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古冬
床是件非常實用的家具,勞碌終日,筋疲力盡,只要躺上去睡上一覺,明天又是精神抖擻。
床也是部奇妙的機器,多少才華橫溢的大師、主宰未來世界的英豪,盡在此中誕生。
床又是個美妙的仙境,多少風流綺麗的韻事,俱在夢幻一般的境界中愉悅地迸發。
當然,當中也不乏罪惡的蘊「床」,但那不在本文的範圍之內了。
我曾經睡過許多床,最先是張平板床。記得母親曾不止一次提起,我一歲還和她同床,有次嚇了她一跳,不知我何故「失蹤」了,四處尋找不著,急得她哭了起來,我才咧著嘴巴從床底爬出來。原來床太大,床底太黑,我又爬進了角落,以致母親察看了多次都未發覺。
這種床不僅大,還有四根柱和床頂,故叫四柱床。床架上掛了蚊帳,和一把用銅錢編成的大寶劍,據說此劍可保床上人平安。
稍大就自已睡一張床,也是大床,只是比較簡陋,也沒有寶劍。不過和母親的大床一樣,床面用木板砌成,夏天鋪上籐蓆,冬天鋪上褥子,還滿不錯。
家裡除了大床之外,記得還有一張坑床。但與北方人的土坑床不同。我們這張是用油木做的,很堅實,很光滑,專供夏天睡午覺之用。
此外還有張小型帆布床(或叫帆布椅)和羅漢床(或稱彌勒榻),多作看書之用。李白當年寫「床前明月光」,可能就是躺在這種床上,一邊喝酒、賞月,一邊吟詩的。
從十餘歲起在學校寄宿,睡的都是硬梆梆的碌架床,也叫雙層床,有時睡上格,有時睡下格,是何滋味就不用我累贅了。
畢業後有幸分配到上海工作,又住進由新政府接收的大飯店,於是有機會睡上軟綿綿的彈簧床。
可惜好景不常,工作常被調動,此後睡得最多的不是硬板床,就是棕繃床。棕繃床的面用棕繩編織而成,略有彈性,是彈簧床之外另一種較受歡迎的好床。
移居香港後,對床的見識更多了。最初兩年還是睡碌架床,之後換成彈簧床,結婚時又買了乳膠大床。但香港地方寸金尺土,所謂的大床,其實比美國的大床體積小了一半。為了節省空間,有人會買張沙發床,或叫兩用床,那在當時來說,算是蠻體面的了。
至於貧無立錐之地的人,連放張床的地方都沒有,只好借用通道或客廳權充睡房,擺張帆布床或尼龍床朝拆晚架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間,香港曾流行過一陣子水床,式樣不少,有長形、方形、圓形、心形等,唯用家多為酒店和高級公寓,主要用作招徠,普通人家就不敢嘗試了。沒想到來到美國,友人也有一台,但水床常在不堪重壓下漏水,不僅自已掃興,還弄濕了樓下住戶。
美國人做事一板一眼,講究安全實用,連床都分門別類,種類繁多,於是嬰兒有BB床,學童有單人床,青年有大床,而夫婦用的雙人床則有皇后床和皇帝床(其中又分紐約Size和加州Size)兩種。
道種大床由床基、床墊到整張床的結構、款式、光色、質感等都十分考究,儘管床褥基本上還是用彈簧做成,但由於工藝精緻,一般人都不覺得裡面有彈簧。這樣的床可謂美侖美奐,極盡侈華,已超乎家具範疇,而成為一種家居藝術裝飾品了。至於如何選擇,或華麗繁複,或簡約雅淡,就視乎風俗習慣與個人的起居方式和品味而定了。
此外還有沙灘床、網床和可以摺礨起來掛在肩上走動的露營床等等。
每個人必須有張床,哪怕是空無一物的叫化子,每晚席地而眠,那也是床,是天下間最大卻最不舒適的床。
想到人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床上度過,我給自已買了張名副其實的大床(附圖)。它既是寢具,又是我的夢工場,挺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