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閒人@陳慧文
http://news.gpwb.gov.tw/mobile/Details/70385?fontSize=20
(青年日報副刊,2016年7月24日)
在國中任教國文,最近講授的是蘇東坡著名的小品文〈記承天夜遊〉,記載蘇東坡被貶黃州時,某夜與好友張懷民同遊承天寺,欣賞月光和竹柏的情景。文末說道:「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意思是說:月光、松柏皆是常見的景物,只是很少人能像他們兩人這樣:身處閒職、悠閒自在又懂得享受閒情逸趣。
為了讓學生們真正理解課文涵義,我出了一項作業,叫做「尋找閒人」,要他們分為六組,組員們共同討論、分工合作,以圖文呈現及口頭發表,描述生活周遭一個懂得悠閒的人。學生們聽了哇哇大叫,覺得此任務實在艱鉅,紛紛舉手發言:
「老師,這樣會不會涉及人身攻擊?」小翔面露憂色地問道。
「老師,我的生活周遭沒有什麼閒人,大家都很忙,根本不可能有什麼閒情逸致。」小雯無奈地說。
「我覺得我弟弟就是一個閒人,他每天都在玩電腦、滑手機,真的是很閒。」小華此語一出,登時哄堂大笑。
「小佳,妳覺得呢?」小佳的國文閱讀理解能力一向較同儕為佳,我想聽聽她的意見。小佳想了想說:
「平常很少機會感受閒情逸趣,只有在寒暑假全家出國旅遊時,能體會做『閒人』的感覺。」
聽完同學的發言,我解說道:蘇東坡筆下的「閒人」,並不是「遊手好閒」、「閒閒沒事」的人,而是心胸曠達、自在自適,能超脫俗慮、領略生活情趣的人。即使是生活忙碌的人,只要懂得「忙裡偷閒」,適時沉澱思慮、放鬆身心,享受生命中美好的事物,就可以稱之為「閒人」。至於玩電腦、滑手機,乍看是一種釋放、宣洩情緒的方式,然而在虛擬世界中過關斬將,身心仍然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並無法獲得真正的悠閒恬靜。而出國旅遊暫時脫離平常的生活軌道,擺脫身分聲名之累,像個無拘無束的旅人浪跡於陌生國度,也不失為一種「閒人」;但如果在旅遊過程中只是趕行程、搶拍照、忙血拚,那仍然未能領略「閒」的真諦。說完,我發下每組一張A4紙,讓同學們將討論內容書寫或描繪在紙上,同學們便熱烈地討論起來……
第二天,同學們上台報告,內容非常精彩:小琴說她發現小宜同學放學回家時,會在途中放慢腳步,欣賞天邊的彩霞;小威說他的媽媽常在夜闌人靜時手注佳茗,聆聽優美的音樂;小輝說他的阿公時常在住家附近的公園散步,而且常常發現有趣的鳥類、昆蟲,拍攝下來給家人分享;小佳描述她的姐姐常在假日午後泡花果茶、做手工餅乾,然後一面閱讀小說、一面喝下午茶……我很高興,同學們經由這個活動,了解了何謂「閒人」。
做個「閒人」,何必「有錢有閒」,又何必非得置身名山大川,只要心念一轉,無論何時何地,你我都可以是閒人。不妨來個心靈大掃除,做個灑脫自在、怡然自得的閒人吧!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69 回應:1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樂莫大於閒,偶爾觀覽別人的文章然後留下隻字片語 ,也是一種閒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