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槲與槲寄生

首頁圖來源:yandai
封面大圖來源:jill111

槲(hú),殼斗科櫟屬的高大喬木。槲寄生,常綠小灌木,檀香科槲寄生屬。槲寄生奇樹也!非一般的灌木,乃是可以凌空寄生在槲身上的灌木!

先簡介一下槲。槲位於櫟屬,什麼是櫟屬?櫟屬其實大家再熟悉不過了,該屬有600多個種,它們統稱為櫟樹,又名柞樹、橡樹。談到橡樹大家總該明白了吧,它的果實―橡子乃是「朝三暮四」的猴子的最愛,而它的葉子―橡樹葉(柞樹葉)乃是柞蠶的最愛,可以養蠶的。

那麼槲寄生呢?且聽我娓娓道來。槲寄生其實不單可以寄生在槲身上,它可以寄生在櫟屬、蘋果屬、楊屬、松屬的各種樹木上,神通廣大,擾亂眾生。不過,相較於菟絲子等天生妖孽,槲寄生對宿主的危害可以減半,因為它是半寄生的,一半兒的養分由它的綠葉生成,另一半兒養分由宿主那兒敲骨吸髓。

槲寄生的形態有點像個鳥巢,尤其是當它寄生在落葉樹上,到了秋冬之時,那個「鳥巢」就再明顯不過了,乾枯的宿主枝條會襯得黃綠色的槲寄生無處遁形,導致「槲寄生之心,路人皆知」。

槲寄生是憑什麼凌空寄生的呢?因為它的根可以一頭紮到宿主的莖裡,牢牢地固定住,迫使宿主結成牢不可破的聯盟,當然宿主是不情不願的,但是面對槲寄生的死乞白賴,宿主只有乖乖就範的份兒。

不過還好槲寄生體形纖巧,高大的宿主完全可以承受。槲寄生身長30~100釐米,它的莖由下到上有叉狀的分枝,它的葉子是倒披針形的,對生在枝端。早春,槲寄生會開出淡黃色小花兒。秋天,槲寄生則會結出或白或黃的漿果,內含一顆種子。這漿果的果肉黏糊糊的,黏到什麼程度呢?黏到令鳥兒心煩。

鳥兒喜歡吃槲寄生的漿果,不過吃完了果肉,種子會黏到鳥喙上,怎麼甩都甩不掉,鳥兒急得發瘋,牠就會在樹枝上刮呀擦呀,直到把那黏死人的種子刮到枝條上。小鳥可沒想到,牠已經為槲寄生播下了希望的種子到宿主樹上啦!

這種刮刮擦擦的憤怒鳥以黑頭鶯為代表。還有一種鳥叫槲鶇(dōng),牠的個頭和嗓門兒比黑頭鶯大多了,牠也喜歡吃槲寄生漿果,可是,槲鶇吃漿果是囫圇一口吞不吐子兒的,牠並不能消化果肉裡的種子,種子在槲鶇體內觀光一周,隨鳥糞排出來,運氣好的話,正好黏在樹枝上,這樣槲鶇也幫槲寄生播了種。

大家看,大自然就是這麼奇妙!

不過大家可要小心了,鳥兒可以隨便吃槲寄生的漿果,不代表人也可以隨便吃。事實上,槲寄生的果子和葉子含有對人體致命的毒素,如果大家採到結了果的槲寄生,千萬不要亂吃,也千萬不要亂放―尤其不要讓小孩子夠得著!

ilex-233654_1280.jpg

●槲寄生的果實。圖片來源:Kapa65

西人過聖誕有許多有趣的節目,其中之一就是妝飾聖誕樹。聖誕樹的頂端要立一顆星星或一個天使,以下則密密麻麻地綴有彩燈、彩帶、氣球等,在英語國家,常常還要掛上槲寄生。為什麼要懸掛槲寄生呢?

這個是源自羅馬的傳統,羅馬人認為槲寄生象徵著和平,「槲寄生下泯恩仇」,就算是兩個仇人在槲寄生下巧遇,他們也得捐棄前嫌握手言和。不過這個傳統慢慢嬗變了,變到現在槲寄生就由和平枝變成了情侶枝:月上聖誕樹梢頭,人約槲寄生巢下,柔情蜜意香甜吻,此愛綿綿纏一生。

甚至,有些地方的聖誕習俗是,你可以守在槲寄生下任意索吻,而被索的對方是不可以拒絕的!―居然有這等好事,真叫人心嚮往之!

不過,槲寄生與親吻的交織纏綿,也可能來自北歐神話。神話是這樣講的:天父奧丁獨眼龍,天后愛神芙麗嘉,生了一對孿生子,光明善神巴德爾,黑暗惡神霍德爾。明神一日作噩夢,夢見自己慘遭戮。天后惶恐失愛子,勒令天下發誓詞,無論生靈與武器,不得傷害光明神。

上窮碧落下黃泉,唯獨輕看槲寄生,嬌嬌柔柔槲寄生,怎能傷我大明神?天后冰心小釋懷,懇請眾神驗誓言。千百神器斬明神,雷神之錘永恆槍。刀槍不入大明神,氣定神閒鐵布衫。天后見了眉花笑,不想激起邪神妒。邪神洛基奧丁弟,平生最愛惡作劇。眼見明神風光好,眉頭一皺耍詭計。

邪神化為女兒容,娉婷拜訪天后宮。花言巧語吐蓮花,趨奉天后套近乎。天后不慎吐真言,槲寄生兒未盟誓。美女洋洋得意去,便是興風作浪時。采切一枝槲寄生,挑唆盲眼黑暗神,「黑暗大神我愛侄兒,你朝那兒射一箭,那兒有個大妖怪,唯有你能降伏他。」

邪神攙扶黑暗神,瞄準明神施暗箭。琴弦一錚鳥悲鳴,槲寄生兒挾恨飛。綿軟細枝若倚天,例不虛發明神心。雪白長袍飛紅濺,飛紅更襯袍子白。

明神身死日無光,世界變成黑窟窿。天后曉知淚潸然,機關算盡終無奈。天神企劃扭乾坤,遣使黃泉求冥娘。冥娘赫爾洛基女,猙獰恐怖亡靈主。聽說要救大明神,得意洋洋開條件:若能有生與無生,皆為明神掉眼淚,老娘就令他復活!

