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誠品閱讀報告 「讀書」定義變寬廣,閱讀模式走向多元化

2017/12/29 上午 11:50   資料來源:誠品   
本站分類:出版風向球
2017年誠品閱讀報告 「讀書」定義變寬廣,閱讀模式走向多元化

圖片來源/StockSnap

誠品書店日前發表了2017年閱讀報告,並公布問卷調查結果。該問卷針對20-60歲的讀者,從閱讀定義、閱讀時間、閱讀載具與購買行為四方面提出問題;問卷結果顯示,台灣讀者對「閱讀」的定義變得寬廣,無論是紙本書、電子書,甚至是社群網站都在閱讀行為之列,而五花八門的取得知識的途徑,也象徵閱讀的多元時代來臨。

閱讀行為不侷限紙本書,電子書亦不影響紙本購買意願

問卷調查顯示,台灣讀者對網路的黏著度變高,使用網路的頻率與時間有上揚的趨勢;然而於此同時,讀者對於「閱讀行為」的定義也變得寬鬆,不只侷限於紙本書,電子書、網路文章甚至是社群媒體發布的內容,都屬於閱讀行為。閱讀時間平均一週6小時,但分布呈現兩極化,有人每天閱讀超過一小時,也有人每天閱讀不到30分鐘。

001.jpg
●每週閱讀時間比例表,圖片提供:誠品

購書方面,台灣讀者一年平均購買9本書,平均購書金額3169元,近6成的人仍舊維持逛實體書店的習慣;購書誘因方面,中年人看重折扣,年輕人傾向參考暢銷排行榜,但是最重要的購買因素仍為書籍內容吸引人與否。在閱讀載具的選擇上,電子書還是以年輕族群市場為主,不過問卷也顯示,看過電子書的人有7成以上不會因此不看紙本書,可見電子書閱讀模式並不影響紙本書購買意願,未來紙電如何合作、刺激買氣,是出版業者可以思考的問題。

002.jpg
●讀者購買書籍因素排行,圖片提供:誠品

總體而言,無論是年輕或是中年世代,對閱讀的定義都趨向多元,對紙本書也有一定程度的認同,如何吸引讀者持續關注新書、保持閱讀習慣,將是出版業者最大的考驗。

暢銷排行榜 台灣本土原創書籍獨占鰲頭

有別於香港以及蘇州分別以《你的名字》、《未來簡史》等翻譯書高居榜首,今年台灣書市異軍突起,以周慕姿《情緒勒索》(寶瓶文化出版)領頭,打敗眾多翻譯書,登上暢銷榜首。

003.jpg

004.jpg

005.jpg
●各分店暢銷排行榜,圖片提供:誠品

熱門作家方面,2017年由龍應台、蔣勳、楊絳三位作者風靡兩岸華文閱讀圈;出版則都朝更多元、更精緻、更具創意的方向演變,銷售種類則以人文科學為最大宗,由此可知,自我探索、情緒管理,以及對於社會現象的同理觀察,將成為2018的出版關鍵元素。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6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