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記憶──阿土的家鄉味道

Top

細雨江南,詩意龍井

首頁圖來源:elektrosmart

龍井茶是中國著名綠茶,產於浙江杭州西湖一帶,已有一千二百餘年歷史,位列中國十大名茶之首。清朝乾隆皇帝遊覽杭州西湖時,盛讚龍井茶,並把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龍井茶色澤翠綠,香氣濃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的特點。西湖龍井茶葉為扁形,葉細嫩,條形整齊,寬度一致,為綠黃色,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龍井茶含氨基酸、兒茶素、葉綠素、維生素 C 等成分均比其他茶葉多,營養豐富。 

江南多嘗不盡的風景;多斜扣門扉、吹面不寒的楊柳風;多絲帛般溫柔婉約、纖如星芒的如詩細雨。

江南還多茶,茉莉、龍井、碧螺春,韻味各不相同,卻一樣盪氣迴腸,讓人流連不已。

我愛茶,偏綠茶,雖非每天都要泡上幾盅,心中卻思念得緊。我也愛名茶,同樣又不挑剔,這讓有些人不屑一顧。其實我也想做些選擇,惟怕恁多講究讓我失去喝茶的從容。我喜歡平靜、淡然的喝茶方式,從不願因名聲讓自己落入窠臼。平時我大多喝普通花茶,來朋友時才會取珍藏的好茶。像龍井我就藏了一些,珍藏並不說明最上品,只緣朋友所贈。我向來認為好東西是要和朋友分享的,一個人躲起來獨食會讓其失去應有的味道。

喝龍井茶講究,有時又很自然,只要玻璃茶杯即可,這是我喜歡龍井的原因之一。取適量茶葉放入杯中,沖入不要太燙的開水,扣上蓋。稍候片刻,便可看到沖泡後的芽葉,既可品飲又可欣賞,看其或旗槍交錯或沉浮相映,直立者栩栩如生,自是讓人心馳神往。再就著杯緣上浮繞的翠碧氤氳,從成朵的嫩芽聯想到採茶的女子,眼前定會出現一幅優美的風景:清明前後,身著白色帶著天藍小花衣裳的採茶姑娘們出沒茶叢,頭上頂著與衣著相襯的方帕,身傍竹簍,歡歌笑語中雙手起伏,纖纖的玉手像翩躚起舞的蝴蝶。看著雨後春茶所帶的水意,嗅著揚抑的濃厚茶香,想著採茶姑娘的一顰一笑,喝下的似乎並非單單是茶還有些採茶女子的情懷呢!

「龍井茶是極淡的一種茶,需要用心才能品味。口味重的人,水過二巡,會嫌它淡而無味,卻又會一直喝下去。茶越喝越淡,心越喝越靜,與其說是不知不覺接受了它,不如說甘心被它收伏。

抬頭看看天,天更淡了,雲更淡了,風更淡了,語言更淡了,心事更淡了,氣血也更淡了。原來,龍井茶嫋嫋的芬芳,就是流傳千年、恬淡閒適的南宋遺風,捧著一杯龍井茶,就是捧著一杯江南生活的本質―平淡的快樂,清淡的憂愁,恬淡的平和,還有詩意。」

這是朋友的文字,我很心怡,怡於她的平淡、優美與精緻。朋友遠在杭州,杭州是產蜚聲中外、歷史悠久的龍井故里。朋友喜歡雨,喜歡在下雨的日子飲茶,她說那時候的心境會格外好,雨水會沖淡許多塵世的紛擾。每次讀她的文字,我就會看到冒著嫋嫋煙氳的茶,就會感到身體的四周充溢著的茶香。

我也喜歡雨,在多篇文章裡也曾描寫過對雨的鍾愛。我不止一次到過江南,每次都要逗留些時間,逢下雨會更久,我會一個人在雨裡沿著江南的小巷行走。我從不打傘,卻幻想有打油竹布傘的女孩走過,渴望丁香樣的氣息從鼻息下飄來。只是現在的江南女孩很少打油竹布傘,大都換成了那種細花的多骨傘或透明的塑膠紙傘,丁香的味兒也很難聞到,飄過的不是「海飛絲」就是「帝花之秀」等洗髮水的味道。