眾神約定傳四方,請君共救大明神。天下萬物愛明光,淚水紛紛化朝露。只有一個女巨人,人說她是洛基變。巨女住在地底下,揚言她無需光明。女人不哭無奈何,明神只好做亡靈。天神震怒查真相,東窗事發見洛基。洛基奧丁我義弟,何以兩番害我兒?

眾神會審議他罪,議得終身坐囚牢。手銬腳鐐赤裸身,邪神受縛受磨折。頭頂毒蛇吐毒液,一滴一滴無絕期。邪神賢妻西格恩,不離不棄愛夫君。夫君罪愆不可赦,唯以銀盆接蛇滴。

須臾蛇液滿銀盆,愛妻只好倒掉它。白駒過隙一秒鐘,毒液滴到洛基臉。蛇毒酸蝕不可敵,邪神慘叫痛難忍。淒厲哭泣巨身顫,招致人間動地震。慘慘戚戚黑煉獄,直到諸神之黃昏。

好了,這就是此節神話的大致梗概。順便說一句,北歐神話的結尾,「諸神之黃昏」頗為波瀾壯闊,「黃昏」者,日暮途窮是也,就是說連諸神都走到了末路。事情是這樣的,洛基的三個妖怪兒女:巨狼芬裡厄、大蛇耶夢加得、冥娘赫爾(媽媽都是女巨人,也不知道是怎麼生的)要造天界的反。他們都是實力強悍的大妖怪,他們救了他們的爸爸洛基,裹挾著一大幫中妖怪小妖怪巨人向天宮發動進攻,最後大家拼了個同歸於盡,天父奧丁、雷神索爾、邪神洛基、妖怪兒女什麼的全都戰死了,最後僅存的只有奧丁的兩個兒子、索爾的兩個兒子,還有兩個人(當然不是亞當和夏娃),他們重建了新世界。

印歐文化同源,這個「諸神之黃昏」,倒是很像我們中國人很熟悉的印度人的輪迴觀。

可是,這些東西和槲寄生,和親吻有什麼關係嘛?槲寄生明明是殺害光明神的武器,怎麼又成了愛神的信物呢?是這樣的,前面所講的是北歐神話的諸多版本中的一個,那麼還有一些版本是這樣講的,天后芙麗嘉求爺爺告奶奶又把光明神巴德爾治好了,治好了以後她就很感激很開心啊,包括槲寄生她也不恨了,因為槲寄生畢竟只是執於人手的武器嘛,它和黑暗神都是武器,洛基才是真正的兇手,何況是天后的輕視才造成了那一幕慘劇,所以,天后決定再也不要輕視槲寄生了,她要重看槲寄生,她發誓,無論誰站到槲寄生下,她都要給那人一個親吻。芙麗嘉是愛神,愛神如此,凡人當然要有樣學樣了。

所以,在槲寄生下親吻,雙雙可以得到愛神的祝福,美妙的愛情地久天長。

好了,槲寄生是愛情枝,可是,它還是辟邪枝呢。西方人常常將槲寄生吊在房內或門口,相信這樣就可以驅除厄運、保佑家人。這就好比中國的桃木,中國人將桃木劍、桃符掛在門口辟邪驅鬼。如此看來,中西文化,很有異曲同工之妙嘛!

網路才子蔡智恒寫過一部愛情小說《檞寄生》,看官請注意,他用的是「檞」(xiè)不是「槲」(hú),他是不是用錯了呢?依我來看,「槲寄生」更專業更準確,但是「檞寄生」也可以接受。這是為什麼呢?你不是在為才子諱吧。

非也非也。前文講過,「槲」是櫟樹類,那這個「檞」是什麼呢?「檞」是古書上所講的一種松心木,松樹類。槲寄生呢,前文也講過,它不但寄生在槲身上,還能寄生在其他櫟屬、蘋果屬、白楊屬、松屬的身上。所以啊,寄生在槲身上的是名副其實的槲寄生;寄生在其他櫟屬身上的,非正式自然點可叫它「櫟寄生」;寄生在蘋果屬的,可以叫它「蘋果寄生」;寄生在楊屬的,可叫它「楊寄生」;寄生在松屬的,可叫它「松寄生」或者「檞寄生」了。當然,學術上還是該叫它約定俗成的「槲寄生」為宜。

大家再想想,聖誕樹不就是用的松樹或樅樹嗎?它們都是松屬的,那麼聖誕樹上掛的槲寄生,當然可以叫「松寄生」、「檞寄生」了。

其實對於這兩個寄生,蔡才子也有自己的一番分曉,他說,「槲寄生槲寄生,胡寄生?又何必要寄生呢?檞寄生檞寄生,謝寄生?懂得感謝被寄生的植物,應該是對的吧。」到底是才子,這個解釋蠻詩意的。

