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出版風向球
老貓先生談書籍出版
Picture link:http://zombie--fairy.deviantart.com/art/Cat-in-Snow-349295499
Picture by:Zombie--Fairy
這次很榮幸可以參加「經典叢書」的專案會議,聽聽老貓先生對這套叢書的一些建議。在專案同仁的簡報結束後,老貓先生即拋出一個問題,而之後的談話也都圍繞在這個問題上面。老貓先生問:什麼是經典?
核心問題:什麼是經典?
老貓先生的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讓子彈飛」中,縣長問師爺:「什麼叫作驚喜?」使我會心一笑。老貓先生接著談到自己對經典的定義,而它們必須具備下面這兩項特質:「對社會有意義」與「一種跨越時空的傳承」。
關於第一點,要做到的是「核心價值的確定」。我想自然這個價值就能對一群人或是很多群人產生意義。而第二點老貓先生則解釋,經典在當代是經典,在現代也要是經典;在歐洲是經典,那在亞洲也會是經典。「經典是可以同時跨越時間與空間的。」
給讀者心中的問題一個答案
老貓先生建議,我們必須去回答讀者的問題,告訴他們這些書成為經典的原因,以及為什麼被引進(台灣)。從「誰選的」,「如何選的」,「(書被選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以前沒有,現在有」,以各種不同的面向去回答讀者。由於這次的叢書有不少部分是舊經典,所以是需要有人將它們介紹出去告訴讀者們這些書是經典,使它們成為新經典。我想某種層面而言,我們需要去努力的是滿足讀者的需求、渴望,還有給他們一個非買不可的理由,為經典說出一個好故事。
叢書所面臨的問題
老貓先生認為,叢書對購買行為的影響並不高。讀者不會因為是「叢書」買了第一本,就接著買第二本、第三本,到後面所有的書。在這裏我們要做到的是更精確的市場描述,與對書籍的解釋。每一本書給讀者的答案與重要性都不同,要讓讀者對每一本書有所認識。
有意義的深,需要被挖掘
老貓先生說:「有意義的深是需要被挖掘的。」他也一再強調書的內容是最重要的部分,不過多艱深多冷門的領域,只要作者非常專業,亦或見解非常獨到,那這本書就會大受歡迎,甚至成為經典。
後面他舉了幾個例子,首先是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書,所講的是:「隨著時代演進,人類對宇宙的推理與想像。」老貓先生說,雖然有很多地方看不懂,但他依然把這本書看了兩次,而這本書也在非文學排行榜上蟬聯許久。而大腦神經科學一詞的創始人在大腦神經領域的書籍,也大受歡迎,從不斷版。
如何行銷,書名、書介很重要
老貓先生在這部分提到了兩本書。一本是關於人類學的書籍,書店鋪書的意願都不高,因為人類學看起來很乏味。他們在書名上加上「瞧這些英國佬」並在內容簡介上告訴讀者「史上最爆笑的英格蘭人類學田野調查」,因此這本書變得銷售順利。
而另一本是關於甲骨文的書,作者是一個對中文有著非常深入研究的瑞典人。這一本書在瑞典大賣,作者是名符其實的家喻戶曉,九百萬人口的瑞典,這本書的銷售量有80萬,可見普及度之高。拉回台灣,沒有人知道原來這本書是所謂的「經典」,甲骨文也看似難懂不有趣的學問,於是書名加上了「漢字的故事」,也就此改變這本書的命運。
老貓先生說:「讀者最需要的是動機。」我想就是告訴他們非讀不可的理由,或用方法勾起他們的好奇心。老貓先生說:「這就像鄉民們,為了了解服貿,而讀起了這輩子從未想去讀過的協議條文。」
吉光片羽
這一部分寫的是我在會議中所記下比較片面,但我也覺得重要的筆記。老貓先生說:「讀者買書會根據推薦、書評,與簡介,而內容只會在書店大致閱覽而已。」內容固然重要,但若身為編輯在內容所花的苦心報酬並不理想,那或許把力氣花在其他地方會比較好,花在那些影響消費者購買書籍的關鍵所在。
另外老貓先生也提到,在本土的非文學排行榜上缺乏具學院背景的作者是很可惜的現象。我想他的意思是這樣我們會錯過很多經過萃煉成精華的書籍吧。
後記
因為是在會議中寫下的筆記,所以都是憑直覺寫下比較有興趣的部分,實際上老貓先生談的還更多。另外,無可避免的可能多少會帶入一點主觀的想法於其中,我盡量客觀並真實的重現這場會議的收穫,而若是有錯誤或偏頗請多包涵。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3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