,婉媚善事人,至則立見奪寵,自至正(元順帝年號,西元一三四一為至正元年)以來,宮中給事使令大半為高麗女,以故事方衣冠靴帽大抵皆依高麗矣。」從這段敘述中,也可看出高麗美女的擅於媚惑,和元朝末年時她們在中國朝野的勢力。

附帶一提的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一年(西元一二七四年)十月,蒙古、高麗聯軍由合浦(今韓國之昌原)坐艦船渡對馬海峽,在日本九州北岸登陸,猛攻筑前、博多等地,後來又再次征日。雖因颶風而遭敗績,但也擄掠了不少子女財帛,是否有日本美女因而入宮,史籍語焉不詳,此處不敢斷言;可是跟中國關係友好而密切的高麗,一直到明朝時還不斷地進貢美女。

明朝天子 最愛朝鮮佳麗

明太祖朱元璋的妃子當中,就有高麗人;民初柴小梵《梵天廬叢錄》卷一說:「太祖有妃碽氏,高麗人,貌昳麗,而性慧敏,太祖命從宋學士濂學詩,金針得度;為五、七言,有王、孟法,太祖殊愛之。一夕,幸妃所,正卸妝,粉容與紅燭輝映,愈增嬌媚,太祖悅甚,索筆賦『麗人行』,命妃付裝潢,張諸壁中,每年增脂粉費銀三千兩、綵段千匹。」靠「靖難」從侄兒手中奪得政權的明成祖朱棣,也頗喜歡臨幸高麗美女。朱棣選高麗女子為妃之事,中國史籍上記載甚為簡略,往往以貢紙(朝鮮紙光潔細白,遠近馳名)為名,掩飾帝王的好色;但《明實錄》中仍透露了一點消息。在《成祖實錄》永樂七年(西元一○四九年)二月己卯說:「冊立張氏為貴妃、權氏為賢妃、任氏為順妃。命王氏為昭容、李氏為昭儀、呂氏為婕妤、崔氏為美人。張氏故追封河間忠武王之女,王氏為蘇州人,餘皆朝鮮人。」

而同時期朝鮮(高麗)《李朝實錄》,經日本影印發表後,透露了不少中國向所不知的史實;據《李朝實錄》所載,永樂朝時,朝鮮前後共進貢美女三批,上述權氏、任氏、李氏、呂氏、崔氏是第一批,經過情形和五人的年齡籍貫等資料如下:「永樂六年(西元一四○八)四月十六日,欽差太監黃儼等到國,傳奉宣諭:恁去朝鮮國和國王李芳遠說,有生得好的女子選揀幾名將來,欽此。臣芳遠依於本國文武並軍民家女子與同欽差等選揀到女子五名,差陪臣李文和跟同欽差太監黃儼等官赴京外,今將各女子生年日月並父職名籍貫,一一開坐,謹具奏聞。一名嘉善大夫工曹典書權執中女,年一十八歲,辛未十月二十六日巳時生,籍貫慶尚安東府,現住漢城府。一名通訓大夫甯府左司尹任添年女,一十七歲,壬申十月二十六日戌時生,籍貫忠清道懷德縣,現住漢城府。一名通德郎恭安府判官李文命女,年一十七歲,壬申十月十八日戌時生,籍貫畿內左道仁州。一名宣略將軍忠佐侍衛司中領護軍呂貴真女,年一十六歲,癸酉十一月初二日巳時生,籍貫豐海道谷城郡,現住漢城府。一名中軍副司正崔得霏女,年一十四歲,乙亥十月初八日午時生,籍貫畿內左道水原府。從者使女十六名,火者十二名。」明成祖對高麗妃子權氏十分寵愛,《明史》卷一一三《權賢妃傳》云:「恭獻賢妃權氏,朝鮮人,永樂時,朝鮮貢女充掖庭,妃與焉,資質穠粹,善吹玉簫,帝愛憐之。七年封賢妃,命其父(當係兄之誤)永均為光祿卿。明年十月,侍帝北征,凱還,薨於臨城,葬峰縣。」權氏之死,成祖甚哀,每次召見其兄永均時,每每「含淚傷嘆,至不能言」。

永樂七年(西元一四○九年),朝鮮再次進貢兩名美女,據《李芳遠實錄》上說:「永樂七年五月初三日,欽差太監高儼到國,欽傳宣諭,去年你這裡將進去的女子都不甚好,只看你國王敬心重的上頭,封妃的封妃、封美人的封美人、封昭容的封昭容,都封了也。王如今有尋的好女子,多便兩箇、少只一箇,更進將來,欽此。於是儘情尋覓,選揀到女子二名,侍候進獻,……一名……鄭允厚女子,年十八歲……,一名……宋瓊女子,年十三歲……。」