不過,在江南嗅到茶香還是很容易的,比如杭州,西湖邊上你想不聞都不行。那兒有茶樓,古色古香;有侍茶的女孩,清秀端莊;有飲茶的人,神清氣爽,雙目微凝,靜靜地盯著臨樓的西湖,一副沉思狀……

西湖龍井向以色綠,香鬱,味醇,形美「四絕」聞名於世。茶扁平挺秀,光滑勻稱,翠綠略黃。然,其茶性淡非濃烈之屬,是大味至無味的茶品,所以要細飲慢啜才能感受到它醇醇若蘭的鬱香,才會齒頰留芳,有沁人肺腑的清爽之氣。也許,這就是名茶的珍貴,是其不可多得的品性吧!

我竟覺得它的品性與朋友十分地相似。

「回望星空下的龍井,有嫋嫋的炊煙,有隱隱的燈火,有三三兩兩從茶園歸去的人,還有一片神奇的葉子,一眼神奇的泉,一杯神奇的水,一點一滴,一顰一笑,都如滿天星辰般璀璨,卻又那樣地樸實無華。」

忍不住要想起朋友的文字,心裡竟有點醋意,感慨她竟有幸得以生於那人間的天堂!

朋友現在寫小說,不久前剛出了一本,她來信要我抽時間讀讀。可我哪有時間坐下來,我習慣於身體力行,很少會在一個地方停留太久。我相信朋友的小說會寫得很好,就像屬於西湖的龍井,她有難得的恬淡與平和,有與眾不同的詩意。我堅信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定會寫出與眾不同的文章來。

現在,我正坐在離開江南的火車上,上車前曾聽到當天的天氣預報,說最近幾日江南會連續落雨。這讓我稍稍有些遺憾,沒想到竟選了江南落雨的日子遠離。本是為雨來的江南,原想在細雨的江南靜靜地品味詩意的龍井,沒想在離開時才傳來有雨的消息。茶也沒有喝,新茶還沒有下來,喝的只能是去年的,去年的茶朋友已有寄我!

也許,我來的不是時候,在不該落雨的日子來江南尋雨,所能抓住的當然只能是雨的消息而非雨的翅膀!但是,充滿詩意的江南雨終要下了,這仍不啻為一個好消息,而不久之後,新的龍井茶也將上市……

Top

岳西翠蘭

岳西翠蘭是一種漢族名茶,生長在大別山區的優質雲霧茶,新創名茶。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產於安徽省皖西大別山腹地安慶市岳西縣境內。該地原屬陸羽《茶經》所載盛產茶葉的壽州和舒州。岳西茶園主要分布在深山壑谷之中,絕大部分海拔在五○○ ~ 一○○○米之間,茶園終年雲霧瀰漫,茶芽鮮嫩肥壯。因外形芽葉相連,舒展成朵,色澤翠綠,形似蘭花而得名。 

「茶是最美好的緣分,也是最美好的負擔。」

這是一個喜茶女子的箴言,剛讀到這個句子,我就被她擊中了,說得太好了,真的,我覺得她甚至就是為我一個人說的。她不僅讓我想起了一篇放了許久的文章,更讓我一下子就知道如何開始寫這篇〈岳西翠蘭〉。

對於寫作,我就是這樣一個人,如果找不到最好的切入方式,我寧願不寫,也絕不應付!

提起岳西翠蘭,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名字如茶的女子——潤青。

潤青的老家是安徽省岳西縣,在大別山腹部,她的家鄉盛產一種叫「岳西翠蘭」的茶。據說,這茶得名由來有三:一、翠蘭茶是由岳西縣東北部姚河、頭陀河一帶生產的歷史名茶「小蘭花」,依其傳統工藝基礎研製開發而成,因「翠綠鮮活」的品質特徵突出而得名;二、岳西縣屬大別山腹地,生態環境好,蘭草花漫山遍野,茶葉中自然浸潤了蘭花的芳香,故有人將這種「色翠蘭香」的茶葉叫「岳西翠蘭」,且得到了廣泛認可;三、相傳明末清初,在岳西姚河鄉境內,有一個叫蘭花的姑娘,美麗嫻淑、心靈手巧,所炒的茶葉品質特優。後來,蘭花姑娘為採製茶葉積勞成疾,英年早逝。當地人為了紀念蘭花姑娘,就將她炒製的茶葉叫「蘭花茶」,也就是岳西翠蘭的前身。

