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職 v.s. 一般職
日本企業依公司資本、員工總人數以及知名度粗分為大企業及中小企業兩種;大企業中,居於該業界頂端、知名度廣為人知的公司便是日文俗稱的「大手企業」。我的公司即是所謂的大手企業,員工總人數上萬,在日本國內是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企業。新鮮人起薪與其他大型企業大同小異,不高不低恰巧符合標準值,福利制度尚稱完善。
日本企業徵才,往往分兩種職稱:「綜合職」、「一般職」。在臺灣比較少見這種職稱區別,真要比喻的話,主管經理等管理階層人才即為綜合職的代表,類似儲備幹部,一般職的代表則是坐在櫃檯負責簡易文書處理的秘書。基本上,一般職應徵難易度低於綜合職,對各種條件、能力的要求普遍低於綜合職。就工作上的展望而言,以一般職進公司多半是終身作同一種職務,異動性不大;綜合職則是平均三至五年會換一次部屬或職務,甚至有可能被調派至海內外其他地區的分公司。
日本企業的綜合職異動性大、挑戰度也相對高許多。應徵綜合職,進公司前多半不能確定自己分發的部門,不像臺灣公司徵才大多是直接點明職缺是行銷部、營業部等等。
另外,日本企業對綜合職員工的職涯栽培有個很有趣的安排:他們很注重「現場經驗」,例如應徵電信業的行銷企劃,進公司的頭幾年不是直接去企劃部報到,而是先到店頭門市當銷售員;又或者鐵路局的綜合職頭幾年可能會先分發到車站擔任票務員等等。
而我應徵上的便是綜合職,雖然長期來看是要栽培成公司中堅社員,進入公司內部協助推動各種企劃與方案,但入社後最先分配到的部門是第一線的服務員。
因此,我的工作類屬服務業,業務二十四小時全天候營運,無法如世間一般人周休二日固定休假,而是不分周末、早晚的輪班制。與大多數在日工作的前輩相比,我算是過著比較特異的職場生活。
工作兩年多,累積了數不盡的甘苦談。常常跟朋友開玩笑說,在日本工作這兩年工作上遇到的大小事,回臺灣寫成故事可以出好幾本書。從事服務業,每天總遇上千百種客人,旁人意想不到的趣事一籮筐,煩悶的時候也不少。尤其是第一年,或許是在日資歷不夠長,對日本文化了解不夠深入,吃苦的時候遠比甘來得多。日本上下分明的階層關係,對工作超過百分百的熱誠與幾近頑固的堅持、謹慎而繁雜的層層體系、講求以和為貴卻極度壓抑的大環境等等……在日本工作的頭一年,我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衝擊,每一次都遠比過往留學或打工時期感受到的來得深刻而震撼。當然,凡事一體兩面,這兩年來我所學到的,不論是職場人際關係或是日本國情文化,也遠勝其他時期的好幾倍。
留學、打工度假、正職工作,怎麼選?!
臺灣哈日族多,每年想至日本留學、打工度假的年輕人成千上萬,懷抱著在日工作夢想的人更非少數。得知我三種經驗都有過,常有人向我諮詢應該留學還是打工度假,又或者該不該嘗試在日本找一份正職工作。
簡單來說,對想學好日語的人而言,留學是最正統、完整且紮實的途徑。不論是為期半年或一年的交換留學生,或是在日本拿學位的正式生,又或者語言學校,提供的都是在學校受教育的機會。有老師教導文法、糾正錯誤,三不五時出作業與考題鞭策,除非你真的很懶惰、不用心,否則日語能力的增長應當是無庸置疑的。
學生身分最沒有包袱,只要完成作業、做好研究,剩餘的全是屬於自己的自由時間,有許多機會跟其他留學生和日本同學交流。
打工度假和正職工作雖然也能增長日文能力,但更多的是「社會歷練」。透過工作,可以習得許多學校裡學不到的處事態度與應變能力,同時也可以讓你更深入地了解日本這個社會和民族。
而這兩者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一個是全職工作,一個則是打工加上度假,也許工作上要求的嚴苛度相差不遠,心境上的差異卻不言可喻。如果僅僅想體驗在日本的生活,開開眼界,我會推薦嘗試打工度假;若是想深入日本社會,且有在異地打拼十年半載的覺悟再考慮正職工作。
我總是這麼建議:純粹想體驗日本生活的話,選擇一年打工度假就好。一年足夠你體驗,足夠你遊山玩水、認識這個國家;如果異文化適應上有困難,碰上一些無法理解的差異,也只需咬個牙忍過一年就好。正職工作不一樣,雖然你依舊可以工作一兩年就辭職回臺灣,但為了融入社會,你所要做的決心、付出的努力,都是打工度假所無法比擬的。
三種生活各有優缺點,各有其他生活無可取代的樂趣與收穫,究竟該選哪一個,應當權衡自己的需求和客觀條件,綜合評估、審慎抉擇。以下列出一些簡單的支出比較,以及在日本每個月的平均生活花費,提供給有意至日本生活者參考、作準備。
衍伸閱讀
分享: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18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