接下來,再介紹一下槲寄生的親戚六眷吧。槲寄生位列檀香目。檀香目中大多都是半寄生的植物,一半的養分自己光合,一半的養分取自宿主。檀香木中比較知名的有桑寄生和檀香。

桑寄生和槲寄生長得蠻像的,兩者的區別,最明顯的就是宿主不同了,槲寄生的宿主是櫟屬、蘋果屬、白楊屬、松屬,桑寄生的宿主則是桑樹、槐樹、桃樹、李樹、荔枝、龍眼等。

至於檀香呢,它是一種常綠的小喬木,高度4米到9米。看它高高大大的,可也是一種半寄生植物,不過它是不能像槲寄生桑寄生那樣凌空寄生的,它寄生的方法是根寄生,就是將根上的小吸根紮到別種植物的根裡,暗爽地吮吸。不過,檀香雖然擅長這種吸星大法,它還是盜亦有道有節制的,一般來說,它對宿主的吮吸是細水長流,只是令其營養不良,而不致造成致命的傷害。

檀香身上最珍貴的是檀香木,檀香木可以雕成精美貴重的木藝,也可以用來焚香,那個香氣,極為優雅動人,足以令心情舒緩,令心境空靈,最適合我等七情六欲恣肆的凡人了,有機會可要一試。

Top

睡蓮非蓮花

蓮花,又名荷花、芙蓉、芙蕖,雅名「花中君子」,屬於蓮科。睡蓮,又名小蓮花、子午蓮,昵稱「花中睡美人」,屬於睡蓮科。由此看來,君子美人殊非同類,可是,她們究竟有何種微妙的區別呢?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為兄先談談蓮花吧。為什麼叫「蓮花」?《說文》說蓮是「芙蕖之實也」,也就是蓮子,那麼孕育蓮子的花,當然就是蓮花了。為什麼又叫「荷花」?荷就是負荷,荷花負荷了什麼?纖纖的荷莖上,要麼頂著一張大荷葉,要麼頂著一朵大荷花,這樣還不能叫負荷嗎?所以蓮花也叫荷花。

那為什麼又叫「芙蓉」呢?芙蓉其實有水芙蓉、木芙蓉兩種,水芙蓉才是蓮花,木芙蓉乃是芙蓉花。現在談到芙蓉呢,一般是指木芙蓉,但是偶爾也會指水芙蓉,比如李白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比如《離騷》中的「製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之所以芳名為「芙蓉」呢,李時珍的解釋是「敷布容豔」,就是「打扮得很嬌豔」,私心想來,水芙蓉也好,木芙蓉也好,的確都挺嬌豔的,不過水芙蓉清麗,木芙蓉濃豔,她們的嬌豔還是有所不同的。最後「芙蕖」呢?芙蕖帶著三點水兒,是專指水芙蓉的。

蓮花的花蕾亦有一個別致的美名「菡萏」,菡萏也挺漂亮的,猶如一團尖尖的火焰,或一個聖潔的處子,俏生生地立在端頭。菡萏開了,才見蓮花。

蓮與中國人的生活是緊密相連的。蓮的泥莖就是「蓮藕」,嫩藕可以清炒,老藕可以煨湯,均有滋補養顏的妙效。蓮的果實就是「蓮蓬」,蓮蓬是個倒圓錐形,上端是個小圓盤,盤子裡長了許多小眼睛,這就是「蓮子」了。要吃蓮子,就得將它從蓮眼兒裡摳出來、剝皮,生吃都可以的。蓮子也可以煮熟、搗爛、拌糖,這樣就製成了「蓮蓉」,蓮蓉可以用來做蓮蓉包、蓮蓉月餅、蓮蓉湯圓、蓮蓉糯米糰等甜食,別有一番蓮子的香味兒。

中國人是很喜歡蓮花的,有詩為證。曹植的《芙蓉賦》有云:「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看來在陳王的眼中,蓮花是最有靈性的花朵。再如樂府詩《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採蓮採蓮,多麼快樂啊,不但人很快樂,魚兒也覺得很快樂,可是人若不愛蓮,怎麼能體味到魚兒的快樂心情呢?

lotus-215460_1280.jpg

●圖片來源:razabar

曹寅《荷花》有云:「一片秋雲一點霞,十分荷葉五分花。湖邊不用關門睡,夜夜涼風香滿家。」你看古人多風雅啊,他們可以細膩入微地去領略那一種淡淡的自然之美,去享受那一種微妙的自然之趣,生活在喧囂紅塵的現代人,有時候是不是也該拋開心中的喧擾和手中的高科技,稍微去融入一下自然呢?那樣你一定會更快樂!

談到蓮花呢,還有一個人不能不提,他就是北宋的周敦頤,其名篇《愛蓮說》我們中國人可是如雷貫耳、耳熟能詳,其名句有云:「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一個名句啊,滿滿都是正能量,每當中國人遭遇到濁世和亂世,就會拿這句話來勉勵和潔淨自己,見賢而思齊,蓮花就是這個賢者吧。

北宋的林逋和周敦頤有點兒相映成趣,林逋生於967年,周敦頤生於1017年,他們正好相差50歲。林逋終其一生不仕不娶,晚年隱居於西湖之孤山,最愛的是梅花與仙鶴,故以「梅妻鶴子」揚名於天下,他的詠梅詩清麗而典雅,留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名句。周敦頤呢,則以愛蓮著稱於世,亦留下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名句。大家看,這兩位是不是挺像的?