到了永樂十七年(西元一四一九年)五月,朝鮮第三次選美女進獻,「以黃氏、韓氏為上等,黃氏容貌美麗,故副令何信之女,韓氏嬋娟,故知淳昌郡事永矴之女也。」韓氏是自權氏賢妃之後最受明成祖寵愛的高麗美女,有左右帝意的份量;當成祖跟另一高麗美女黃氏做愛,發現她居然不是處女時,成祖像花錢買到冒牌貨般勃然大怒,便寫好敕令要去責難朝鮮國王,韓氏知道此事後,哭著乞哀於成祖面前說:「黃氏在家私人,豈我王之所知也。」成祖一聽,便要韓氏去責罰黃氏,於是韓氏便打黃氏耳光以為懲處。

明宣宗宣德年間,韓氏的妹妹桂蘭還被選中,獻給宣宗皇帝享用,可見明朝許多皇帝對朝鮮美女都有偏好。分析箇中原因,除了高麗女子白晰美麗、溫柔可愛外,另一個原因是她們隻身在異域,不會結黨營私,竊奪權柄,只會柔順地當皇帝的洩慾工具。

乾隆皇帝 為香妃動干戈

明中葉時的荒淫君主明武宗,曾建造了一座專供他尋歡做愛玩女人的祕室―豹房,在豹房裡,他不但玩中國女人,還大玩回回、色目等中亞女子。

清人毛奇齡《明武宗外記》裡說:「有言錦衣衛都督同知于永善陰道祕術(房中術),(帝)遂召入豹房,與語,大悅。永色目人,進言回回女晰潤而瑳粲,大勝中土;時都都呂佐亦色目人,永矯旨索佐家回女善西域舞者,得十二人以進,歌舞達晝夜。顧猶以為不足,乃諷上請召諸侯伯中故色目籍家婦人入內,駕言教舞,而擇其美者留之不令出。」所謂「色目人」,乃是元朝統治中國時的階級劃分,包括欽察、回回、唐古諸姓,他們大多是西北草原之游牧民族,或是波斯(今伊朗)、中東人移居於中亞、西域,與當地人混種的結果。色目人深目高鼻、皮膚白晰,經過混血後變得更漂亮,難怪明武宗對她們寵幸不已了。

清朝乾隆皇帝曾為回族美女香妃大動干戈,派大將兆惠率眾攻打回彊,生擒香妃回北京。香妃原是中亞烏茲別克人,娘家在葱嶺以西的塔什干,這位中亞美人不但容顏絕世,並且在肌膚中會自動散發出一種似蘭似麝的香氣,所以人們都稱她為「香妃」。

香妃嫁給了回族小和卓(和卓意指聖裔―回教創始者穆罕默德聖人的後裔)霍集占堂兄弟布魯汗和卓後,卻因豔名遠播被乾隆帝聽到了,結果惹來一場國破家亡的災禍。

清兵遠征回疆,經過三年奮戰,兆惠果然不負帝望,把香妃生擒來獻,乾隆帝見後,對她大感「性」趣,可是香妃卻矢志不貳,並身懷利刃圖謀刺殺乾隆帝以為亡夫報仇。太后知道此事後,便趁乾隆帝出城郊天之際,將香妃賜死了。

以上是一般史籍對香妃的記載,但也有人認為香妃不可能身懷利刃而事先不被搜出,事實上香妃並無拒絕乾隆之意,並且也跟乾隆皇帝「真箇消魂」了,是因為乾隆專寵香妃,引起其他嬪妃之妒嫉,到皇太后面前進讒言,說香妃有意謀刺皇帝,皇太后才下令將香妃賜死的。

前引柴小梵《梵天廬叢錄》卷二說:「乾隆時,與香妃先後進御者,尚有銀妃,妃山東青年州人,父某諸生……,(帝)征回部,獲香妃,寵冠三千,居與(銀)妃宮近。每晨,(香妃)必來諧(銀)妃,互訴衷曲,相對泣下。未幾,香妃遷他宮(指寶月樓),上夕夕幸之,甚憐惜,甚於(銀)妃,妃妒恨,得間,譖諸太后,謂香妃將不利於上。太后乃迫香妃死,上聞之,嗟悼不已……。」這似乎才是合理的推測。中國皇帝為何迷戀外國女人?這當然是男人在性慾上向有好奇嚐鮮、喜新厭舊的心理在作祟;諺云「遠來的和尚會唸經」,換個說法,這些開洋葷的皇帝們一定認為「遠來的婆娘會叫床」吧!

mkkkjmn.jpg

日人竹久夢二的「咖啡店女侍」,描繪日本賣春女子色誘洋人之情景。

分享:
今日人氣:5  累計人次:87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