說實話,在我認識潤青以前,並未留意過她故鄉的茶。況且,我喝茶喜歡隨緣,前前後後,我喝過的茶不下數十種,但是,我一直把這個過程當作一種緣分,只要緣分到了自然可以得識,有如水到渠成。

認識潤青是因為她喜歡寫點東西,她的文章體裁和我相似,多是散文,其情感之真摯,文筆之細膩,讀來十分令人心動。不但如此,她還是個受佛教文化影響的護士,雖然文章多是停留在對佛教文化的表面認識上,但是不難看出她內心的善良和對人的熱情;當然,最重要的是她也喜歡茶,像她寫故鄉的茶山與採茶、飲茶的生活時,她對茶的喜愛與虔誠就完全表露了出來。而這,也是讓我最感動的,因為這麼多相同的喜好,我們的交流自然格外愉悅。

對於潤青要寄茶葉給我,我一直有些不安,作為文友,我著實不願無緣由地接受人家的禮物,好在她說:「我送你茶只是因為你也喜歡茶,如果感覺我們家鄉的茶還可以,而且一定要回贈我什麼,就給我們的茶寫篇文章吧,也算是我對故鄉的回報」。就這樣,潤青毫不遲疑地把她故鄉的「岳西翠蘭」通過快遞公司寄給了我。

我答應了,可是轉眼一年過去了,文章卻一直只有個題目,不時地敲打著我的神經。前不久,潤青的散文集要出版,囑我寫個序,我二話不說就答應,並且滿懷歉意地說,尚欠她一篇茶文呢。序寫了,茶文卻依舊沒有寫好。其實,不是我不想寫,也不是「岳西翠蘭」茶的味道不好,我本是不能負債之人,無論文債或者其他,每有負之,總會輾轉反側不得安寧,時間愈久,不安之心愈重。這原本該是動力,卻無形中成了一種壓力,讓我徒自焦急。

讀到喜茶女子的話時,我的眼睛頓時亮了,似乎心裡的那盞燈被她點燃,一下子看到了光明。其實,喝茶本是一種態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喝法,為什麼我一定要弄出些講究或誘人的噱頭呢,超出喝茶人的所需來談茶,不正是壞了茶的自性嗎?而我喝茶本來就喜歡自然為之,沒有太多的講究,為什麼要讓自己喝得不自在呢?這也讓我想起潤青當初對我說的話,她只是要我感覺茶還可以就寫,偏偏我想得多了,無形中給自己添包袱,自受其累,也應了開頭的那句「茶是最美好的緣分,也是最美好的負擔」。

想想,潤青寄的應是當年的新茶,因為我收到時剛進入五月。茶為盒裝,深綠色鐵皮盒上有著名書法家沈鵬書題的「岳西翠蘭」四字,另附了該茶的簡介。其實,在喝茶之前,我一般不會注意這些俗事,喝茶而已,還未喝茶先受約束,往往很難真正喝出茶的味道。茶多為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芽葉自然相連、色澤翠綠、質地鮮嫩;芽上有白毫顯露,入鼻有淡淡的花香味;茶葉的形體頎長,用蘭花形稱之的確不過分。

喝茶時只需注入溫度適宜、適量的開水,不一會兒,杯中的茶葉便慢慢地舒展。

水中的岳西翠蘭是美的,值得欣賞,且又令人感慨的。一個女子睡醒後的姿勢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是伸懶腰、是蹬腿、還是翻個身揉揉眼睛,或者美目流盼?對於岳西翠蘭的形容,我稍顯遲疑,似乎覺得以上的描述顯然是不適宜的,岳西翠蘭是靜的,睡著時靜,醒來了依舊靜,以致連其嫩香也是靜的。

隨著茶葉的顏色一點一點地在水中洇染,湯色漸漸有了淺黃的改變,繼而一點一點地加重,慢慢有了綠意,茶葉也盡乎舒展開來,有了些許的豐潤。此時,端起茶杯,輕輕搖了一下,只一下,所有的茶葉突然完全醒過來了,一個個扭著腰身,翩翩舞了起來,或翻轉,或輕旋,身形之美令人感慨。

待水再次靜下來時,茶葉又都恢復了原先的寧靜,它們或佇立杯底,或懸身杯中,一芽者有如踮著腳尖,靜止了的芭蕾舞者,獨自凝思;一芽一葉者又彷彿弄影的女子,顧自憐惜地盯著身體最柔軟的部位,如癡如醉;一芽兩葉者則如低翔的燕子滑過水面時,那般澹淡,悠然自得!