好了談回蓮花吧。中國人喜愛蓮花看來是毫無疑問的了,但是這喜愛的程度,未必可以進入中國人心目中芳草譜的前三名,周敦頤不是孤芳自賞地說道,「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所以,以歷史的眼光來看,中國人最愛的是牡丹。從唐朝開始,牡丹便已貴為東土的花王,慈禧太后秉政之時,牡丹更是被欽定為大清的國花,象徵帝國的祥和與華貴。由此可見中國人的牡丹情節。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啊,最喜歡蓮花的應該是印度人。印度的國花就是蓮花,印度的宗教也特別青睞蓮花。在印度擁有十多億信徒的印度教認為,創世之神是梵天,但是梵天不是基督教的上帝,上帝是自有永有全知全能的,梵天不是全能的,也不是自有的,那末梵天是從哪兒來的呢?他是從蓮眼裡生出來的。

那末未有天地之先,怎麼會有蓮花呢?其實印度教有三位大主神,除了創世之神梵天外,還有維世之神毗濕奴,毀世之神濕婆,未有天地之先呢,大神毗濕奴靜靜地躺在一條千頭巨蛇的身上,忽然從他的肚臍眼兒就生出了一朵蓮花,忽然蓮花盛開了,裡面端坐著梵天,梵天出世後就創造了世界。

大家看,在印度人的心目中,蓮花生梵天,梵天創世界,所以蓮花對於印度人是不是很重要?

蓮花不但在印度教中很重要,在佛教中也很重要。為什麼呢?因為佛眼看蓮花啊,出於淤泥而不染,渾如欲望之汙水上啊,看破了紅塵看見了如來,蓮花的氣質挺符合佛教的價值觀的。事實上,蓮花也是佛教的標誌之一,大家熟悉的如來佛、彌勒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不是常常端坐著在一個「蓮花寶座」上?

《西遊記》裡大鬧天宮的故事,大家應該歷歷在目吧,孫悟空在天庭恣意混鬧,天兵天將都奈何不了他啦,玉帝眼看皇位不保啦,於是只好請來西天佛祖,佛祖將悟空壓到了五行山下,這一壓就是五百年,直到唐三藏西天取經,路過此地救了悟空。可是這中間有個細節大家注意到沒有,就是悟空剛被壓到山下時,玉帝正給如來開慶功宴之時,有個靈官驚慌失色地跑過來匯報,「不好啦,那大聖伸出頭來了!」看來大聖就要逃出樊籠、二次革命了,如來卻早已料到此著,他不慌不忙從袖中取出一張早已備好的、寫著「唵嘛呢叭咪吽」的帖子,命阿難貼到五行山頂,結果那帖子一貼,大聖便動彈不得了,只好乖乖被壓了五百年。不過問題是,那個帖子怎麼會有那麼大的威力?如來佛的加持當然是一個原因了,另外,這六個字的咒語也蠻厲害的。「唵嘛呢叭咪吽」被稱為佛家的「六字真言」,如來佛有云:「此六字大明陀羅尼,是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微妙本心,若有知是微妙本心,即知解脫。」觀自在就是觀世音,所以這六個字啊,乃是觀世音菩薩所體味到的無上妙法,你若也能體會到呢,那就解脫了、大徹大悟了。「唵嘛呢叭咪吽」當然是梵文音譯,若是意譯成漢文,則是「妙自蓮花生」,原來觀音菩薩的微妙本心,就是從蓮花中悟道出來的。大家看,蓮花之於佛教有多麼重要。西藏人念誦「六字真言」尤為勤奮,因為藏傳佛教的教主被認為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那麼教主的微妙本心,當然要細心體會、勤修苦煉。西藏還有一種極有名的轉經筒,藏人常常邊走邊搖它,為什麼要搖它呢?轉經筒的表面刻有六字真言,裡面則藏有經文,每轉動一圈,其功效和福報就相當於讀了一遍經文,這樣念經可真有效率啊,如果念書也能這樣就好了!

由此可見,蓮花與宗教挺有緣的,其實,蓮花與科學也挺有緣的呢。蓮花為何會「出淤泥而不染」呢?這個叫「蓮花效應」,蓮花和蓮葉的表面有一種非常別致的微觀結構,形如許多「時時勤拂拭」的微小拂塵,令它「不使落塵埃」,所以蓮花、蓮葉都是有著自潔的能力的。蓮葉中的水珠亮晶晶、圓滾滾的十分可愛,猶如水銀瀉地一般,這就是「蓮花效應」在起作用。「蓮花效應」也能應用於生活,納米科學家就從中受到啟發,他們設想,讓布、瓦片、玻璃、油漆等等抹上一層蓮花一樣的表面結構,那些個表面不就也可以自潔了嗎?這真真是個絕妙的主意,可以省掉我們多少事兒啊!

蓮花就聊到這裡吧,下面來談談睡蓮。睡蓮何以芳名「睡蓮」呢?因為她是個睡美人兒,白天開花,晚上閉合,如此來上三次,花兒就會謝掉,果兒則會暗結珠胎。

其實「花中睡美人」可不止睡蓮一個,比較有名的還有合歡樹與含羞草,她們都是豆科含羞草亞科的植物,其複葉上的小葉(如同手掌上的手指頭)也是晝開夜合的,杜甫《佳人》有云:「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合昏就是合歡),就是這個道理。合歡樹和含羞草挺像的,不過也非常好辨認。合歡樹是樹,含羞草是草。另外,合歡只是晚上會「睡覺」,含羞草則不但會「睡覺」,還會「害羞」呢,只要一有風吹草動,或者有人對她毛手毛腳,含羞草就會迅速合攏她的小葉,猶如手掌裡的五指併攏,又如一個美人羞答答地用雙手捂住了雙頰,難怪叫做「含羞草」呢。可是,含羞草看起來柔柔弱弱的,其實她可堅韌了,她的含羞只不過是偽裝。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風雨襲來的時候,含羞草害羞了,小葉子合攏了,被風吹被雨淋的部位就只有那麼一點點了,這樣就可以避開風雨的正面侵襲、躲過一劫了,所以含羞草的適應力是挺強的,她真真是一個外柔內剛的鐵娘子。

