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看兩蔣家事與國事》蔣經國時期的太上皇機構「劉少康辦公室」

2017/11/7  
  
本站分類:其他

近看兩蔣家事與國事》蔣經國時期的太上皇機構「劉少康辦公室」

一九七○年初,蔣介石身體健康日益衰弱,蔣經國接班態勢成形,他的贛南子弟兵們跟著水漲船高,其中以李煥、王昇二人最具影響力,李煥負責組織,王昇掌握政戰,各據一方。但到了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九日,臺灣地區五項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在桃園縣縣長選舉中發生「中壢事件」,之後李煥辭去國民黨組工會、救國團、革命實踐研究院等三大主任要職。 

國民黨組工會主任走馬換將,從趙自齊、王任遠、陳履安,最後由政戰系統出身的梁孝煌接手。一九八○年七月,梁孝煌的女婿周應龍接替楚崧秋,出任國民黨文工會主任,翁婿二人分別掌握國民黨的組織與宣傳兩部門。李煥暫居劣勢之後,形成王昇一人獨大的局面,他在國民黨內的影響力,除了深入軍中,也擴及到國內的文化與新聞傳播業。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日,高雄美麗島事件後,被捕的涉嫌者中,包括黃信介、施明德、姚嘉文、張俊宏、林義雄、林弘宣、呂秀蓮、陳菊等八人,因涉嫌叛亂,以軍法起訴。為了以昭公信,國民黨決定公開審判,並開放給國內外媒體採訪。八名被告在庭上的供詞,除了國際媒體外,也允許國內媒體如實刊載在報上。 

當時擔任國民黨中央文工會主任的楚崧秋,是唯一曾擔任過兩位蔣總統祕書的資深新聞人,在蔣經國青幹班子弟中,屬於作風開明一派。他決定在美麗島事件涉嫌者公開審判時,開放報導後,再由國內的法政學者逐一撰文駁斥被告的供詞,以導正視聽。只是出乎文工會決策小組的意料,審判結束後,法政學者們竟無力有效駁斥八名被告在庭上供詞論點,社會輿論也出現一些同情被告的聲音。 

楚崧秋在美麗島大審的文宣決策失誤,遭致保守勢力的強力反撲,終於在一九八○年七月二日去職,轉任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中國電視公司原任董事長李煥,則專任國立中山大學籌備處主任。文工會主任的遺缺,由出身政戰體系,同時也是蔣經國的祕書周應龍接任。周應龍上任後兩個月內,就決定將秦孝儀、楚崧秋徵得蔣經國同意後在香港發行並行銷美國的《中國人》月刊叫停。  

在此之前的一九八○年二月,發生了林義雄家血案,社會上充斥著風聲鶴唳的詭異氣氛,我用筆名在《中國人》月刊寫了一篇報導:〈誰是林義雄家血案的凶手?〉當時與王昇互鬥暫居劣勢的李煥,一再警告我:「千萬記住,任何人問起,絕對不可以承認是妳寫的!」想必是要我避開贛南幫內部的權力鬥爭,以免成為政治鬥爭下被殃及的池魚吧。 

美麗島事件後成立「劉少康辦公室」

美麗島事件發生之後,國民黨政府為了加強對外宣傳蔣經國的開放政策,成立「劉少康辦公室」,隸屬於國民黨中央黨部文工會之下。當時的文工會主任楚崧秋指派第一室總幹事,也就是曾因採訪料羅灣戰役落水,泡在水中數日後獲救生還的媒體人嚴重則負責。嚴重則與一些派駐「劉少康辦公室」的國民黨文工會工作同仁,還在辦公室裝設了乒乓球桌,閒來無事或午休時間,大夥打乒乓球運動消遣,完全沒有發揮當初成立的初衷與功能。 

楚崧秋因美麗島事件大審文宣判斷失誤離職後,「劉少康辦公室」則由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王昇接手。王昇在「劉少康辦公室」成立基地、大陸、海外等三個研究委員會,工作重點轉為統籌整合蔣經國對兩岸問題的決策。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情況下,「劉少康辦公室」被當時政壇形容為「太上皇機構」,王昇的聲望也達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態勢。在「劉少康辦公室」的全盛時期,一名組長級的工作人員就可以直接打電話請行政院各部會的部長或次長到辦公室,討論問題或接受問話,幾乎沒人敢拒絕,引起蔣經國極大的疑慮。 

一九八四年,蔣經國總統當選連任後,「劉少康辦公室」完成階段性任務,被迫宣告結束,走入歷史。曾因擔任「劉少康辦公室」主任而紅極一時的學者魏萼教授,也由權力高峰回歸平淡,近年來因患了輕微的帕金森氏症,回到宜蘭老家養病,不再過問世事。 

 

近看兩蔣家事與國事 300dpi-01.jpg
本文節錄自近看兩蔣家事與國事:一九四五~一九八八軼事見聞錄一書,時報出版提供。

今日人氣:2  累計人次:81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