岳西翠蘭的湯色是令人心曠神怡的,淺綠明亮,柔婉澄明,在透明的水晶杯裡,茶葉底部的嫩綠也被滋潤得格外誘人,變得翠綠鮮活,到此時,嫩香已變得醇濃起來,似乎真的有了蘭花香味。

端杯,淺嗅,那股既醇厚又清高的氣息瞬間沖入鼻中,直抵腦部,令人精神為之一爽。幽幽一啜,將茶湯在口中含了,輾轉回味之後,緩緩咽下,那微微的苦、輕輕的甜、悠悠的香,在口齒間也自成朵成朵地舒展開來,那味兒一時半會兒不會散去的。此時,如果是盛夏,你會猛然發覺,渾身上下的毛孔都自然地一一打開,一絲一絲地向外拔著涼涼的氣息。當然,那其實是體內的熱量,只是經茶一催,不由自主地紛紛向體外湧去罷了。

幾口茶下肚,茶味兒就越發地濃了,身體的感覺也越發地輕鬆起來,待一杯茶水飲盡,你會發現那些停留在杯壁上,或堆積在杯底的茶葉,一枚枚既帶著水意又滿含著無辜的表情,甚是婉約動人,似乎在怨我不懂得憐香惜玉,不知道只有把它們放入水中才是最深刻的愛。

於是,忍不住注入新水,原本趴著的茶葉又剎那間頓失萎靡,一片片已經完全展開的葉子,半沉半浮地置於杯子的中部,像一個個身材修長又略顯豐潤的女子,盡情地展示出屬於她們的風情與佳容……

說起把岳西翠蘭想像成女子,我就會想起作家胡竹峰的散文《翠蘭閒筆》,裡面有「翠蘭真是一個好名字,岳西方音不甚悅耳,然翠蘭二字,卻說得纏綿細膩,柔和動人。翠字發聲乾脆,像豫劇唱腔,戛然而止中透出歡快,蘭字吐音柔美,有些昆曲的味道,好像演奏鋼琴後的餘音,如同彈撥吉他後的輕顫。聽在耳裡,頗讓人有些癡,眼前彷彿有一俏丫頭依門而立,笑吟吟地回眸,雖不是風情萬種,卻讓人腦門一新」。胡竹峰不僅是個喜歡把茶當成女子的人,比我更厲害的是,他還通過岳西方言的發音效果把翠蘭寫活了。可惜,我沒聽過岳西人讀這兩個字的發音,潤青和我說茶時,用的是普通話,不過比較夾雜,聽不出什麼音來。我不禁有些欽佩起胡竹峰來,如若他是岳西人,可見他對岳西的愛之深,如若不是,我只能說那是他對語言運用的天賦了!

一遍兩遍三遍,一杯兩杯三杯,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轉眼間,一盒茶葉已盡入我的腹中,可我直到這時才開始留意起這個茶來:「岳西翠蘭屬綠茶類特種烘青茶。其主產地為綿延千里,風光秀麗的大別山主峰區——岳西縣,該縣境內千米以上高峰一百一十九座,森林覆蓋率73%,為全國生態示範縣。縣內茶葉早在宋代就入貢長安。境內所產黃芽茶、蘭花茶、天柱茶、閔山茶,自古聞名。岳西翠蘭的前身即是蘭花茶,此茶對鮮葉採摘要求非常嚴格,一律在穀雨前後開採,精選優質茶區茶樹上的單芽、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的鮮葉,經殺青、整形、初烘、攤晾、炭火複烘等工序精製加工而成。產品形似蘭花、翠綠鮮活、清香持久、回味甜醇,宜品啜、宜欣賞、宜飲宜贈。

