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員的靈魂》當年銀行的企業文化只有兩個字:畜牲!

2017/12/22  
  
本站分類:創作

交易員的靈魂》當年銀行的企業文化只有兩個字:畜牲!

為什麼小黃要選擇薪水低且名氣不響的銀行,而不去其他大招牌且高薪的銀行呢?原因也同樣是三個字:交易員,雖然不一定能夠日進斗金、擁抱美女,但總比起按部就班先到分行數鈔票、幹出納,熬個三、五年後輪調到放款部門去喝酒拉客的生活來得有趣多了。 

小銀行有小銀行的好處,因為規模小薪水低,自然無法吸引太多優秀的人,基於「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中小企業生存第一原則,小黃在進去花蓮企銀後的第三個月就如願地當上交易員,當交易員也就罷了,如果是大型金融業的交易員,很有可能必須在同一個崗位幹上三年才能輪到下一個新業務。 

第二條中小企業生存原則也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沒多久,小黃所能交易的業務除了臺幣拆款交易,也擴大到票券、債券、外匯買賣甚至替銀行股票下單的工作,用「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來形容那間企銀也許會得罪當時任職的其他人,根本的原因是當年銀行的業務主流在於放款,只要有點雄心壯志的人才或有點狼心狗肺的奸才,無不想要擠身在放款部門,一來油水多多(當年貸放一筆房屋貸款出去,每一百萬少說有一萬元的回扣呢!),二來放款屬於主流業務,想要升遷到科長、襄理或經理,潛規則是必須得在放款部門歷練過才行。 

誰能料到十幾年後,在銀行幹放款的人淪為打電話call客呢?別人或許無法預測,但小黃早就預知了這些發展。 

在小銀行,除了能夠經手不同種類交易工具的交易工作,連相關的帳務、電腦作業以及外勤交割,小黃都攬下來幹,攬下來一手包辦的原因當然和什麼未來眼光無關,而是整家銀行一兩千個行員當中找不到人會做,更找不到人想做。 

小黃幾年後回想,如果自己夠狠,偷偷透過自己一手遮天的交易買賣,從中撈個十來億相當容易,而且順利的話,隱瞞個一兩年不被發現根本也不成問題。 

待在小銀行的主要目的除了可以快速摸索到整體金融交易的全貌之外,更想憑藉自己所累積的專業經驗與資歷,跳槽到大型的商業銀行,畢竟,商業銀行才是金融界的重鎮,日進斗金、擁抱美女的機會也大得多。 

只是在花蓮企銀的前兩年,小黃多次透過市場人脈甚至獵人頭顧問公司,卻始終無法順利跳槽,理由只有一個,當年銀行的企業文化只有兩個字:畜牲!

沒寫錯!就是「畜牲」! 

動物的天性有兩種,一是地盤性,二是集體性,金融界亦然,那幾年,一口氣十幾家銀行突然橫空出世地冒了出來,完全沒心理準備更沒經營經驗的財團老闆,只能從原有的舊銀行裡頭去挖人。每間銀行的主事者多半會找尋並提拔舊識,直接複製公務人員那套拉幫結派、好康道相報的行為模式。 

譬如某新商業銀行,上從董事長總經理、下到總行部室協理與重要分行的經理都是來自三商銀,於是那家銀行就被大家稱為「小三商銀」。而國華銀行的大部分中高階主管都來自於交通銀行(兆豐金控的前身),所以國華銀行又被外界戲稱「新交銀幫」。 

除了中高階主管外,多數銀行在招募新人時也會有自己偏愛或厭惡的學校的畢業生,譬如某國民黨黨營銀行就偏愛政大畢業的學生,也有銀行專挑育達商職的畢業生擔任櫃檯出納,有些銀行基於忠誠度的考量標榜「絕不錄取不聽話的臺大畢業生」,而國華銀行剛好相反,偏愛臺大畢業的學生,而且會把重要、有前途的職缺優先安排給臺大畢業生。 

 

(小)正封_300dpi.jpg
本文節錄自交易員的靈魂‧故事版一書,時報出版提供。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52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