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創建人:教育家李石曾與勤工留法

Top

與吳稚暉推動留法風潮

由留法儉學到勤工儉學,是李石曾與吳稚暉先生,在民國初年鼓吹推動的一項運動,由民國元年發靭,民國八年至九年達到高潮,民國十年二月收場,歷時十年,是中國留學生留法史上的一件大事。


李石曾本名煜瀛,河北高陽人,出身顯貴,是清末李相國鴻藻之幼子。早年科舉求功名不成,於是隨駐法公使孫寶琦赴法國留學,學的是生物。由於是在法國留學,吸收新知識,並受法國先哲新思潮之洗禮,深感國人出國留學之必要,因此大力倡導推動國人留法運動。


吳稚暉先生本名朓,後來改名敬恆字稚暉,江蘇武進人,早年留日,加入革命,蘇報案發生後,赴日與李石曾相處,二人理念相同,目標一致,在法乃作儉學的親身體驗,為推動留法儉學暖身。


李、吳二氏以在法的理念與體驗,返國後即大力倡議留法儉學,並進一步提倡「移家就學」,認為一家移到法國,男女老幼各有所適,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才能學到西歐的長處,將來舉家返國,才能改進中國社會不合理的制度,進而改造國家。


李、吳二氏為推動此一理想,於民國元年組織「華法教育會」、「留法儉學會」,期以最低的留學費用,使青年學生有留法之機會,並設法文預備學校於北京方家胡同順天高等學堂舊址,聘請法國人教授法文,以為留法之先修。


民國元年第一批赴法儉學的人,由於人數不多,並有留學生之充份準備,所謂準備是指法文,已有很好的基礎而言,同時學生或享有公費,或符合華法教育會每年能出六百大洋學雜費的條件,這些人將六百大洋留學費用,帶往法國或由家人按期接濟均可,他們赴法後,既無學習上的困難,也無生活費用匱乏之虞,自可安心讀書,學有所成,為當然之事,這一批儉學學生,可以學物理之李書華、數學之何魯之、學社會學之李璜為代表。


留法儉學的推動,既有成效,為李、吳二氏帶來不少鼓舞與信心,後來因歐戰發生,法國兵士傷亡日眾,社會壯丁短缺,法國各生產機構,需人孔急,有向我招募工人之議,李、吳二氏認為機會難得,乃發起留法「勤工儉學」以「勤於工作、儉以求學,以增進勞動者之知識」為宗旨,經過大力鼓吹推動,形成一股大的浪潮,各地青年紛紛響應。


第一批勤工儉學學生,約九十餘人,於民國八年五月到達巴黎,以後每個月均有學生到法,每次多者百人,少者十餘人,根據統計民國八年到法者有七百餘人,民國九年到法者一千二百餘人,最後一批到法者為民國十年二月,以後基於學生情勢混亂,而法國經濟又不景氣,未再續辦;自民國八年至十年二月,以勤工儉學名義先後到法者約二千餘人,真是極一時之盛。


Top

意外成為俄共吸收黨員的大本營

提起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國人每說由戴季陶、周佛海、沈玄廬諸人所發起。事實上,他們不過是說說談談而已,都不是共產黨;如戴季陶為黨國元老,反共一向最力。周佛海因與汪偽政權相結合,最後以漢奸下場,他們與共產黨可說毫無血肉淵源。然對共產黨之培育發韌,厥功甚偉,無心插柳柳成蔭者,卻為李石曾先生,因他倡導的勤工儉學,成了共產黨在法國孕育的溫床。


平心而論,中國共產黨的真正發皇者,為當年在法的一部份勤工儉學的學生,其形成,其壯大,均以此輩為中心、為骨幹。試看共產黨的所謂開國元勛,皆屬當年留法勤工儉學學生,如元老徐特立、工運主腦李立三、婦運主腦蔡暢,黨政人物周恩來、鄧小平、李維漢、李富春,軍事之朱德、陳毅、聶榮臻等。至於等而下之的次級人物,則多之又多了。


毛澤東雖未到過法國,但其差一點沒搭上留法勤工儉學的專車,他是湖南湘潭人,湖南第一師範畢業,他投考該校時,除國文一門外,其他各卷皆不及格,該校校長因他國文程度甚好,予以破格錄取。

