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作家面對面
【活動直擊】0425《轉給你看》新書系列講座側記@臺大誠品
講題:以肺換電?甭想!看我們如何反空污
上週三(4/25)晚上八點,在緊鄰臺大的誠品書店三樓的「文閣樓」,有一群關心臺灣未來能源與環境議題的朋友,前來參加臺大風險中心《轉給你看──開啟臺灣能源轉型》新書講座,同時也是系列講座的第一場。
現場陸陸續續來的聽眾有學生、上班族、NGO等多元不同關心此議題的族群,待八點一到,活動就準時開始了。
主持人杜文苓教授(政大公行教授&臺大風險中心研究員)首先開場介紹,簡單說明活動的進行流程與講者,接著便交棒給主講人講者何明修教授(臺大社會系教授&臺大風險中心研究員)。
由於活動僅有寶貴的一小時,且相信讀者來賓對臺灣的能源、臺灣的環境議題都有許多問題,因此為了讓現場聽眾朋友能與講者有較多的互動,現場預計開放一半的時間作為Q&A。
❄文閣樓活動現場的海報。
❄八點一到講座就準時開始,現場二三十個位子皆坐滿了關心此公共議題的聽眾。
❄活動主持人杜文苓教授(左)與主講人何明修教授(右)。
何明修老師其在社會學課程上保持一貫的幽默,首先先承認自己並沒有很喜歡今天這個「以肺換電?甭想!看我們如何反空污」的題目,並開玩笑的說,現場聽眾有什麼問題都可以找主持人杜老師,他自己可以幫忙當主持人。
於是呢,何明修老師便現場換了一個相近但略有不同題目:談談「臺灣的晚近空污議題」 。
❄何明修老師風采。
❄活動中講者與聽眾讀者間有不少的互動。
既然要談空污,那就少不了PM2.5、紫爆等時下很夯的空污議題,何老師也談到了前幾年中國大陸很夯的一部空污紀錄片:穹頂之下,提到有許多人是受到類似這樣的資訊而開始關住空污議題。
何老師的切入點,就是從一般臺灣民眾怎麼認知到「空污是個議題」開始,然後分別就幾項空污相關的觀察,做一個回顧式的介紹:包括臺灣的空污到底有沒有變嚴重?(手機空氣品質檢測app的出現讓更多人關注空污,但在app之前與之後的空氣品質真的有變糟嗎?)臺灣人的生活型態改變如何影響空污的認知(越來越多的ubike、路跑活動等都直接或間接讓臺灣人提高對空污譯題的敏感度)
同時,從2012年國光石化的爭議案開始,與能源開發導致空污相關的議題,這幾幾年來也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關注,雲林六輕、臺化燃煤發電廠、深澳火力發電廠以及最著名的核四議題等,能源開發與空污議題自此環環相扣,成了臺灣公共社會參與政策面必然會碰觸到的議題。
❄現場聚精會神的觀眾,有如在大學課堂上聽課般。
而在講者何老師精彩且簡短的分享與回顧之後,就進入了現場讀者提問的Q&A時間。立刻就有讀者尖銳的問道,此次講者對空污議題的回顧顧然很重要也很有意思,但似乎沒有回答到講題「如何反空污」這一點,同時也有讀者提問說,如果要反空污,到底要用何種渠道會比較有效果?是需要政府帶頭,由上而下的政策面下去調整,還是像隨手關燈一樣、由下而上從每個人自身開始做起呢?
除了提問之外,現場也有荒野保護協會等NGO朋友實地分享自己推廣空污宣導和與政府單位溝通的經驗。
對於讀者們的問題,講者與主持人兩人也都有做了些回應。何明修老師直言不諱的指出,政府的政策影響仍舊影響重大,且大企業與工業用電所導致的污染問題,在比例上也一般民生和市井小民來得高。從現場的回應中或許不難看出,老師認為由下而上的施壓與宣導雖然是必要的,且從自己做起也是個很好的期待,但要用道德期待每個人都這麼做,恐怕仍有落實上的困難。要真正解決問題,政府由上而下、制定正確的政策與落實宣導和監督或許也是不可或缺的。
❄現場提問的讀者朋友們。
❄會後仍有許多意猶未盡的朋友在現場與講者和主持人互動問答。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5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