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專訪谷梅《愛你的97天》

2016/3/17 上午 09:30      
本站分類:作家面對面
愛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專訪谷梅《愛你的97天》

谷梅老師喜歡寫作也喜歡讀書,並樂於和大家分享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除了辛勤筆耕之外,她還架設了一個部落格,寫下對生活、書籍以及社會時事的觀察。綜觀谷梅老師的作品,從《教慾》露骨情慾描寫,到《男人的愛不是女人唯一的救贖》的魔幻奇蹟,以至於新作《愛你的97天》裡暗戀的苦澀,故事方向雖多面、柔軟,但總不脫於對「情」的探討;可見無論以何種方式呈現,感情永遠是值得人探索一生的話題。 

從小養成廣泛的閱讀習慣

想要成為作家,「閱讀」似乎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這一點已經在許多作者的身上驗證,谷梅老師當然也不例外。老師的閱讀範圍很廣,從散文、小說到詩都有,這樣的閱讀習慣要歸功於她的父母親,「他們從我們很小的時候就靜靜的鼓勵我們閱讀,從不阻止我們買書,也從未干涉我們讀的書。」老師回憶,小時候不管家中經濟多麼拮据,還是隔天學校要考試,甚至小孩子手上拿的是漫畫、笑話集這類看來沒有營養的圖文書,父母親也不曾唸過他們半句;此外,父親還常帶孩子們逛書展或是國語日報社,讓他們親近書海,所以姊妹們一向東買西買,有書就讀,看得很雜很亂,但也看出自己的興趣來。

「我們是跟著文學長大的,早期讓我沉迷的是《聊齋》、《三國演義》、東方出版社的亞森羅蘋系列,還有國語日報出版的許多青少年讀物。」這些故事讓老師初步體會到文字的魅力,而真正讓她開始嚴肅看待閱讀的,則是大地出版的一系列中國作家作品,「王安憶、阿城、史鐵生,然後莊子、金庸、馬森、朱天文、赫塞、蘇童、林語堂、陳之藩……等太多優秀偉大的作家,古今中外都有,一個牽著一個,我再也無法停止的隨著他們的腳步走入文學。」這些作家深深影響著谷梅老師,在每個不同的成長階段伴隨著她,對於能夠在不同時期與不同風格的作家神交這件事,每每想來,老師總是心懷感激。

談到這裡,讓人也不禁好奇,谷梅老師是否也和古今中外的名人一般,有屬於自己的秘密書單?「讀書像交朋友。有些朋友一眼就對上了,說不出理由。有些朋友交往久了,漸行漸遠,一樣是說不出理由。我也無法推薦哪些書該讀,因為我覺得選書讀書是非常個人的事,自己要去尋找。」谷梅老師認為每個人都不一樣,而閱讀則是一個孤獨的內化過程,「但是當你讀到一位誠懇的作家,藉由文學,幫你點燃起黑暗中的一線燭光,那麼微弱,卻是如此明亮,這讓閱讀這樣微小的事,顯得非常巨大。」 

愛情是人生的重要課題

在新作《愛你的97天》之前,谷梅老師已經出版了《教慾》、《男人的愛不是女人唯一的救贖》等書,故事主軸不同、方向不同,但總離不開對愛情的探討,甚至別開生面,大膽的繞著第三者、禁忌之戀或是暗戀有婦之夫這些主題展開,與一般純愛小說不同,這種創作方向也與谷梅老師的感情觀有關,「愛情一直是人生的重要學習課題之一,得到圓滿的愛情或婚姻是件很幸福的事,但是它似乎並不容易去執行或是獲得。生活週遭總有那麼些恨啊、怨的在夫妻或情侶間流轉,說來說去就是逃不開那個字。」

如果只是單純討論愛,那似乎又太過單一。為了讓作品彼此之間層次更加明顯,谷梅老師在書中以愛為主題,加入各種元素,有露骨情慾,也有奇特魔幻;以她在秀威出版的第一本小說《教慾》為例,裡面從書中各個人物的觀點串接整個故事,同時又藉由自慰、性愛歡愉等場景,加入對女性身體自主權的探討。讀者從文字敘述中咀嚼故事,那麼藏在敘事之外的抽象意涵,是否能由作者的角度來詮釋體會?

「老實說,我幾乎不太看自己寫完的作品。一本書的完成代表那個階段的自己結束了,而那個階段可能與當時的世界有關聯。」谷梅老師回憶,在寫《教慾》時,她對時局有許多感慨,「記得在前言有提到我覺得這世界充滿暴力,現實也好,虛幻也好,我們身邊有許多血肉模糊、腦漿迸流之類令人發抖的影像。」這種對現實的無力與感慨,觸發了她寫一個「很美,卻老是被藏在桌面下,見不得人的話題」這樣的念頭,於是「性」就成了《教慾》裡凌駕愛情的主軸。

「當時我的動機並沒有很深奧,只是叛逆之心一起就不可收拾,該拋棄的拋棄,不該拋棄的,不小心也扔了。」老師開玩笑說,她的這種「露骨」要對抗的是另一種「露骨」,至於其中的想法,則希望讀者自己思考消化,「如果能幫忙看出一些理念,我心裡跟著高興。道德是什麼?禁忌是什麼?有什麼是可以超越一切的?我們真懂嗎?我想用非關道德的眼光去看待生命中的缺憾。」 

