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作家舞鶴作品《餘生》法國舉行講座 巴黎首播湯湘竹紀錄片《餘生-賽德克巴萊》

2015/10/13 下午 02:30   資料來源:文化部   
本站分類:作家新動態
臺灣作家舞鶴作品《餘生》法國舉行講座 巴黎首播湯湘竹紀錄片《餘生-賽德克巴萊》

圖片來源/文化部

駐法國代表處臺灣文化中心與法國國立東方語言與文化學院 (INALCO)、沙特艾斯佩呂耶特書店 (Librairie L'Esperluète)、麥田出版社合作,於9月30日下午及10月2日晚上分別在巴黎及沙特兩個城市,針對臺灣作家舞鶴《餘生》作品辦理《餘生-賽德克巴萊》紀錄片放映及讀書會活動。
 
9月30日法國國立東方語言與文化學院場次由該學院何璧玉教授(Isabelle Rabut)與波爾多大學安畢諾教授(Angel PINO)主持,介紹舞鶴小說《餘生》以當代觀點重新思考一九三○年代之「霧社事件」及「第二次霧社事件」,探尋事件的正當性與適切性,具深刻的歷史反省。
 
安畢諾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向法國聽眾介紹臺灣原住民分布情形、臺灣殖民歷史及霧社事件。何碧玉則介紹舞鶴生平及《餘生》小說的敘事脈絡,並邀請譯者貝詩娜(Emmanuelle PECHENART)朗誦法文版《餘生》其中一段落。
 
之後放映由電影《賽德克‧巴萊》錄音師湯湘竹所執導的紀錄片《餘生-賽德克巴萊》,本片係法國公開首映,述說霧社事件後80年來倖存者的生活情況,片中所呈現的詩意、臺灣美麗的山川,令人動容的餘生人物訪談,讓法國觀眾讚譽有佳,結束後不少法國觀眾紛紛詢問本片之放映與取得。
 
沙特艾斯佩呂耶特書店10月2日場次由《餘生》譯者貝詩娜及哲學教授賈克林瑪爾(Jacqueline Marre)兩人進行對談。
 
b2907762-76b5-4e66-9692-b094e7c1cbe9.jpg
●10月2日沙特書店讀書座談會,書店展示作品餘生櫥窗 
 
《餘生》讀書會在晚上七點開始,現場出席踴躍,法國讀者或站或坐,佔滿了這家獨立書店的整個二樓空間,其中有退休的文學愛好者,熱衷中文學習的法國人士,文學系學生、也有來書店買書、看書時被活動吸引的年輕讀者。
 
貝詩娜女士以活潑生動的方式介紹小說《餘生》,這部小說因為其特殊的敘述方式,沒有分段、章節,內容曲折,讀者反應兩極,有的人欲罷不能,有人完全無法閱讀下去。
 
她表示,當初這部小說是法文版共同譯者卓立女士推薦給貝詩娜,在讀了幾頁後,貝詩娜即被書中無段落史詩式的敘述方式所吸引,立刻答應共同翻譯這本小說,最後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才完成。貝詩娜表示這是她翻譯過最困難的小說。
 
哲學教授賈克林瑪爾女士則表示她不懂中文,讀的是法文版本,不覺得閱讀困難,極為引人入勝,她分析小說講述的自由與死亡,記憶和歷史、人性尊嚴的思索,在不斷深刻的反省中不乏幽默感,在流暢的文字中與臺灣山川詩意景緻的描述扣合,令人心嚮往之。
 
最後貝詩娜帶領現場聽眾一起閱讀書中段落,現場觀眾聚精會神,深深地被吸引。讀書座談會結束後,有法國讀者即在書店購買這本小說。
 
《餘生》於2011年6月由法國Actes Sud出版,作家舞鶴原規劃在法國辦理四場講座活動,因身體不適臨時取消法國行程,但愛好舞鶴作品的法國讀者,仍持續為他辦理這兩場活動,並祝福他早日康復。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讀歷史】真正的人:泰雅爾族傳說與賽德克‧巴萊精神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2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