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聳動的視覺意象,回應台灣解嚴前後政治、社會轉型的實態

2018/4/25  
  
本站分類:藝文

以聳動的視覺意象,回應台灣解嚴前後政治、社會轉型的實態

楊茂林(1953–)崛起於狂飆的1980年代,創作初期他就展現強烈的批判態度,以聳動的視覺意象,回應台灣解嚴前後政治、社會轉型的實態。1990年代,他更以「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史詩般的系列創作,揭櫫形塑台灣文化主體性的重要性。2000年起,他透過卡漫的創作風格,嘗試以新的文化立足點,詮釋本地與外來異文化之間的互動與交融。 
2016年初,本館舉辦了「MADE IN TAIWAN:楊茂林回顧展」,是楊茂林創作生涯首度大型的回顧展。該展以編年的軸線開展,鋪陳其創作三十餘年的軌跡。一篇與回顧展相應的感言撰寫,觸發了楊茂林深沉細膩的思索,去剖析自身三十多年藝術創作的演變。他以近兩年時間的醞釀,五萬餘字終於成書,藝術家家本人特別以「黯黑的放浪者」為題,為自身的生命與創作歷程下一個註腳。

立即訂購《黯黑的放浪者:楊茂林》

 

黯黑的放浪者—楊茂林

館長序

楊茂林(1953–)崛起於狂飆的1980 年代,創作初期他就展現強烈的批判態度,以聳動的視覺意象,回應台灣解嚴前後政治、社會轉型的實態。1990 年代,他更以「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史詩般的系列創作,揭櫫形塑台灣文化主體性的重要性。2000 年起,他透過卡漫的創作風格,嘗試以新的文化立足點,詮釋本地與外來異文化之間的互動與交融。


2016 年初,本館舉辦了「MADE IN TAIWAN:楊茂林回顧展」,是楊茂林創作生涯首度大型的回顧展。該展以編年的軸線開展,鋪陳其創作三十餘年的軌跡。一篇與回顧展相應的感言撰寫,觸發了楊茂林深沉細膩的思索,去剖析自身數十年藝術創作的演變。他以近兩年時間的醞釀,五萬餘字終於成書,藝術家本人特別以「黯黑的放浪者」為題,為自身的生命與創作歷程下一個註腳。


不同於展覽專輯以作品為主要訴求,本書透過文字、文獻或檔案的鋪排、並置,與實際的藝術創作交互參照,企圖揭示那些無法被展示的生命紀錄。隨著當代藝術觀念的拓展,藝術作品被理解的方式有更多的可能性,這本楊茂林的自述提供了不同的取徑,讀者可藉此深入了解藝術家的抉擇、判斷與掙扎是如何刻畫出其獨特又耐人尋味的創作之路。在此,讀者面對的不是封閉的作品,而是開放的生命與尋常生活。


藝術創作過程確有其複雜度、多面性,本館美術論叢規劃「藝術家專書」系列的編輯宗旨就是揭露藝術家生命、創作與作品詮釋彼此之間微妙的呼應關係。不同於之前「藝術家專書」的編輯取向,這次首度嘗試讓藝術家楊茂林直接自我表述,以文字為媒介,讓讀者進入不同於作品觀賞的對話關係。在「MADE INTAIWAN:楊茂林回顧展」中,藉由作品的展示,藝術創作的脈絡在空間中延展。相對於此,楊茂林在「黯黑的放浪者」則以文字演繹其內在的生命進程,讓讀者透過閱讀獲取藝術家創作意圖與時代環境、當下社會更多的訊息,擴大創作詮釋的力量。


本系列每本「藝術家專書」的編撰都關涉文獻檔案的調度與運用,涵蓋私藏或已公開的內容。我們欣見在當代藝術領域對於文獻檔案有更多創造性的閱讀與運用,進而從更寬廣的歷史脈絡重新審視這些珍貴的藝術資源。以本書為例,它不僅僅是楊茂林個人創作與生命淵源的回溯,更因為楊茂林的藝術創作回歸在地文本,捕捉了政治、社會、文化轉型的脈動,這本藝術家親自筆述的文本,也為我們留下了時代的證言。

 

本文轉載自臺北市立美術館--研究--出版-- 黯黑的放浪者—楊茂林

返回國家網路書店>>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70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