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藝術家的眼光闡述對未來50年內日常生活的想像

2018/7/13  
  
本站分類:藝文

透過藝術家的眼光闡述對未來50年內日常生活的想像

「 2050,未來簡史 」展覽專輯。以回顧歷史及預期未來的角度,從當代藝術作品的觀點探討當今世界諸多的社會議題。

立即訂購《2050未來簡史》

 

國美館攜手比利時皇家美術館「2050,未來簡史」提出關於未來的想像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即將推出與比利時皇家美術館首次合作的國際交流展「2050,未來簡史」,今(23)日舉行展覽記者會,由國美館蕭宗煌館長主持,比利時皇家美術館行政營運長克莉特‧葉申(Colette Janssen)女士、策展人皮耶˙伊弗˙戴薩伊夫(Pierre-Yves Desaive)、比利時駐台辦事處范睿可(Mr. Rik Van Droogenbroeck)處長,以及多位參展藝術家均出席與會。蕭館長表示本次非常榮幸與比利時皇家美術館合作,「2050,未來簡史」繼2016、2017年在比利時皇家美術館、巴黎羅浮宮及義大利米蘭展出後,此次在國美館展出亞洲首次呈現的版本,策展納入更多亞洲與臺灣藝術家的作品,相信透過藝術能達到亞洲與歐洲的文化交流以及跨文化觀點的展現。范睿可處長表示2018年是比利時與臺灣交流特別豐富頻繁的一年,他樂見歐洲與亞洲的兩個重要美術館的合作。他表示雖然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未來,但現今人類的所作所為將會影響未來的發展,邀請大眾至國美館透過展覽體會從藝術觀點切入的未來想像,以及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葉申女士表示,「2050,未來簡史」為「未來」勾勒展望,也探討歷史在美術館的地位。本次在國美館展出的「2050,未來簡史」是該展覽的第三個版本,與前兩版相比更加著重於東西方、當代與歷史的交流,也強化文化與藝術的對話。「2050,未來簡史」以人類技術和經濟活動的發展為軸,結合藝術家的創作觀點,講述未來50年內日常生活即將發生的變化。策展人戴薩伊夫說「2050」是尚未到來的未來時間,代表「不遠的未來」,許多關於未來的預測以「2050」之年想像我們生活世界的改變及樣貌,這些尚未到來的時間及事物,距離我們現在並不遙遠,融合我們過去經歷的歷史,和人類對於理想生活的目標及實踐,並從而繪製未來藍圖。展覽除呼應法國經濟學家雅克˙阿塔利(Jacques Attali)的宏觀著作《未來簡史》外,也透過藝術家的眼光闡述對未來的想像。

「2050,未來簡史」的展覽內容特別針對臺灣在亞洲文化的歷史脈絡,加入臺灣藝術家的作品參與及跨文化觀點,勾勒台灣與「2050,未來簡史」展覽主軸之間的關係和對話,以全新形式邀請觀者從臺灣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文化觀點,思考東西文化的移動和交流。展覽從唐代的經濟及東西文明交流與發展、大航海時代的地緣政治與帝國權力、冷戰後的亞洲經濟和政治變遷、乃至當今全球化時代的市場經濟與科技發展,進一步審視人類經濟與技術發展語境下的文明史。本展融合古今中外的藝術創作,由近60件作品來共同譜寫未來的議題,內容精彩可期。人類對於未來的想像和實踐從不曾停下腳步,這個展覽將帶領觀眾穿越歷史的漫長旅程,重看人類是如何不斷地面對一個不停演化的新未來,以及它所形塑而成的世界面貌。本展將於3月24日於國立臺灣美術館101-102及邊廊展覽室正式開展,展覽相關訊息請參考國美館官網:www.ntmofa.gov.tw

 

本文轉載自國立臺灣美術館--新聞稿--國美館攜手比利時皇家美術館「2050,未來簡史」提出關於未來的想像

返回國家網路書店>>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51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