下面談回睡蓮吧。「花中睡美人」雖然有許多,但是睡蓮無疑是這些睡美人中的花魁,因為睡蓮是其中最為美麗動人的,徐志摩說,「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此情此景,有沒有打動你的心扉呢?當然徐志摩看到的的「水蓮花」可能是睡蓮,也可能是蓮花,但是睡蓮和蓮花的風韻是一致的,睡蓮更有可能吧,因為蓮花比較大氣,睡蓮則比較小巧一點兒,如果說「嬌羞」的話,睡蓮更顯得嬌羞吧。

法國印象派的繪畫大師莫內最是雅愛睡蓮了,在他人生中最後的十二年,他幾乎只畫一樣東西,那就是睡蓮。他畫了許多美妙又夢幻的睡蓮,這些睡蓮畫啊,自然都是極好的,到今天身價也是極高的,動輒千萬美圓。大家可以在網路上搜索一下這些畫面,真的有一種攝人心魂的朦朧美,宛如李商隱的情詩,「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我想,這一種韻味可能就是印象畫的獨絕之處吧。

480px-Bridge_Over_a_Pond_of_Water_Lilies,_Claude_Monet_1899.jpg

●莫內的睡蓮。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由Dschwen上傳

接下來,將揭開本篇的謎底,睡蓮和蓮花,到底有何異同呢?睡蓮的芳名裡也帶著一個「蓮」字,自然和蓮花是極像的,雙姝在水面上都鋪著圓盤形的葉子,葉子上都開著極相似的重瓣花兒,葉形花形簡直如出一轍,確實挺難分辨的,但是細心觀察,還是可以找到差異的,差異有如下三點:

1.  蓮花是挺水植物,其花和葉都挺出了水面,睡蓮則是浮水植物,她的花和葉都恰恰浮在水面上,有點兒像放大的浮萍。

2.  雙姝的圓盤葉子有區別,蓮葉是渾圓的,睡蓮葉卻有一道小裂縫,從圓周裂到圓心,猶如一個生日蛋糕被切掉了一小塊,或者說一個圓被切掉了一個小扇形。

3.  蓮花個兒大睡蓮個兒小,無論花葉都是如此。蓮花花徑有20釐米,睡蓮只有5釐米,蓮花葉徑有60釐米,睡蓮只有10釐米,一個大氣,一個玲瓏,相差還蠻多的。那麼現在,大家應該不會再弄混了吧。

睡蓮屬於睡蓮科睡蓮屬,其實在睡蓮科中,還有三種挺有趣的植物:王蓮、侏儒睡蓮和芡。下面依次談一談吧。

王蓮,當然就是蓮王,蓮王當然是碩大無朋、氣勢逼人的,事實的確如此。王蓮葉徑闊達一米到三米,葉緣很有特點,垂直上翹的,所以整個王蓮葉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圓形煙灰缸。王蓮葉的支撐力特別強,可以承載一百斤的重量,所以小孩子和趙飛燕是可以坐在上面玩耍的,私心想來,這可真是一種奇妙的體驗,不過你若想要嘗試的話,一定得先做好安全防範。

王蓮何以叫「王蓮」呢?此名來自英文中譯,其英文名是Victoria,就是「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王蓮原產於美洲,維多利亞時期被引入英國,彼時的英國人驚訝於其巨大的體形、濃烈的芬芳和有力的葉盤,覺得她簡直就是水中植物之王,正好與陸上的女王相稱,於是就稱她為Victoria。事實上,維多利亞女王可不是泛泛之王,彼當政之時,英國衝上了世界之巔,成了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可惜在彼時的中國啊,正逢晚清亂世,執政的利益集團夜郎自大又故步自封,竟然一路衰落到「睡獅」的地步,兩次鴉片戰爭,睡獅均不敵英倫獅,此後的甲午、庚子,更是每況愈下,這些事情,都發生在維多利亞女王的任內。

談回王蓮吧,英國人既然稱她為女王,足見其在英人心目中的地位,她的確有一種女王的氣勢。

各種蓮之中,王蓮葉最大,蓮葉也不小,睡蓮葉比較嬌小,葉徑才10釐米,可是,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最小的睡蓮,芳名「侏儒睡蓮」,葉徑才有區區的一釐米,也就是一個小指甲大小,其花兒甚至更小,這麼迷你的睡蓮,是不是很嬌小可人?侏儒睡蓮原產於非洲的盧旺達,一度因為人類活動而幾遭滅絕,幸而園藝家保留了其種子,但是令人頭痛的是,這種子死活都發不了芽,所以侏儒睡蓮一直都不能重見天日,直到2010年,一位英國的園藝家Carlos Magdalena才揭開了個中的祕密,原來侏儒睡蓮萌發時需要二氧化碳的,所以她不能如一般的睡蓮那樣在深水中萌發,而必須在淺水中萌發。今天,這位嬌嬌柔柔的小公主總算是浴火重生了,大家才有幸得睹她的嬌顏。