作為全國新十大名茶、國賓禮茶的岳西翠蘭,因其多產自八○○ ~ 一○○○

米原生態高山茶園,日照充足,降雨量平均,地力豐沛,含有大量有機質,茶氨酸和維生素 C 含量豐富,不僅能生津止渴、醒腦明目,還有清熱、利尿、消積、解毒之功效。」

看了這些,我就不得不說自己起初飲岳西翠蘭時鬧的笑話。初泡岳西翠蘭時,我仍按平常之法將茶葉泡了,然後蓋上,過了會兒再看,發現茶葉全黃了,沒一點翠的影子,茶水自然也不是碧綠色。啟蓋,茶香倒是有了,茶湯卻極苦澀,弄得我大感不解。之後查了資料,才發現此茶不宜開水直沖,更不用一次加滿一杯水,這樣不僅會把茶葉燙黃,還易把苦味逼出來。泡此茶最好用度溫開水浸沒茶葉即可,不用蓋,也不用泡太久,泡一遍喝一遍最好。

還好,我沒把這個事告訴任何人,只是對岳西翠蘭的認識更深了些,覺得這種茶雖嬌,卻挺有特點。

說到這裡,我似乎也明白了為什麼一定要到今天才能寫作岳西翠蘭,正是因了那幾番的經歷,我才真正地認識了這款茶,從而也認識了自己待茶的方式,知道喝不同的茶要有不同的方法。從接觸到認識一種茶,就像從接觸到認識一個人一樣,不僅要有一定的緣分,還要有一定的修為!

岳西翠蘭,是否,這也是我一定要這麼久才得以寫你的一種啟示呢?

Top

和一棵樹做朋友

樹是人類的朋友。樹木能調節氣候,保持生態平衡;樹能防風固沙,涵養水土,還能吸收各種粉塵;樹林能減少噪音污染,樹木的分泌物能殺死細菌。 

如何才能和一棵樹做朋友呢?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其實和一棵樹做朋友並非容易的事情!

曾經讀過一段文字:「美國是一個對樹很重視的國家,他們在《森林保護法》中規定:『不得傷害、虐待樹木,違者受罰。』有一次,一個叫丹尼爾的人把自己的一輛自行車用鐵鍊鎖在樹上,鐵鍊擦破了樹皮。有人發現後,向有關部門舉報。有關部門調查後,給丹尼爾送來一份處罰書,要丹尼爾給樹道歉,並處以十美元的罰款。丹尼爾交了罰款,然後來到被他弄傷的那棵樹跟前,抱著樹說:『樹啊,我對不起你,你是我的好兄弟,你吸進二氧化碳,把氧氣送給我們,你還為我們遮陽擋雨,而我卻虐待了你。我知道錯了。我真誠地向你道歉。我發誓,我今後再也不會犯這樣愚蠢的錯誤了……』丹尼爾的道歉言行,不但教育了他自己,而且也教育了圍觀的人,人們被丹尼爾的言行打動了,都為丹尼爾鼓掌。」

我在鄉村出生長大,記憶裡的樹像兄弟姐妹樣熟悉。我愛沉浸於往事,凡讓我滿懷深情和眷戀的事物,總會對我的認識產生影響。像這個故事,不僅深深打動了我,也讓我充滿憂思,我們怎能對樹帶來的感受無動於衷呢!

在我們國家,法律有些時候也會形同虛設,不能成為有效阻止一種行為的武器!當然,這在很多國家都是不爭的事實,甚至更為變本加厲,只是我無法忍受這種行為!在很多人眼裡,自然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每當看到一種資源消耗殆盡時,就會寄希望於下一種。但是,當我們仔細地觀察大自然的運作,就會發現並沒有哪種資源可以無窮無盡,所以我們等來的往往是不堪記憶的災難,是怨天的憤慨和無愧的責罵!

我們對自己的行為有過反思嗎?有誰真正地理解過一棵樹,把樹當作自己的朋友,接受樹的聲音,走進樹的心靈,傾聽它們的話語?其實,和一棵樹做朋友不僅是件簡單快樂的事情,並且還非常有意義!

