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另眼看書
【蔡登山專欄】張愛玲與小報「三劍客」
圖片來源/蔡登山
胡梯維
「上海十年」(1943—1952)是張愛玲創作生涯的黃金階段,雖然有人更認為她的頂峰期只有1943—1945的短短兩年多,因為抗戰勝利後,她失去了她的舞台,人們也不給她寫了,於是她從而走入編劇的領域;再者她更以「梁京」的筆名,在小報寫連載小說。從頂峰到谷底再轉變而重生,人情冷暖,百般況味,唯她自知。
當時在小報界有「江南第一枝筆」之稱的唐大郎與實業家文化名人胡梯維及電影導演桑弧三人親密無間,人稱「三劍客」。唐大郎原名是唐雲旌,他還用過高唐、劉郎等筆名。他原在中國銀行工作,一九三二年因雅愛寫作,遂脫離銀行,任小型報《東方日報》編輯,也因此認識了也在該報編電影版的龔之方。後來他倆一直合作,形影不離,成為老搭檔了。一九四五年四月龔之方和唐大郎創辦《光化日報》,雖沿襲小報的一向傳統,偏重趣味和娛樂,但品格、情調不失正派,故在污濁的淪陷上海報壇,不失為一枝玉立青蓮。前幾年發現的張愛玲佚文〈天地人〉,便是發表在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五日的《光化日報》第二號上,全文由六則互不相干的雜感組成,共六百餘字。學者陳子善認為此文的亮相,只是張愛玲與龔、唐兩人八年愉快合作的序幕。後來張愛玲在《大家》發表〈多少恨〉和〈華麗緣〉,在《亦報》發表《十八春》和《小艾》等,也都是龔、唐兩人慧眼識寶,一手促成的。在張愛玲的文學生涯中,龔、唐兩人所扮演的角色實在是太重要了。
桑弧
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張愛玲的《傳奇》出了增訂本,是由龔、唐兩人虛設的山河圖書公司出版的,因為當時出書必須有堂堂正正的刊行者和總經銷,山河圖書公司實際上是一塊空招牌,所刊出的地址、電話是龔、唐兩人寫稿的地方。據沈鵬年說,唐大郎不但請上海著名的書法家鄧散木為此書題寫封面;還慫恿張愛玲寫了〈有幾句話同讀者說〉刊於卷首,公開闢謠。唐大郎說《傳奇》增訂本出版,張愛玲曾送他一本,並在封面的背頁題了字。張愛玲給唐大郎的題字是——「讀到的唐先生的詩文,如同元宵節,將花燈影裏一瞥即逝的許多亂世人評頭論足。於世故中能夠有那樣的天真;過眼繁華,卻有那樣深厚的意境,…… 我雖然懂得很少,看見了也知道尊敬與珍貴。您自己也許倒不呢!——有些稿子沒留下真可惜,因為在我看來已經是傳統的一部分。」這段文字倒是張愛玲的佚文。
山河圖書公司的《傳奇》增訂本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三日唐大郎在《文匯報》發表〈浮世新詠‧讀張愛玲著《傳奇增訂本》後〉云:「傳奇本是重增訂,金鳳君當著意描。」注曰:「張有《描金鳳》小說,至今尚未殺青。」其實早在一九四五年七月的《雜誌》上就說:「張愛玲近頃甚少文章發表,現正埋頭寫作一中型長篇或長型中篇,約十萬字之小說:《描金鳳》。將收在其將於不日出版之小說集中。」但據《海風》周刊說:「據與她相熟的人說起,這部書一直到現在,還沒有殺青,奇怪的是她在全部脫稿以後,忽然嫌她起頭的一部分,並不滿意,所以截下來焚燬了,而現在只賸了下半部。」
