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看清楚這數十年間的海洋變化,以及暗藏在海鮮背後的真相
鮑魚一向是華人社會中的珍饈美饌,「車輪牌」鮑魚罐頭更是台灣早期年節送禮的熱賣商品,但現今已是數量稀少價格高昂的奢侈品,你可知鮑魚罐頭飲食文化的發展以及產業的興衰,竟然與另外兩種海洋生物─海獺及海膽─的消長有關嗎?而一手造成這一切海洋生態巨變的卻是生活在陸地上的人類。透過何老師輕鬆幽默的筆觸,餐盤上的海鮮一一活現,說著自身精彩的生命故事與遭遇,而科學家長年累積的海洋知識也隨之無芥蒂地散播開來。
海洋生態的變化非一兩日所能察覺,需長年持續的累積觀察方能看出端倪,何教授以他三十多年的科學研究素養、臺灣美國兩地的生活經驗,讓我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洞悉這數十年間的海洋變化、暗藏在海鮮背後的真相。本書並特別收錄鄭有容博士等所撰之〈台灣的海洋現況〉及台灣近年海洋保育發展、法規及重大之海洋汙染紀事錄…等重要歷史資料,是一本了解台灣海洋保育的入門好書。
立即訂購《海鮮的真相》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海鮮的真相》新書發表會 & 「迷你海洋文創書展」
您不可不知的27則海洋生物軼事:
-您知道魚的性別可以變變變,從小姨變老公再娶小姨嗎?
-您可知海獺的皮毛竟然會影響鮑魚的價格?
-曾聽過 Don't eat oysters in the months spelled without an "R"
諺語,提醒5-8月不要吃蚵仔嗎?
/
這是一本德高望重的旅美教授,以三十多年研究功力所濃縮的海洋科普精華。
何汝諧教授,1935年出生於台北士林,1958年畢業於台大動物學系,是該校漁業生物組首屆高材生,是世界頂尖的寄生「橈足類」專家。
橈足類,被比喻為海中的昆蟲,我們俗稱的海洋「浮游動物」中,橈足類的總量就佔了80-95%;牠們體積小,肉眼難以察覺,但卻是維持海洋生態穩定運作的無名英雄。
昆蟲有益蟲也有害蟲,橈足類也是,橈足類中的害蟲就是俗稱的「魚虱」和「海虱」,學術上稱之為寄生性橈足類,寄生橈足類會危害經濟性魚類的健康,是水產養殖業者的夢靨。
寄生橈足類因為體積小,躲藏在寄主身上或體內,肉眼不易察覺,同時也要對宿主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進行研究,是一門不容易的研究類別,而何汝諧教授就是此領域(寄生橈足類)的國際著名學者,並榮獲「第八屆國際橈足類研討會」終身成就獎,也是美國加州大學長堤分校之傑出暨終身榮譽教授。
海洋生態的變化非一兩日所能察覺,何汝諧老師以他三十多年的科學研究素養、臺灣美國兩地的生活經驗,佐以幽默詼諧的文筆,從餐盤上的海鮮聊起,談笑中就讓我們看清楚這數十年間的海洋變化,以及暗藏在海鮮背後的真相,搭配上鄭有容博士費心蒐集而來的數百張照片,實在精彩!
本文轉載自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最新動態--館方快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海鮮的真相》新書發表會 & 「迷你海洋文創書展」
返回國家網路書店>>
今日人氣:2 累計人次:38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