前輩作家的蹤跡刻在心中某個角落

谷梅老師的作品除了愛情,也著重禁忌議題的探討,以及對人性的關懷,這點在台灣文壇並不少見,舉凡李昂《殺夫》、白先勇《孽子》,或是蔡素芬《鹽田兒女》等等,皆名聞遐邇;而老師自己也認為這些前輩對社會議題的觀察與敘述,都深深的刻印在她心中,「雖然我很愛閱讀,但也忘記很多讀過的書。我相信這些很棒的作家對我都有影響,但是我忘記了,他們的文字都留在生命的某處角落,不定何時會蹦出來點我一下。」

至於這些前輩的文字,最讓谷梅老師印象深刻的,則是朱天文《荒人手記》裡的一段,「開頭說『這是頹廢的年代』,當時有被震住的感覺,隨著小說,我來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對於愛這個東西,撩起了異樣的想法,開啟了新的視野。」 

12615254_10201374653723792_5794846037779323751_o.jpg

●老師閱讀的房中一隅

用故事投映人生的不圓滿

無論是《愛你的97天》裡戀情無疾而終、《男人的愛不是女人唯一的救贖》的回歸平靜,還是《教慾》最後婚姻破鏡難圓,谷梅老師的作品結局都會帶著淡淡的缺憾,彷彿是想將人生的不圓滿濃縮在故事中呈現,這與大家總是希望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樣的想望,似乎又背道而馳,對此,老師認為或許和她的閱讀經驗與人生觀有關,「人生從來都不會是圓滿的,也不可能圓滿,永遠不會有『完美』這種事,這樣才能顯現幸福的珍貴。」

谷梅老師覺得,人在有一點點悲哀的情境中會比較慎重,看待生活能夠不那麼絕對,也會更用心,「吸引我的文學作品總是那種笑中帶淚,心底會疼,神經會糾結的作品。我喜歡缺憾,心態也許像小孩子看恐怖電影一樣,怕,卻又躲在被子裡掀一角偷瞄。後果是可能會被嚇哭,也可能發現了只有自己看見的某種秘密,然後帶著它,轉換成另一種虛幻式的偉大。」 

生活可以有很多面向

谷梅老師的創作題材非常豐富,除了已經集結成書的、對於愛、禁忌之戀、情慾的探討外,老師還撰寫過「谷梅問世情」、「谷梅閒東西」兩個專欄。這兩個專欄文章和幾本大膽穠麗、大開大闔的著作不同,偏向日常生活,調性溫暖,可以窺見落筆者對生活的觀察與體悟,「生活於我是非常吸引人的。我非常喜歡阿城在《棋王》最後一段說道:『夜黑黑的,伸手不見五指。王一生已經睡死。我卻還似乎耳邊人生嚷動,眼前火把通明,山民們鐵了臉,肩著柴禾林中走,咿咿呀呀地唱。我笑起來,想:不做俗人,哪兒會知道這般樂趣?家破人亡,平了頭每日荷鋤,卻自有真人生在裏面,識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類,就是每日在忙這個。可囿在其中,終於還不太像人。』」

「每次想到這段,那火把和人聲總會將生活的平凡推到不平凡的境界。我希望能珍惜做為一個俗人的樂趣。少些抱怨,多一點柔軟的心,將目光放在生活的細微處,去發掘值得書寫與記憶的片刻。」 

以文學對抗無知與茫然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尋找靈感或是寫作的習慣和癖好,谷梅老師說,寫作是一件需要全神貫注的事情,比起一杯咖啡,一個幽閉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心靈上的沉澱,「現實情況是,總要等到該做的事情都做完後才能坐下來好好書寫,而這時通常已是深夜了。雖然我知道熬夜不好,但是深夜是我面對自己和文字的最佳時刻,從年輕到現在,改不了,也不想改了。」

對谷梅老師而言,靈感在生活中俯拾即是,就像她所熱愛的古典音樂一樣,有心人才能品出其中況味,「當然有很多說不上來某種感覺,也難以化成文字的時候,我就讀書。因為寫作於我單純是一個美好的嗜好,所以也沒有壓力問題。沒有寫作的時候,我就閱讀──不是讀,就是寫,不是寫,就是讀。畢飛宇說:『寫作是閱讀的兒子。』只要文學的滋養源源不絕,就沒有靈感的問題吧!」 

訪談的最後,我們請谷梅老師說說她的近況,以及和文學為伴的生活感想。老師很乾脆的向我們透漏她正在籌備新作《鬼屋──杭州南路二段18巷13號的故事》的出版相關事宜,這本書目前已經進入最後收尾階段,不日便可與讀者見面(編注:本書已於3月初付梓,正在各大網路書店熱銷中,歡迎舊雨新知一起分享、閱讀)。至於第二個問題,她想了想,回答道:「文學於我,是知,是疑,是陪伴,它們幫助我面對無知與茫然,一直鼓勵我走向良善。這輩子唯一對自己有信心的就是,我永遠不會感到空虛或孤單。」曾有人說過文學是苦悶的象徵,對照谷梅老師作品中的不圓滿與遺憾,或許就是透過書寫、閱讀釋放、容納這份孤寂,才能讓人內化昇華,朝著更圓滿的未來邁進吧!

衍伸閱讀

探討最私密的肉體話題:《教慾》

愛情的幻滅與療癒:《男人的愛不是女人唯一的救贖》

重溫暗戀的滋味:《愛你的97天》

更多作家專訪,盡在作家面對面

今日人氣:2  累計人次:6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