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藝文佈告欄
齊東詩舍2015「多1個,在詩的前後左右」文學推廣系列活動
圖片來源/EME
國立台灣文學館與台灣最溫暖的歌者、金曲獎得主羅思容攜手合作,8月份將在齊東詩舍呈獻詩與歌的豐美饗宴。邀請利玉芳、吳志寧、吳俞萱、吳麗珠、張芳慈、葉覓覓、劉慧貞、蔡宛璇、蔡晴丞、羅思容等11位詩人與藝術創作者參與,與您分享詩與文學之美。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加!(每場次50人限定,額滿即截止報名,活動當日會將已報名卻未出席之名額開放給現場民眾。)
▍第一場 8月1日(六)下午2:00~4:00
「小島上的多1個:影像與詩」:詩人對談+影像詩放映+作品彈唱
☉與談人:蔡宛璇、葉覓覓
☉主持人:吳麗珠
☉作品彈唱:羅思容
▍第二場 8月15日(六)下午2:00~4:00
「詩的跨界對話:音樂、電影、劇場」:講座、對談
☉與談人:吳志寧、吳俞萱、蔡晴丞
☉主持人:蔡沛霖
▍第三場 8月29日(六)下午2:00~4:00
「客自故鄉來:客籍女詩人對談」:詩人對談+作品朗讀+作品彈唱
☉與談人:利玉芳、張芳慈、劉慧貞
☉主持人:羅思容
☉作品彈唱:羅思容
活動地點:齊東詩舍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報名方式:請將報名表傳至信箱hwang755@nmtl.gov.tw或電話洽詢02-23279657黃先生
報名表下載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秀威相關好書
臺灣現代詩典律與知識地層的推移:以創世紀、笠詩社為觀察核心
作者 / 解昆樺
典律,文學史中一個巨大又迷人的詞彙。文學史家嘗試透過各種對過往文學歷史的記憶與言說,企圖捕捉典律的型態。聚焦於當代臺灣現代詩的場域,可以發現,臺灣現代詩典律的建構,絕對不是一個單純文學文本的欣賞問題,事實上,在詩人與讀者之間,實介入了大量的歷史與社群的現象,有待研究者進行釐清與探述。
對此,本書在研究動機上,乃是企圖以「在社會傳播情境中,臺灣現代詩社如何建構自身典律?」、「各現代詩社典律間的差異背後,涉及了哪些現代 詩認知與社群意識的議題?」、「在時代環境轉換下,各現代詩社典律間在交鋒過程中有何轉變?」三個問題,做為基本問題,並以經營超過半世紀以上的創世紀與笠詩社作為觀察核心,藉此探述臺灣現代詩典律與知識地層的推移現象。
烏托邦幻滅王國──黃昏星在神州詩社的歲月
作者 / 李宗舜
約略在四十年前或更早,美羅中華中學的一些班上,有一群學生努力在課餘辦壁報,編期刊,寫文章。辦壁報,編期刊,寫文章,原本稀鬆平常,但姻緣巧合之下,文學活動開始穿梭於山城,慢慢翻掘和延伸到全馬各地,復又萌長於臺灣寶島的沃土。
這些文學活動如詩歌的清脆悅耳,散文的幽谷情歌以及小說的章回餘韻,日夜在不同場景出現,引來了同好者的赴約,星空下、山水間,聚會時感到溫暖,散席後行影孤單。過了一些時日,當中有些人處處展露才情,也有些人卻因理念相脖而跌宕失落,更有風光跋扈於現世,或隱居於都會鄉土者,交錯渡過其斤斤計算或與世無爭的生活。
現在,班上的這些青少年華,好像瞬間全都步入不惑之年,一晃,歲月無須交待,也無從細說,光陰的美目如何塗改他們精緻的一生,甚或是寥落的一世,都交由歷史的列車輾過,當有斑斑痕跡可以追溯。
這就是作者想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的此刻,最想敘述的重要話題,書寫的故事從美羅開始翻山越嶺,轉程到了臺北後流連忘返,最後是過客般又回到大馬雪蘭莪州首府,那陪伴作者虛渡廿多載的莎阿蘭胡姬花城,生根後始終要作個了結。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4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