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揭破日本開戰情報、讓同盟國獲得最後勝利的幕後功臣是他!

Top

掌握日本開戰情報的影子功臣

身為中共間諜的袁殊,在抗戰開打後的一九三八年,奉中共情報頭子潘漢年與國民政府情報局之命,潛入由日本人所成立的情報機關:「興亞建國運動委員會」中擔任臥底。隨著一九三九年歐戰爆發與一九四○年時的法國投降,原本以西方為主導的國際局勢開始快速惡化,很多人都在擔心日本的下一步。而根據袁殊在這段期間努力蒐集到的情報資料顯示,日本的下一個侵略目標將會是以美國、英國為首的南太平洋地區,而非蘇聯主導的遠東。這樣的情報(連同其他各國情報人員的情報),最後讓蘇聯獨裁者史達林得以將駐紮在遠東的兵力往西方移轉,即時阻止了莫斯科的淪陷,並在德蘇戰役中派上了用場。

一九四○年十月下旬,袁殊以汪偽「興亞建國運動」代表身份赴日。外相野村吉三郎對袁殊說,振興東亞最大的障礙是西方列強,尤以美國為甚。美國向國民政府提供大量物資,抵抗日軍,而蔣亦甘被西方殖民者利用。根據此段談話,袁殊認為日美關係已然破裂,日方認為美國是其稱霸東亞的主要對手。 

Kichisaburō_Nomura.jpg
●野村吉三郎,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參謀本部宣傳局長石島和中國課長吉野,再度向袁殊表示必須驅除英、美在東亞勢力。更為關鍵的是,石島認為西伯利亞東部荒涼寒旱,居民以斯拉夫人為主。言下之意「大東亞共榮圈」並不包括蘇聯亞洲部。

吉野明確表示,「大東亞共榮圈」包括日、滿、中、緬甸、印度支那、馬來半島、英屬印度、菲律賓群島、荷屬東印度群島,十億人民二千萬平方公里的地區。同時強調南下以取得石油的重要。

此後,與首相阿部信行、樞密院議長近衛文麿的談話,也使袁殊相信,日軍的戰略將是南進,而非北侵。 

一名自海南島歸來的共同社記者,向袁殊表示,日軍兩師團於當地山區進行熱帶叢林戰事訓練。

袁殊從日本外務省還得知,野村來西正在和羅斯福談判,探明日本海軍陸戰隊準備開往南方和英美軍隊作戰。

袁殊又對日本軍隊活動的動向加以分析,最終判斷了日軍準備南進的戰略動向。

二戰期間,日本軍閥內部原有戰略南進與北進的分歧。諾門罕事件就是日軍北進的試探性進攻,但在蘇軍的沉重回擊下幾乎全軍覆滅。蘇聯也抽調兵力到遠東,以防日軍進攻。日軍準備南進,這就意味著蘇軍防備日軍進攻的遠東兵力可以減少。

回顧上述歷史背景就可以看出「日軍南進」情報的重大價值。在袁殊畢生的情報生涯中,這是他最輝煌的成績,這也是他畢生最大的功勞。我個人約在一九八○年初,聽到此事,隔了好幾年後才有根據的確信無疑,這件事使我對袁殊的一生、特別是他公開當「漢奸」的那段歷史時期,做了重新估價。我個人認為,袁殊對抗日事業確實是問心無愧的。 

袁殊將這重要戰略情報彙報給潘漢年,潘即刻發往延安。日軍動向的情報計有:

一、 從華中日軍參謀部獲悉,德蘇戰事爆發後,日皇表示對蘇作戰不得魯莽從事,須靜待時機。

二、 從日本駐滬領事獲悉,如美堅持對日禁運,日軍將侵佔荷屬印尼、菲律賓。日本將先發制美。

三、 日本海軍及近衛首相主張利用美國對日妥協,先占安南、再染指緬甸,然後才轉攻蘇聯。陸軍方面則主張直接北進蘇聯。

四、 七月,近衛首相將主張北進之松岡逐出內閣。

五、 九月,在華日軍已抽調一部南下,圖謀泰國。

六、 九月,日本御前會議通過《帝國國策實施綱要》,繼續對美談判,同時加緊備戰,以十月上旬為限,完成對美發動戰爭之準備。

七、 十月十八日,東條組閣,繼續與美談判,以為煙幕,準備作戰。

八、 日本(與蘇聯)制定互不侵犯條約,蘇德戰爭爆發在即。 

劉仁壽是當年潘漢年從延安調到上海,主管安插在岩井公館內部的延安電臺負責人。

根據劉仁壽的回憶,袁殊從「岩井機關」獲得的重要情報主要有:

(一) 一九三九年英法企圖犧牲中國對日妥協的遠東慕尼克活動。

(二) 一九四一年六月德國即將進攻蘇聯,德蘇戰爭一觸即發,南方局早幾天亦有類似報告。為此蘇共中央曾向中共中央表示感謝。

(三) 德蘇戰爭爆發後,日本動向是南進而非北進,以及日美談判的情報。這是涉及蘇聯遠東紅軍能否西調的事情,對國內的階級動向也很有關係。

上述情報轉至莫斯科;蘇聯因而抽調東邊防禦部隊西緩,保衛莫斯科城,最終擊退德軍。 

3.jpg
●一九四八年袁殊在大連住所「臥童台」,照片右方是曾耀,左方即為本書作者曾龍

請注意,這些重要戰略情報的取得,多出於袁殊之手。這一點,中共也是承認的。中調部老幹部局局長朱玉林十分肯定的說,「是袁殊首先提供了日軍南進的情報的,袁殊立了大功。」 

將近兩年之後,蘇聯情報員佐格爾、中共日籍特工中西功等,對日軍南進「開戰日期」都發出了情報。與上述二人不同的是,袁殊在事發前一年多所提供的是戰略,而非戰術情報,參考價值更大。

蘇聯歷史文獻記錄片《莫斯科保衛戰》解說:「根據來自中共的可靠情報,史達林果斷調兵」,從而擊退納粹軍隊,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重大勝利。 

袁殊對二次大戰盟軍勝利所作的貢獻,應得充分而公正的認識。  

若就後見之明來說,袁殊並不是唯一將類似情報傳遞給蘇聯知道的人,史達林最後做出將遠東兵力西調決策時也不完全僅是參考這一條情報。然而在真假難辨、虛實交錯的情報網路中,袁殊曾經透過自己臥底在滿州國與日本情治機關的工作,探索到了與日後戰爭局勢發展至關緊密之情報,這點仍舊值得後人肯定。 

本文節錄自《我的父親袁殊:還原五面間諜的真實樣貌》,原作者曾龍
編輯、整理/洪仕翰

延伸閱讀
「兵不厭詐,這是戰爭」-中國古代諜報事件&情報學應用精選
「杜門第一紅人」萬墨林自陳抗戰時期的諜報活動
 

秀威與民初歷史相關的專區
蔣中正政敵、民國政壇美男子汪精衛
抗戰70周年特別報導
民初文壇:用鵝毛筆渲染的東方世界
民初風雲:傳統與西化的分歧點

分享: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11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