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薦-根在水返腳:汐止老街人,老街事

2018/9/25  
  
本站分類:創作

好文推薦-根在水返腳:汐止老街人,老街事

 夕陽無限好 

      六十出頭,還不到退休的年齡,服務的報社推出一項優退辦法,鼓勵資深員工提前退休。我盤算一下優退金足夠償還銀行房屋貸款,便立刻提出申請。完全不顧此後兩年每月要自付三、四百美元的醫療保險。

  正式退休第二天,就和朋友飛往南美祕魯,探訪「失落的城市」馬丘比丘和亞馬遜雨林,享受暫時遠離文明的樂趣。

  自從一九九九年罹患癌症得以倖存後,我深切體認「多活一天,就是賺到一天」,學會「放下」,開始努力「活在當下」!因而這十多年來,順境時感恩,逆境時也無恨,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退休」是人生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據說,有人剛退休時很難適應。原來朝九晚五,一下子空出這麼多時間,覺得一天變成四十八小時般的漫長,頓時不知如何是好。如果沒有其他嗜好取代工作,打發時間,身心疾病伺機侵入,人一下子蒼老幾十歲。

  我很幸運沒有上述「退休症候群」問題。數十年的「無冕王」生涯,幾乎每天都在「截稿時間」的壓力下過活。退休壓力全失,「無事一身輕」,好不快活!記得剛退休時,朋友問:「退休後最想做什麼?」我說:「我不知道最想做什麼,但我知道,最不想做的,就是寫稿。」

  記者生涯比其他許多行業享受「特權」,小如考駕照(體檢不過,給通過)、搭飛機自動被升等,大如隨時不經通報進出部會首長辨公室等,官員也不敢給你臉色看!但在退休後這些已經習以為常的「特權」,剎那間都消失無蹤了,難免令人有「人走茶涼」、「世態炎涼」的感慨!曾見有些同業退休後長時間心理無法適應這種改變,與友朋談話間一開口不免「想當年……」,憤世嫉俗,怨天尤人,好像天下人都對不起他(她)。

  還好,早在大學畢業進入新聞界時,我就有了「心理建設」。認定一時享受的種種特權或所謂的「尊敬」,只不過因「你是××報記者」,而不是因「你是某某人」。退休後,「無冕王」王冠已丟,很容易就被「人民的大小主人」視為路人甲、路人乙了。自己還是識趣點,不要不知眉眼高低。

  擔心年華老去,人之常情,女人尤其。我倒沒有這種恐懼。在向服務的報社申請優退時,還巴不得已滿六十五歲。因為不滿六十五歲,就不能享有美國政府的醫療保險,必須向私人公司買保險,保費特高,每月少者數百,動輒上千。有癌症等重大疾病紀錄者,保險公司甚至可以拒保。我的一位洋人朋友四十多歲罹癌,因為自己是「一人公司」的雇主,要自付醫療保險,還沒有保險公司肯承保。透過加州政府的一項特別醫保計畫,他才得以找到一家保險公司承保,每月自付保費高達一千六百美元。滿六十五歲生日當天,他找我開香檳熱烈慶祝,像是中了大樂透。

  從孩子離巢到外州求學就業後,我就獨居。近年他們看老媽日漸衰老,曾建議遷居到他們居住的城市,以便就近照顧。我考慮再三,還是婉謝他們的孝心好意;住舊金山已三十多年,周遭環境熟悉,老朋友聚集,平時大家都有照應,「遠親不如近鄰」。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為文讚美舊金山有「最冷的夏天,最暖的冬天」!這裡老美不管熟識或陌生,見面第一句問候語,不是老中習慣說的「吃了沒?」而是望一下天空然後讚嘆地說:「多麼美好的天氣啊!」當我以「氣候因素」作為不願搬離舊金山的理由時,兒子忿忿地說:「親情居然比不上氣候!」

  其實,獨居並不表示一定寂寞無聊。我的鄰居常說:「妳一個人住太寂寞無聊,過來聊天吧!」我說我很忙,她總不相信。大概「物極必反」,年輕時整天在外跑新聞,早出晚歸,退休後才有機會當「宅女」。我也確實享受在家當「宅女」,躺在沙發聽音樂,眼睛瞪天花板,很有「幸福感」。

  我雖然偶而提筆,已不是為了「截稿時間」。更多時候,我寧讀不寫,輕鬆享受古今中外名家嘔心瀝血的著作,動動腦筋,預防失智。這個醫學稱之為「阿茲海默症」的老人常見疾病,比癌症更可怕。癌症病患腦袋清楚,不堪忍受病痛時,還有能力自行了斷;失智老人「六親不認」,晚期還會有暴力。偏偏他們的生命力特強,好像可以活到天長地久,帶給至親莫大壓力與痛苦。

  人老記憶力難免衰退,日常生活忘東忘西:眼鏡掛在頭頂上找眼鏡、從樓上下樓就忘掉要拿什麼東西。我們無奈接受身體機能的退化,但驚恐可不要中鏢得了失智症,時時祈禱諸神憐憫,保佑不要讓我腦袋退化!人可以藉換心、換肝、換肺等手術延長壽命,但壞了的腦袋是不能換的!

  我相信人生自有定數,強求不得,尤其是關於生命的長度。俗語說:「閻王要你三更死,不能留人到五更。」它猶如「天要下雨,娘要改嫁」,都不是我能掌控的,所以不強求。最近,醫院通知我做癌症每年的追蹤檢查,我打定主意,如果不幸復發,我將不做任何治療。至少這是我能掌控選擇的。而以我的年齡,如有個三長兩短,也不算夭折。

  其實,古代先賢孔老夫子對於人生每個階段,早已設定了目標:「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我已屆「從心所欲」之年,對於日常生活食衣住行,選擇順其自然,從心所欲。對於什麼養生、防癌、抗癌等種種醫學研究的正式報告,或民間偏方,一概去他的!現在能「吃得下、睡得著、拉得出」,就要感恩,兩手合掌呼聲「阿彌陀佛」了。

  前台大教授、文學家兼書法家臺靜農先生曾寫自勉聯語:「不養生而壽,處濁世而仙。」從心所欲,順應自然,深得我心。

  我無法預知何時是我的人生終點,但在此之前,我仍將邁著蹣跚步履,用有限視力,繼續觀賞人生道路兩旁的風景,直到肉體不支倒下。

  夕陽無限好,雖然近黃昏!

------------------------------------------------

本文摘錄自《根在水返腳:汐止老街人,老街事》,秀威出版(秀威資訊)提供。

根在水返腳:汐止老街人,老街事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10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