胡梯維原名治藩,是浙江實業銀行的掌權者,業餘卻辦《司的克報》小報、以「梯公」、「鵜鶘」、「不飲冰生」、「拂雲生」之名在《金鋼鑽報》、《社會日報》等小報上寫短文,混跡於中下市民的文化圈子,是劇評家、京劇名票。抗戰勝利後,胡梯維以實業家身份接手並執掌了由大光明、國泰、美琪等影戲院組成的上海國光影院公司。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在胡梯維任大光明電影院總經理期間,做過胡的機要秘書達十年之久。據張茂淵的同事朱曼華說:「張愛玲有時隨她姑姑一道看試片,和在座的人見面,也只微笑點頭而已。」胡梯維的夫人金素雯是「江南四大坤旦」之一,長期與周信芳(麒麟童)同台搭檔,也能演話劇。一九四0年在卡爾登演出《雷雨》,周信芳飾周樸園,金素雯飾繁漪,胡梯維飾周萍。後來和桑弧一道,乾脆成立了業餘話劇團「孤鷹」,該劇團排演過洪深的《寄生草》等。
金素雯
桑弧原名李培林,一九三三年肄業於滬江大學新聞系,曾任中國實業銀行職員。後來因得識著名導演朱石麟,在朱的鼓勵下從事劇本寫作。他起初寫的三個劇本《靈與肉》、《洞房花燭夜》、《人約黃昏後》,均由朱石麟先後搬上銀幕。一九四五年初,在朱石麟及陸潔的支持下,桑弧自編自導了《教師萬歲》與《人海雙姝》。文華影片公司成立後,桑弧成為該公司第一位基本導演。抗戰勝利後張愛玲遭受輿論與感情的雙重打擊,她放下手中的筆完全沒有一篇作品發表。此時桑弧委託柯靈請張愛玲為電影編劇,張愛玲同意了。於是兩人合作《不了情》、《太太萬歲》,一編一導珠聯璧合,曾在上海灘名噪一時。而兩人之間的情事,一度充斥上海各大小報。緋聞在並非空穴來風,在張愛玲的《小團圓》最後一個出場的重要人物叫燕山,明眼人一看即知,此人乃桑弧無疑。《小團圓》細寫兩人的情事,更坐實了當時的傳說。沈鵬年也說「龔之方曾主動想使桑弧與張愛玲締結秦晉之好。解放後,前輩夏衍同志是上海市的文化主管,把桑弧吸收入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把張愛玲吸收入劇本創作所任編劇,我親眼看到『桑弧與張愛玲合影』的彩色照片——這在當時,市場上沒有彩色照片,只有電影廠有此條件。」
一九五○年三月二十四日《十八春》在《亦報》連載的前一天,桑弧就以「叔紅」的筆名發表〈推薦梁京的小說〉,他傾情禮贊:「我讀梁京新近所寫的《十八春》,彷彿覺得他是在變了。我覺得他的文章比從前來得疏朗,也來得醇厚,但在基本上仍保持原有的明艷的色調。同時,在思想感情上,他也顯出比從前沉著而安穩,這是他的可喜的進步。」十天之後,有筆名「傳奇」的故做神秘地發表〈梁京何人?〉,從文中提到他夫人亦是藝文圈內人,娘家在杭州來判斷,這對夫妻就是胡梯維、金素雯夫婦了。據魏紹昌文章說:「一九四六年七月,桑弧約我去石門一路旭東里他的家裡宴會,同座的有柯靈、張愛玲、炎櫻、胡梯維、金素雯、管敏莉、唐大郎、龔之方等。」可見他們彼此早就熟識了。《十八春》連載完後的第二天,唐大郎就去看張愛玲,之後馬上登出〈訪梁京〉一文,告知讀者俟《十八春》修訂好後,《亦報》馬上出單行本。這「三劍客」一路護駕著「祖師奶奶」,可謂「有情有義」了。對此張愛玲始終懷著感激之情。在《小團圓》中她說:「燕山的事她從來沒懊悔過,因為那時幸虧有他。」確實是桑弧開啟了張愛玲的編劇之路,使得從小喜歡看電影,繼而寫影評的張愛玲,更接近電影一步了——創作起電影來了。
相關新聞: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9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