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出版風向球
不要再免費將書籍內容授權給網路媒體/王乾任
2016/9/13 上午 09:30 撰稿:王乾任
最近兩三年,我發現網路上越來越多的新媒體所發表的文章,來自國內出版社推出的新書之重點整理或摘錄,內心感到十分不安。某種程度上,網路上品質較好的文章,扣除新聞跟專欄作家的文章之外,幾乎都來自出版業的新書內容摘要。
不少出版先進都在說,網路閱讀的普及讓圖書銷售業績持續探底。會不會這個趨勢根本就是我們自己縱容出來的?因為我們授權了太多的文章,給網路上的新興媒體轉載甚至再利用?
甚至開始出現一些粉絲團,文章內容全都來自新書的摘錄和改寫,且經營的有聲有色。
我當然了解,出版社授權書籍內容給網路媒體的想法,是覺得透過部分文稿摘錄的曝光,讓讀者們產生購買興趣。
理論上是如此沒錯,但出版人如果實際上認真檢視一下授權分享對於銷售狀況的影響,也許應該在授權上更加審慎的做好規定或格式規劃。
舉例來說,很多網路媒體都會把拿到的授權書摘,進行某種程度的加工再製(例如重新下標或排版分段),且將原書的書名或導購連結,弄得十分不醒目(文章出處和導購連結大多放在文章最底層,應該要求放在撰文作者處,且置頂讓每一個點進來閱讀文章的讀者都能清楚知道接下來這篇文章是從某本書擷取出來才對)。結果是多數讀者看完文章就掉頭離開,甚至誤以為這是該網站所撰寫的文章。
其次,即便清楚放上了書名跟授權,沒有連結導購網址的狀況也很普遍。出版人應該提出要求,要求凡要使用書籍內容的網站都應該有明顯的導購連結,且最好放上國內前幾大網路書店的商品頁網址,絕不容許只有刊登文章卻不能連結導購的情況。畢竟書稿內容是出版社花大錢買版權找人翻譯,或簽下作者請作者撰寫的智慧財產權,無償免費分享也要獲得相對應的交換。
只不過,即便上述兩點都能做到,如果問我個人意見,我會認為,出版界應該大幅減少新書內容授權給新興網路媒體使用的情況。現實情況是,太多人授權了太多免費文章給網路媒體,讀者們在網路上就已經能夠讀到大量免費的書籍精華時,誰還會想花錢買書?
特別是網路上的媒體自有一套,將從各家出版社所得到的授權摘錄文章,弄得好像一個專欄,出版社更應該慎慎評估自己的作品大量授權給媒體刊登時的損益。
舉例來說,當某家出版社出了一本談筆記方法的書,某個商業網路媒體可能跟該出版社要了其中一小節文章來刊登,可是該網路媒體卻同時會跟其他出版社索取同質性作品的其他文章來刊登,最後在自己的媒體平台上建立起一個類似「筆記方法」的專欄,讀者只要持續追讀此一專欄上所分享的筆記撰寫方法文章就可以學到一堆筆記撰寫方法時,有多少人還會因此掏錢買書?
雖然說,上述看法都只是從閱讀現象所推估的論點,實際情況有待驗證,不過,新興網路媒體大量從出版業取材當成自己的內容來使用是事實,網路閱讀蓬勃發展而圖書銷售大幅衰退也是事實。根據這兩點,我提出出版人應該大幅減少授權作品內容精華給網路媒體免費刊登的建議。
如果非要讓圖書內容上網,給人免費試閱,最好應該以會促使人繼續往下追讀的小說為主,而且導購連結應該是可以立即取得圖書的電子書商品網頁,而非還需要等待才能取得書籍的實體書。
不過,最好的做法,是出版社不妨自己起來經營內容網站,自己經營媒體。小出版社或許可以找一些人一起合作,未來是網路社群導銷售的時代,無論甚麼產業都不能迴避網路行銷這一塊,做(自)媒體自產自銷也是未來社會的必然趨勢,出版人應該思考,自家出版品所擁有的龐大而有深度的內容,可以如何透過網路分享,凝聚一個忠心追隨的社群,從而提升網路分享文章後的購買轉換率,而非平白將自己辛苦砸錢製作的內容送給其他網路媒體,讓它們不斷壯大,卻搞得我們自己不斷萎縮?
出版人應該思考的是,未來電子書普及之後,在網路上分享內容,一旦引發瘋狂轉載與分享時,如何將流量實際轉換到到購買?點入導購連結的讀者,能否以最少的點擊完成圖書銷售或下載(無論免費或需要付費),是不是都會比現在的免費授權給其他網站刊登的合作模式好?
當網路上的媒體發的稍微有深度的文章,都是臺灣的出版社辛苦出版的書的重點。當出版業成了網絡內容的重要提供者,但卻有越多人看完網絡免費文章後,自覺已經掌握內容精華而不願掏錢買書。出版人應該學著跟想要轉載的媒體收費,或要求提高合作規格,或乾脆拒絕,自己經營網路媒體,至少讓流量回到自己身上,搞不好書還好賣一點。
【專欄作家】
王乾任(ZEN大) 超人氣部落客,部落格「ZEN大的敦南新生活」累計近2000萬人次造訪;知名SOHO作家、出版觀察家,同時擔任讀寫教育講師、職場激勵講師,常於各種媒體發表專欄。 曾任獨立書店店員、連鎖書店採購、網路書店主筆、出版社企劃編輯、企劃經理、出版顧問。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15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