毛氏在第一師範時,和他的同學數人結合,成立新民學會,如蔡和森、蕭旭東、李維漢等均是該會成員,這些人後來大都參加了留法勤工儉學。而毛氏在一師糊裡糊塗畢業以後,在一師附小教了一兩年書。民國七年暑假到達北京,投考大學及高等師範,均名落孫山之外。這時留法勤工儉學高唱入雲,乃參加李石曾主辦的留法預備班,學習法文,當時他的同學同夥如蔡和森、李維漢、李富春等都報名參加,毛澤東由於外文沒基礎,法文難學,又因李大釗把他安排在北大圖書館任登記員,平時可到北大旁聽,就打消了隨勤工儉學赴法的念頭。


民國八年左右,勤工儉學的學生一船復一船的向法國出發,兩年之間,人數即達兩千餘人,其中四川省有五百多人,湖南四百多人,知名之士如周恩來、鄧小平、蔡和森、蔡暢、李立三、李維漢、聶榮臻、陳毅等都在其中,這些人有大專畢業者,有中學畢業者,也有中學未畢業者混跡其間,人品不齊,程度不一。他們既來了,李石曾特於法華教育會成立學生事務部,主辦其事,但有些學生錢帶來不多,做工吃不了苦,讀書既無學費,程度又不夠。最初法華教育還會為他們想辦法,為他們負擔補習法文費用,可是一些人一直補下去,賴著不肯走;同時一些做工吃不了苦的也都紛紛回來,以致使一些留學生可以落腳的地方,如李石曾先生的豆腐店,華僑協社都住滿了人,最後以搭帳篷來解決住的問題,吃飯僅以麵包白開水供應,當時情況之亂與慘,真是無以復加。李石曾先生見狀,非常焦急,乃向各省呼籲支援,張靜江先生也以北方名宿身份代為爭取,後來如廣東、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浙江等省的學生,都獲得了省之經費補助。但是學生最多的四川、湖南兩省當局,因軍閥鬥爭,相應不理,這兩省學生在生活所迫之下,紛紛加入國際共產黨,大談其馬列主義了。原來第三國際莫斯科派來的人,早已洞悉情況,認為是發展的好機會,除了從主義宣傳下手加以爭取之外,同時還帶了許多盧布(俄幣),這些學生本來不滿現實,滿腹牢騷,有人再加利誘,當然加入,第三國際這項策略,可謂百分之百成功了。


在莫斯科第三國際派人來巴黎宣傳,領導兼組織中國共產黨之前,在法國奠定中共初基的為陳獨秀的兒子陳延年,他連絡四川青年趙世炎及蔡和森、王若彪,民國九年夏,在巴黎成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這一共黨雛型組織發展很快,一年之中便網羅了勤工儉學學生一百人以上。周恩來、李富春、李立三、李維漢、陳毅、蔡暢、聶榮臻、向警予,都在這時加入。後來第三國際再以大量金錢收買,發展更為快速。


第三國際的俄共代表見策略成功,為引起多數學生注意,及便於大量吸收分子起見,遂訓練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從事鬥爭,他們糾合群眾,指定目標,從打鬥、示威,企圖更擴大外圍,增強組織,這一來法國學界從此多事了。


一九二三年夏初,中共旅歐支部出刊「赤光」半月刊以代替少年報,對外發行,擴大宣傳共產主義於留法學生與華工之間,由任卓宣任主編,鄧小平負責寫印。這時陳延年與趙世炎赴莫斯科受訓,周恩來便成為中共旅歐支部總負責人,對內對外肆應一切。當時他們的分工是周恩來總其成,任卓宣、鄧小平負責宣傳;王若彪、蔡暢負責華工運動,在學生與工人中,其組織有相當進度。


中共旅歐支部大力發展組織後,常與在巴黎的國民黨及中國青年黨人發生衝突,有時還發生武鬥,造成壁壘分明的局面;後來周恩來調回國內,工作則由鄧小平接替,這是鄧小平嶄露頭角的開始。後來中共在國內發展,鄧小平也赴莫斯科受訓,在法中共黨人漸少,不過從巴黎回去的,都成為中共首領級的幹部,如周恩來、鄧小平在共產黨史中,都佔著極其重要地位,在國際間所享之盛名,不在毛澤東之下,在以後成立的中共政權班子中,留法派也因人數眾多而舉足輕重。


總結一句話,留法勤工儉學的立意及精神都是很好的,學生無法拋棄士大夫的觀念包袱,讀書的程度既不夠,政府與家庭的支援又不來,再加上共產黨的興風作浪,有計劃的發展組織,而成了共產黨發展的溫床,這是吳、李二氏當初所料想不到的,「有意種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誠然是件無奈的事。


由以後共產黨的取得政權,來檢討留法的勤工儉學的功過是不公平的,因為它也為國家造就了不少人才,因此勤工儉學對國家的正負得失孰重,只有等待歷史來加以評定了。


分享: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16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