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靈思與誕生──文學名家楊佳嫻X波戈拉專訪

2016/3/3 上午 09:30   資料來源:金車藝文風雜誌   
本站分類:作家面對面
詩的靈思與誕生──文學名家楊佳嫻X波戈拉專訪

圖片來源/金車藝文風雜誌

關於詩人這件事

詩人,寫詩的人,不寫詩的時候,也是一般人,吃飯睡覺洗澡上廁所,與你我並無二致,常常有許多人,認為他們是文青的代表,也甚至對他們有太多的幻想,有正面的,當然也有負面的。在現今,文學閱讀算是珍貴且罕見的時候,寫詩的人也變得異常稀有。 

關於詩的種種,詩人們對於詩又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呢?寫詩的契機或是呈現的樣態也是大家想知道的。廣義的來說,「詩」根源於簡潔、有力地想像察覺,或與經驗、想法、情緒反應做聯想,將意義、意識和潛意識的表現、象徵化、正式或非正式的式樣、笙音和韻律等以某種規則加以重組安排。如佳嫻對於「較為曖昧卻又難明的感受」她選擇以詩來書寫、排遣,而波戈拉則是會考慮詩的內容,進而篩選出合適的呈現方式。

打動心靈的那首詩

楊佳嫻─席慕蓉與鄭愁予

波戈拉─瘂弦 

詩人們寫詩,心中也會有那麼一首詩深深的打動自己。中學時期,佳嫻也喜歡讀席慕蓉和早年的鄭愁予。但是持續在這個領域中深入,便不會以此為滿足,開始閱讀大量的選集,加上在圖書館踅逛一番後,大量讀進了各式各樣不同風格的詩集,並以此為基礎,摸索出自己喜歡的風格。以鯨向海〈警鈴〉為例,「這時代的突出物啊/本不應該觸碰,今夜/因為莫名被你按到/使我不至於/在靜寂中消失」,或是羅智成〈離騷〉裡的句子「你怎麼能只給鳳凰一尺山水?/你怎麼能只給恆星一個夜晚?」,都曾使佳嫻念茲在茲,莫失莫忘。而波戈拉則是被瘂弦先生的《深淵》所觸動,《深淵》這本詩集中充滿各式異國的風味,且場景、語調皆為一體,對於年少求學時的苦悶,可謂是一種排遣;此本詩集帶給他不同的視野及想像,內裡有自由的況味。 

屬於這個世代的發表方式

楊佳嫻、波戈拉─同屬以作品活躍於網路世界

新世代的語言不停產生,社群網站也成為每個人的小小詩牆,發表的管道多了,自然而然誕生出不同的創意與想法。波戈拉提到,他在創作時,並不特別偏好用典,而比較重視作品傳達時的精準度,並且希望自己的詩作是沒有時間限制的。在臉書上極度活躍的佳嫻,具有創意的點子,通常會被使用在講課的語言、書評和臉書貼文中。 

詩與人的關係,極為緊密。《論語·陽貨》:「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在論語中,可以發現孔子的美學觀點,關於文學作品的社會作用的說法,即為讀詩經可以培養人的四種能力。後代泛指詩的社會功能。在現今,詩仍然保有這項功能。對時事的看法、對生活的抒發、對情感的追尋…等,都是詩帶給我們的美好。波戈拉即云:「如果我有才能,也有適當的機會,詩就會成為我的道路;若我有才能,卻沒有機會,詩就會成為我的生活。詩有時可以幫助他人來理解自己,有時也會引導他人來誤解自己。」而佳嫻的回答更是簡潔有力:「即是我神思的頂點,鍾情的演出。」 

一首詩的靈魂起源

楊佳嫻─詩與生活的關係緊密而互存

波戈拉─與現實生活有些距離的靈感

靈感,被稱為謬思,而謬思降臨時,通常被詩人所攫取,但也會偶爾遇到瓶頸時無法書寫的困窘之境。詩,可以是生活經驗的整理、可以是輕鬆地「玩」出來的,寫詩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是件遙不可及的事。若一開始就設定了寫詩的標準,反而會失去了詩的創作動機。對於波戈拉來說,創作時主要為靈感的浮現,希望自己的詩是跟當下的的生活及社會是有某些合宜的距離,生命終不堪入目的事情已太多,我選擇在創作時自製一片淨土。而佳嫻則說,「靈感也來自生活。文學與生活可以有很多種關係,我認為我是整個人沉浸在文學中的,對我來說,文學來自生活也來自飛躍性的靈思,它紮根於真實,可是不僅僅只有真實。」

關於詩人的仰慕

楊佳嫻─亦師亦友的鯨向海

波戈拉─熱愛多種不同類型詩人 

寫詩之人也有仰慕的詩人,波戈拉喜歡「凱洛.安.達菲」、「阿多尼斯」、「普拉絲」、「孫維民」、「零雨」。而佳嫻則是喜歡亦師亦友的「鯨向海」。他是佳嫻同輩中才華洋溢的詩人,思想靈動,意象獨特,又有鍛鍊又有揮灑。寫詩時,有互相切磋的同輩,有可以詢問的師長、有仰慕的對象及作品,對於自己的創作路途,無一不是磨亮自己創作劍鋒的方法。 

生活的細節加上情緒的底蘊

許多詩人喜愛創作的環境不一樣,而環境通常也都直接影響著作者的心思、創作語彙,以波戈拉為例,音樂是必須的,但卻並非是產生詩的來源,而是藉由漫步,觀察及蒐及生活中的細節,做為詩的素材,盡情揮灑。而佳嫻在創作時會聽自己喜愛的流行音樂(如王菲、beyond),讓人格外波動的音樂,給予濫情的可能,而在這樣濫情的襯底中,逐漸的在寫作上抵抗般的用力冷凝起來,來阻絕自己創作上的濫情,看似矛盾卻也互不排斥。

更多作家專訪,盡在作家面對面
想看更多詩人相關訊息?詩的盛世:讀詩‧賞詩‧唸詩

 

關於金車《藝文風》雜誌 

由金車文藝中心發行,介紹藝術家、文學家創作與書寫意象的雙月刊,目前在台北、宜蘭各有30處免費索取點,也可以到金車藝文中心官網免費下載電子版。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5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