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另眼看書
【米家路新詩集《深呼吸》全球虛擬研討會】之一:看他的詩進行深呼吸
2019/3/27 上午 10:10 撰稿:顏艾琳
Photo by Sebastian Unrau on Unsplash
美國新澤西州新澤學院英文系和世界語言與文化系學者詩人米家路教授的中英文雙語詩集《深呼吸》近期由臺灣秀威版社出版問世(428頁)。詩集收錄了詩人跨度三十七年的詩歌創作(1981~2018)。在詩集出版問世之際,六位學者及詩人被邀請通過網路對米家路的詩集進行了較全面而富有卓見的評論。
發言者:
顏艾琳:著名詩人,跨界策展人
翟月琴:中國現代詩歌研究學者,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副教授
盧筱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
馮 溢:美國詩歌研究學者,中國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王文仁: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專任教授
紅四方 • 李桂田:紐約前衛藝術家、詩人、書法家、茶道家
*** *** ***
顏艾琳
(臺灣著名詩人,跨界策展人)
一本詩集用三十七年光陰寫就,又是初次出版,可說是一個人的思想收攏、生命歷程的爬梳、小我的史詩了。我不認識米家路,至今未見過面,這麼一本詩集出現在我的電腦螢幕上,光是看到扉頁上的獻詞,獻給最親愛的家人:內子盧丹、愛女米顆、愛子米稻。我就笑了。
笑了之後, 我深呼吸長長一口氣,螢幕捲簾往下滑看,這位重慶出身,年輕時在四川外語學院、北京大學跟香港中文大學、加州大學衛斯分校完成高等學歷,最後任教於新澤西學院的學者詩人,米家路、盧丹、米顆、米稻一家人的剪影,似乎隱約出現在我想像的畫面中。他們過著詩意幸福的生活,因為在這本詩集中,米家路不僅僅是詩人、更是一位人子、人夫、父親。
在許多描寫日常風景、天氣變遷、家居或遷徙的作品裡,比如這首〈秋日的草垛〉:
節氣的烏鴉,來回
盤旋於乾草垛之上,
發出的嘶鳴,令空氣
愈加乾燥,耳鼓如潮
偽裝的田園景色
令收穫愈加疲憊
遊人散漫的目光
漏掉了不規則的幻美
從烏鴉的盤旋切入收穫的田稼、嘎嘎的叫聲,米家路寫出動態的鳥禽,落於鋪開的秋日田園之上,有視覺跟聽覺的引導,讓讀者透過他的文字導演,進入彼時存在於人眼前的感動場景。其他如〈春日響雷〉、〈雪中迷蝶〉、〈立夏偶感〉等等作品,都呈現一種抒情歌曲MV或目前流行的網路視頻之感。也是在閱讀《深呼吸》文本,會一再被詩人的抒情、詠物、細節的深層描寫而帶到他筆下的意境。舉凡一位好詩人,都必須自生活觀察中,提煉那不平凡一刻的功力。
抒情,已是華語詩的基調,自《詩經》到現代詩的傳承,我欣喜閱讀到米家路這本詩集,在分輯〈天涯離騷(1996-2018)〉、〈望氣歌樂山(1985-1995)〉、〈青春流光(1981-1984)〉,橫跨三十七年的創作,他並沒有被已流傳的名詩名句所銬綁,而能利用不同的句型、西方詩的格式、具有哲思的文字感,塑造出他個人風格的作品。這當然跟他的學習養成、接受的教育環境、生命流徙的感受息息相關。一個心思敏銳的創作者如果少了際遇,固定地擇一處而窩居、閱讀也只侷限在某些範疇,那麼,是無法寫出具有新意、開創性的作品,反而容易變成故步自封的井底之蛙。雲端平臺越來越擁擠的今日,即時發表隨想、隨手打出來的字、甚至自拍一段視頻、直播,在人人可以隨時隨地發表言說跟表演的世代,綜觀散佈於網路上的華語書寫,尤其是成千上萬的詩歌微信社團與公眾號,抒情詩這個鍛鍊基礎功的體例,已經被口語詩、口水詩灌水成不堪一讀的語文段子。
離開主流場域,隔離熱鬧的搶話語權的場子,行腳或停居於東西方大地,米家路這本《深呼吸》詩集,在品讀之後,感受到詩人掙脫學術圈僵硬的語彙,有別於大陸詩壇亂哄哄的喊口號,他融合中國與西方文學語境,將其一生的曲折、見識、遭遇、感悟,化為一行行一篇篇精緻的詩作,因此推薦給那些還在尋覓好的抒情詩集者,打開它,看米家路的詩,來一次心靈的深呼吸吧。
──2018年11月2日,於淡水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4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