最後談談芡吧。芡是什麼呢?芡可以說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為什麼陌生呢?提到芡你只會想到小倩和欠揍吧,萬萬想不到是一種植物的。為什麼熟悉呢?因為我們中華美食呢,有一種絕藝叫「勾芡」,勾芡就是在菜餚快起鍋的時候,往裡面倒入用芡粉和冷水調和好的芡汁,然後再攪和幾下,如此就可以增加湯汁中的粘稠度,別有一番香濃的甜蜜。那麼芡粉是什麼東西呢?芡粉就是芡的種子(也叫芡實)內含的粉末,主要成分是澱粉。其實現在我們勾芡已經很少用到真芡粉了,現在一般用的是太白粉(馬鈴薯粉)、玉米粉、藕粉、菱粉、綠豆粉等等,都是富含澱粉的,澱粉化到湯汁中湯汁自然就濃稠了。

雖然現在真芡粉用得少了,可是由於歷史的原因,無論用什麼粉兒勾兌湯水兒,一律都叫勾芡,這個,就是文化的魅力和影響吧。芡又叫「雞頭蓮」,這個名字貼切多了,芡有點兒叫人不知所云,可是「雞頭蓮」一叫大家不用看就知道她長得什麼樣兒,肯定是其他都像蓮,但是花兒卻像是一顆雞頭。那內含芡粉的芡實,就長在雞頭裡。雞頭蓮比起蓮花和睡蓮來的確醜了點兒,但也別有一番趣味,真真有如一隻落湯雞。

最後總結一下吧,這一篇拙文裡,為兄談到了各種蓮,有聖潔端麗的蓮花,有秀麗可人的睡蓮,有王者風範的王蓮,有迷你嬌柔的侏儒睡蓮,還有有如小雞的雞頭蓮,僕不能不感佩造物主啊,因為你的神妙,自然界才如此多姿多彩!

Top

朝顏、夕顏、晝顏

旋花科有三姐妹:牽牛花、月光花、旋花,由於它們分別在早晨開花、晚上開花、白晝開花,所以又各被稱為朝顏花、夕顏花、晝顏花。旋花科的植物多是纏繞莖(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才叫旋花),大家熟識的牽牛花,其嫩莖不就是喜歡纏繞在別的植物身上生長嗎?月光花和旋花也是如此,因纏繞得攀緣。但旋花科中並非所有的植物都是這樣,譬如番薯和空心菜,它們都不用向上攀援的,故而不必纏繞。

三姝的花形挺像的,正看如滿月,側看像喇叭,但是牽牛花和月光花比較大,約如一隻手掌心,旋花比較小巧,約如一節手指頭。

花期,牽牛花和月光花均在夏秋之間,7~9月的樣子,這一段時間正逢七夕,或許是這個原因,先民們才將牽牛花叫做牽牛花的吧。旋花則略微早一點,一般在6~7月,盛夏的時候。

花色,月光花多是純白的,盛開之時有如地上一輪皎潔的明月,因而雲南人又叫它「嫦娥奔月」,英國人則叫它Moonflower(月亮花),設若月圓之夜觀賞這月亮之花,此情此景一定別有趣味吧。相對於月光花的素白,牽牛花的花色就豔麗得多了,其有藍色、紅色、紫色、複色之類,花瓣又常有各色瑰麗的鑲邊,所以英文將牽牛花叫做Morning Glory(早晨的榮耀),Morning描其朝顏,Glory則繪其色彩繽紛。至於旋花呢,常常是白色,也有淡紅色或紫色的。

旋花科中除了正牌的旋花之外,又有一種小旋花,昵稱打碗碗花,就是那種摘了之後會令你打破碗的打碗碗花,當然這只是一個有趣的民間傳說,不必較真的。旋花和小旋花外形十分相像,只是旋花大一點兒,旋花都夠小巧了,小旋花更加小巧,恰如一節小指頭大小。

旋花白天開放,大約下午四點就閉合了,由此看來,「晝顏」還是蠻貼切的,畢竟花兒一般都是白晝開花的,可是到了晚上它們也常常不閉合,可是晝顏就不同了,它是嚴格的,只在白天綻放。

Top

紅樓女兒花

紅樓裡眾多出色的女兒,分別可以比作什麼花兒呢?

Sun_Wen_Red_Chamber_8.jpg

●《紅樓夢》中眾人同遊大觀園。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由Sevilledade上傳

1、芙蓉花

黛玉至情至愛,冰清玉潔,寶玉的最愛,「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以芙蓉觀黛玉,一樣的秀麗絕倫,一樣的清雅脫俗,一樣的朝開暮謝、紅顏薄命。而且,黛玉掣的花籤亦是芙蓉花。

晴雯個性剛烈,敢愛敢恨,而且非常漂亮,「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點像林妹妹」,深得寶玉的喜愛。其實晴雯也是一支玫瑰花,是容不得人欺負的,寶二爺衝撞了她,便有「晴雯撕扇」,王善保家的要搜她,她「豁一聲將箱子掀開,兩手捉著底子,朝天往地下盡情一倒,將所有之物盡都倒出」。

可是,這裡為什麼說晴雯是芙蓉花呢?這都是因為小丫頭哄寶玉,說逝去的晴雯做了「芙蓉女神」,之後又有寶玉作了淒美動人的《芙蓉女兒誄》,配上「群花之蕊,冰鮫之縠,沁芳之泉,楓露之茗」到芙蓉樹前祭吊晴雯。

其實,仔細想想,晴雯也是蠻像木芙蓉的。比如說容貌,晴雯應該是丫頭中最漂亮的一個吧,要不王夫人怎麼看她「有春睡捧心之遺風」呢?雖花界美麗者甚眾,可那木芙蓉也算得花中的西施了。寶玉之寵晴雯,美貌不能說不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而世人之愛木芙蓉,最心儀的不正是其俏麗的花容嗎?