我愛樹。印象裡,最忠實的樹莫過於刺槐,在一些文章中刺槐幾乎是故鄉的代名詞。但是,我寫得最多的卻是童年對它的傷害。童年的無知無可厚非,我這麼說並不是為自己所犯的錯誤進行辯解,我不怕暴露自己的劣跡,像刺槐不怕暴露自己的刺。我喜歡刺槐的氣息,深厚,有些像父親的味道,堅硬的木質和不屈的性格也是。刺槐的花香極清,正是它讓我認識了事物的不同風格。每年五月,那些仿如風鈴的槐花,讓整個鄉村都沉寂在一種透明的清香裡。正是因為這些花兒,我不止一次傷害了刺槐,但是,在那些艱難的日子裡,吃的傷害不足為怪,一頓鮮美的槐花粥或槐花菜,已是極奢侈的美食了。刺槐作為往事裡最深刻的一件,我愧疚自己的行為,也感謝它的慷慨。

鄉村最美麗的樹應該是梧桐,我一直把她碩大的葉子比喻為傘,淡紫色的花是倒懸的燈盞。梧桐的花香也是淡淡的,若有若無的感覺。梧桐的木質很脆,生命力卻極強,生長的速度極快,故鄉曾作為經濟林種植過。梧桐的美麗是因為它可以招來很多美麗的鳥兒,像「種得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在故鄉的梧桐樹上,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看到鳥兒築下的巢。鳥兒是鄉村最優秀的歌唱家,它讓鄉村的生活充滿了活力。而梧桐也讓我把喜愛的鳥兒捉進自己的童年,儘管這並不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

最優雅的是梨樹,梨樹像君子,謙謙不語,「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我喜歡梨花,白色的梨花總給人一種素潔而優雅的感覺,而最動人的句子則是「梨花帶雨」,那種形容尤為讓人感慨。我喜歡梨樹,更主要的是我曾經親手植過一株,如今依舊每年給我們家帶來一樹沁甜心肺的果實……

所有的樹在為我們提供養料和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給我們心靈以溫暖的撫慰!所以,每一棵樹都是值得我們敬畏和熱愛的,可是,我們對樹做了些什麼呢,在我們的認識裡,種植似乎就是為了砍伐……

和一棵樹做朋友吧,樹雖然不是人,但樹和我們一樣有著生命。作為少數生存比人類久遠的生物之一,作為對人類環境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樹,我們需要和它做朋友,認真對待它們的生命。很多時候,我們只有把自己看成一棵樹,才會看到平時不能看到的東西,對於擁有那些平時不能看到的事物是幸福的事情,而幸福值得永遠珍惜!

Top

艾草

Aicao.jpg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由Magnus Manske上傳

艾草,菊科,艾屬,多年生草本。別名冰台、香艾、艾蒿、灸草、醫草、黃草、艾絨。莖直立,圓形有棱,外被灰白色軟毛,葉片卵狀橢圓形,頭狀花序,花色因品種不同。瘦果長圓形,有毛或無毛。《本草綱目》: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全草有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濕之效。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可平喘、鎮咳及祛痰、止血及抗凝血、鎮靜及抗過敏等作用。艾草的香味還具有驅蚊蟲的功效。 

「清明不插柳,變成老黃狗。端午不插艾,變成老白菜。」這句童謠我迄今還能記得,從這個童謠裡也可以聽出我們故鄉一些鄉風俗事。無論清明時節的插柳,還是端午節的插艾,這些習慣都是故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期盼。

艾草在我的記憶裡印象尤為深刻,記得每年端午一到,姥姥都會掐來幾棵艾草,和另外幾種草或樹的葉子在開水裡煮了,然後為我們洗澡,說這樣整個夏天我們就不會因蚊蟲的叮咬而生瘡癤。

不知道是否因為那些艾的緣故,直至我長大之後離開鄉村,身上真的從來沒有起過瘡癤。艾草也叫艾蒿,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香,可以入藥,內服可做止血劑,艾燃燒的煙能驅蚊蟲。這是辭書上的解釋,在我最初的印象裡,艾只是一種香草,故鄉人家的田園裡幾乎都栽有這種植物。艾長相普通,草梗空空且身體挺直,與所有長在民間的草沒有任何不同。也許正因為如此,它才讓我覺得更為親近,像樸實純粹的鄉親容易接觸。

辭書上還說艾可以做成艾條或艾柱,用以作灸。起初我也並不懂得灸是怎麼回事,直到那天我在妻姐家裡看到它祛病的過程,看到被灸之人的快慰與感激,才恍然大悟,原來一切就是那麼簡單。