再比如說境遇,芙蓉花兒朝開暮落,黛玉如此,晴雯亦如此,雙姝均是英年早逝。再看晴雯的人生,雖得到寶黛釵等人的尊重與喜愛,卻又受到王善保家的等人的仇視,挑唆著王夫人,居然將晴雯給攆了出去,病恨交加之下,可憐晴雯一縷香魂,就此別去。對觀晴雯的判詞,「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譭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她的境遇,實在令人心有戚戚。

2、牡丹花

寶釵掣花籤,掣得的正是牡丹花,「籤上畫著一支牡丹,題著豔冠群芳四字,一面又有鐫的小字,一句唐詩,道是:任是無情也動人。」紅樓諸女兒中,寶釵的確堪稱完美,現實生活中的完美,雖不若黛玉之清雅絕倫,但雙姝也算是各有千秋,分別將現實與理想之美演繹到了極致。

3、玫瑰花

興兒對尤二姐尤三姐介紹探春是這麼說的,「三姑娘的渾名是玫瑰花,玫瑰花又紅又香,無人不愛的,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養的,老鴰窩裡出鳳凰。」當時興兒可能還不知尤三姐的手段呢,等到尤三姐將賈珍、賈璉兄弟給戲耍了,賈璉勸他珍大哥,「就是塊肥羊肉,無奈燙的慌,玫瑰花兒可愛,刺多扎手。咱們未必降的住,正經揀個人聘了罷。」璉哥兒的掏心話還真是好笑,定是給玫瑰花紮慘了吧。

玫瑰花是可愛的,玫瑰花更是可敬的,她們不但拼命捍衛自己的尊嚴,好比尤三姐之自刎,而且拼命捍衛家人和朋友的尊嚴,好比探春之護佑丫鬟。誠然,尤三姐之放浪,探春之待趙姨娘,令雙姝有些美中不足,但總的來看,她們是骨子裡的貴婦。

4、芍藥花

雖然史湘雲掣到的花籤是海棠花,但是「憨湘雲醉眠芍藥茵」實在太過搶眼,這一經典畫面令這一對花人結下了不解之緣。況且,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花相應該是喜歡和佩服花王的吧,要不然輔佐她幹嘛?而在紅樓之中,湘雲最喜歡最佩服的不正是牡丹姊姊薛寶釵嗎?

5、梅花

紅樓裡邊有許多唯美的畫面,但是能與「芍藥茵」爭鋒的,大概只有「黛玉葬花」、「寶釵撲蝶」、「薛寶琴踏雪尋梅」了吧。正如「芍藥茵」之於湘雲,「踏雪尋梅」也令寶琴與梅花牽上了線。

另外,寶琴的未婚夫是梅翰林之子,所謂「琉璃世界白雪(薛)紅梅」,兩人的婚姻,應該是蠻登對幸福的吧,這不,寶琴又與梅結緣了。

其實,寶琴的性情也非常像梅花。她打小跟著自己的商人父親走南闖北,「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甚至還到過那個「真真國」(可能是臺灣),可是縱然見多識廣,卻沒有變得老奸巨猾,依然保持了純真和心熱,這一點與梅花的堅貞是不是很像呢?

所以,寶琴與梅花有了這三重緣分,拿梅花來喻寶琴應該沒錯吧。

李紈是誰?王夫人之大兒媳,賈珠之妻,寶玉之嫂,賈蘭之母。賈珠不到20歲就英年早逝,留下一對孤兒寡母,年紀輕輕的李紈,只好開始了她的漫漫守寡路,一心一意地守護蘭兒。早早失了夫君畢竟是殘酷的,她的人生只能在寂寞、冷清、空虛中度過,形同「槁木死灰」,孩子是她唯一的慰藉。

「飛雪漫天,凍霜沁膚,我自傲雪淩霜」,梅花就有這樣一股子狠勁兒,外界愈是險惡,花兒愈是怒放。所以梅花的格調,一個字言之,乃是一個「貞」字。李紈正是這樣一個貞靜的女子。

談到「寡婦守貞」,大家一定不以為然,但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在當時的社會環境,在當日的賈府中,她又能怎樣呢?李紈真正令人佩服的是,她認同那樣的一套價值觀,她就謹守那樣一套價值觀,僕始終覺得,有信仰的人,勝過無原則的人,當然這信仰必須是有其合理性的。

在那個年代,李紈的選擇應該是對的,一種無可奈何的對。雖然早早成了「槁木死灰」,但至少她還能從孩子身上得到安慰,至少可以安穩的做她的富家媳和她娘家的倚靠。其實李紈並不是完全的「槁木死灰」,後來大家搞了詩社,她不就「死灰復燃」活躍得很,做了一回「稻香老農」,還當了一回海棠社主?

像李紈這種優秀的女子,其實鳳姐都還有點兒怵她三分,她的人生中精彩的插曲應該也挺多的吧。最後看看李紈的判詞,「桃李春風結子完(生了孩子,她的春天也就結束了),到頭誰似一盆蘭(賈蘭出息了)?如冰水好空相妒(高潔卻並不被人羡慕),枉與他人作話談(威赫赫爵位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晚年人生到達頂峰,卻又無福消受了)。大家或許會認為李紈的一生是一幕悲劇,青年守寡悉心教子,老年因兒子成器而鹹魚翻身大富大貴,可是沒享幾天福她便撒手人寰了,可是放眼整個社會,李紈已經是好命啦,她的人生先有一個美好的開始,中間雖然寂寞辛酸,但是因著她的「老梅堅貞」,她和蘭兒收穫了一個絢爛的結尾。

Plum_flower_1.JPG

●霜曉寒姿,竹籬茅舍自甘心。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由Magnus Manske上傳