行灸的人是妻姐的婆婆,一個善良的老中醫,她一生都在做著治病救人的事,她不僅醫術聲名在外,治癒的病人更是數不勝數。在他們家的牆壁上我看到過許多天南海北人送來的錦旗、感謝信和牌匾,甚至還有一個外國人,那個外國人的名字我記不得了,只記得他寫的是英語,儘管那些字不能稱為書法,但他的感激之心很容易就可以體會。

我在那兒做過針灸,親歷了她下針和施灸的過程。她的動作已經遲緩許多,但仍很靈巧、準確。妻姐曾多次談起老人免費治療病人的事情,我也聽老人說過,施灸用的艾柱都是些民間的東西,不過費點功夫而已。老人已經八十多歲,對待病人的心讓我每回想來都倍為感動。

現在的醫院裡還有誰在使用艾草做成的灸柱呢?艾草,屬於民間的艾草,就像來自民間的中醫,沒有誰可以改變你們的性情,像愛,是瞬間也是永恆。

Top

薄荷

800px-Mint-leaves-2007.jpg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由Khamtran上傳

薄荷,別名人丹草、蕃荷菜。為唇形科植物蒲荷的地上部分。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方形,有分枝,具倒生柔毛,全株有香氣。葉對生,披針形、卵形或長圓形,邊緣有細鋸齒。輪傘花序腋生,苞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有緣毛。花萼鐘形,花冠青紫色、淡紅色或白色。小堅果卵形。花期 8 ~ 10 月,果期 9 ~ 11 月。含揮發油,油中主要為 I -薄荷醇, I -薄荷酮及薄荷酯類等。性涼,味辛。主治宣散風熱,清頭目,透疹。用於風熱感冒、頭痛、目赤、口瘡、風疹、胸脅脹悶等。

說起薄荷,我的眼睛就會有受刺激的感覺,辛辣而酸澀……

薄荷,亦稱蘇薄荷、魚香草,唇形科薄荷屬,多年生草本,植株高 30 釐米 ~ 60 釐米,秋季開花,花唇形,紅、白或淡紫色。在中醫藥中用途甚廣,以莖、葉入藥,性寒,味辛,具有解表、散風熱的功能。

這些內容是書上說的,我並不知道它具有的這些用途,在我印象裡,薄荷只是一種人工種植的藥草。我之所以對薄荷印象深刻,不僅因為故鄉有過提煉薄荷油的歷史,更因為我在提煉薄荷油的過程中經歷的讓我一生無法原諒自己的事情。

提煉薄荷油的工藝過程很簡單,只需要兩三道工序,比如一個用來蒸放薄荷的水泥池子,一個看上去有些像煙囪的大鐵蓋子,再有就是燒火灶口和出油的孔。當然,這些都不值得一提,讓我無法忘卻的是煉薄荷油的那對男女,男的是村裡的會計,已經結婚。女的是外村人,是鄉里派來的技術員,不知道他們在什麼時候產生了感情,也不知道我和一個小夥伴又是怎樣發現了他們在熬煉薄荷油時發生的不端行為。那時候我們小,什麼事情也不懂,不知道把看到的東西說出去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我們也曾發誓不告訴別人,嘴巴卻像蓋著薄荷池的蓋子,沒有什麼可以捂住。

女的被處分並在眾人的責罵中離開了村子,男的被撤了職還扣了工分。那時候被處分和撤職是什麼滋味,我不說也有很多人知道。如今想來,他們其實也沒做什麼,只不過話一傳到好事者的耳朵裡就一切都變了……

「一個人做了錯事還能耿耿於懷,相信他並非無可救藥之人。」許多年後讀到的這句話,讓我的心稍感輕鬆。事實上他們只是在同一間屋子裡牽了牽對方的手,只是那是個任何事都無法釋清的年代。無法說清的還有更多的事情,真的。

薄荷,主治外感發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用莖、葉煎湯薰洗,可治各種皮膚濕疹、漆疹……

這是一種多麼好的草本植物呀,可是每當我想起它,就會覺得剌剌的,眼淚就會忍不住地流出來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拈花惹草:姚瀟語和他的植物世界

 

2016台北國際書展只要來秀威攤位出示下方折價券,就能享有購書優惠唷!請在結帳時將本網頁秀給服務人員,也可以下載到手機裡備用喔:) 

折價券-10x15cm-01.jpg

分享: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11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