好了,總結一下,小薛是小梅,李紈是老梅,她們都是堅貞的梅。

6、霸王花

說王熙鳳鳳姐是賈府中的女霸王,應該沒有疑議吧,當然這霸王是針對下人的。她的角色就好像是榮國府的執行長,對上要聽命於賈母和王夫人,對下要貫徹執行領袖的方針,對上流社會她長袖善舞人緣好,對下層社會她軍令如山威信高,總而言之,鳳姐是個天生的統帥。

將鳳姐比作霸王花,多是因為花名的緣故,唯有霸王花的名頭,方才配得鳳姐的霸氣。可是世上真有霸王花嗎?有的。霸王花也叫大王花、大花草、王花、屍花。之所以叫「霸王花」,乃是因為其花朵之大天下無雙,其直徑居然可以達到一米多,最大的甚至可達三米,都可以當作花床在上面睡覺了。可是人兒是不可以睡在霸王花上面的,因為霸王花的氣味兒不是幽香,而是屍臭,這屍臭會吸引甲蟲
過來為她傳粉。霸王花還是一種寄生植物,無根亦無莖,專一地倚靠葡萄科的植物,在那些冤家身上敲骨吸髓,汲取一點兒營養,來維繫她的巨大的嬌軀。

這般看來,用霸王花喻鳳姐,是有點兒唐突佳人了,鳳姐這樣的大美人香豔都來不及,怎麼會發臭呢?

可是,鳳姐不是善於聚斂嗎?「弄權鐵檻寺」就坐享了三千兩(這樣的手段只怕多了去了),大家的月子錢拿去放高利貸一年就巧取一千兩,如此看來,鳳姐是不是斂財有道?這是不是有像那練成了吸星大法的霸王花呢?

7、桃花

襲人為什麼是桃花,這還是要從花籤談起,「襲人便伸手取了一支出來,卻是一枝桃花,題著武陵別景四字,那一面舊詩寫著道是:桃紅又是一年春。」

「武陵別景」是什麼意思呢?可別忘了,「桃花源」正是在武陵,所以「武陵別景」乃是在默示「世外的桃花」,那麼襲人是這樣的嗎?

有人覺得襲人世故,不比晴雯的率真可愛,這個沒有話講;有人覺得襲人沒有晴雯漂亮,這個也沒有爭議。可是,環肥燕瘦,各有其妙,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從外貌上說,襲人雖不是美豔奪目(如晴雯)的,但也是「柔媚嬌俏」(原文)的,這個跟桃花是蠻稱的。桃花不是像芙蓉、牡丹、玫瑰、梅花那般第一流的名花,甚至還有一點點俗豔,可是不能否認,春日賞桃花實在是一件快樂怡人的美事,而襲人不正是這樣一位教人「如沐春風」的女人嗎?

從個性上說,率真固然可愛,世故卻未必可恨。率真猶如一枝花,人見人愛;世故卻像一把刀,可以做好優化人際關係,也可以為非作歹媚上欺下。紅樓有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有學問有文章的人哪,好事可以做成菩薩,壞事可以做成魔頭,就是這個道理吧。

襲人的世故應是善意的,不用說她對寶玉多麼體貼入微,不用說她多麼會替賈母、王夫人操心,其實判斷人性的高貴與否,重要的不是看她對強者有多好,而是看她如何對待比自己弱的人。襲人在丫頭集團裡是個大姐,可她有沒有倚勢欺負小姐妹呢?應該沒有吧,找不到這個記錄,反倒是,秋紋、碧痕還打壓過小紅,晴雯也「狂樣子」罵過小丫頭(王夫人眼見)。所以,襲人不是恃強淩弱的人,她的世故是善意的,她就是一株芳美的桃花。

8、荼蘼花

「麝月便掣了一根出來。大家看時,這面上一枝荼蘼花,題著韶華勝極四字,那邊寫著一句舊詩,道是:開到荼蘼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飲三杯送春。麝月問怎麼講,寶玉愁眉忙將籤藏了說:咱們且喝酒。」

那麼,荼蘼花究竟是怎樣的佳麗呢?

荼蘼也叫酴醾、佛見笑,薔薇科懸鉤子屬,跟覆盆子(樹莓)是同一個屬。覆盆子最明顯的特點是它的草莓般的漿果,不過這「草莓」長在樹上,荼蘼也是這樣,秋天荼蘼會結出好看又好吃的紅漿果。

但是荼蘼引人注目的不是她的果,而是她的花。荼蘼花盛開於初夏,花兒白色,分為五瓣,香氣濃郁。荼蘼花有什麼奇妙呢?奇妙在花期正好是花季之末,奇妙在詩神們都喜歡這個調調兒,然後她就揚名立萬了。

蘇東坡《酴醾花菩薩泉》:「酴醾不爭春,寂寞開最晚。」

王淇《春暮遊小園》:「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天門冬)出莓牆。」

王菲唱過一首歌,《開到荼蘼》,林夕的神作,「誰給我全世界,我都會懷疑,心花怒放,卻開到荼蘼……每一個人碰見所愛的人,總心有餘悸。」―心花怒放,卻開到荼蘼,所以大家要淡定。所以荼蘼花呀,簡直就是一枝末路狂花,過了這個村,就沒有花街啦。

回過頭來談麝月。麝月為什麼是「末路狂花」呢?因為她是陪伴寶玉到最後的丫頭,即使物是人非,即使風雨飄搖,即使大廈將傾。

好了,紅樓女兒花,開到荼蘼花事了。

分享:
今日人氣:2  累計人次:6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