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燴與包伙食/古冬
到燴與包伙食 / 古冬
民以食為天,每到午飯時間,香港中區就像個被搗破的大蟻巢,白領們紛紛從大廈裡湧出來,一下子把大街小巷擠得水泄不通,飯館與大排檔全無立錐之地,人潮被迫轉移灣仔,豈料更糟,唯有坐地鐵去尖沙嘴再碰運氣。
結果日晒雨淋,花五、六十元吃個乾澀無味的飯盒,卻因時間緊迫,趕得滿頭大汗,還遭老闆黑口黑面,真正是為口奔馳!
見到這種情景,我就想起五、六十年代包伙食的好處。很準時,叠正一點,三姐夫婦就推著特製的鐵皮車子進寫字樓,火速擺開飯桌,兩圍香噴噴的家庭飯菜便展現面前:四菜一湯,白飯任裝。
有時是鹹蛋蒸肉餅、西芹炒蝦球,有時是粉腸炒豆芽、牛肉蒸沖菜,都是阿媽的味道。
費用則由公司負責,名叫福食,員工們吃飽抹抹嘴,打個小盹,又有足夠精力展開下一輪的搏殺,真是公私兩利,很可能還是社會和平發展的動力之一。
有些包伙食的,還兼做到燴﹙又叫外燴﹚。當年香港人的消費力不高,遇上喜慶,如新屋入伙、孩子滿月、父母做壽,很想擺幾圍,又不能過於破費,就捨酒樓而光顧到燴了。
所謂到燴,就是把酒席的材料(多為半成品)搬到府上來,現做現吃。師傅們功夫到家,在門前或梯間擺個火爐,就能煮出一桌桌美味可口的佳餚。
可是到了六十年代末,由於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日高,加上政府要為衛生問題把關,這種貼心的服務便漸漸式微,尤其是包伙食,很快被人遺忘。
豈料數年後,白領人口暴增,你即使不提要求,僅為飽肚,也難以在食肆搶佔一個邊角。
倒是到燴有了長足的發展,舉凡尾牙酒席、社團聚會、私人派對等一次性飲宴,只要預訂,承辨者自會準時蒞臨貴府或指定地點竭誠服務。
當然,監管還是需要的,到燴的一切食物,須在業者的工場烹調停當,妥善包裝,才可以送貨上門。選擇則豐儉由人,舉凡中式、西式、日式、韓式皆所歡迎,並可提供桌椅、帳蓬、餐具、保暖器等一應設備,務令顧客滿意為止。
不明白的是,既然到燴可以監管,為何包伙食就不行,而非要白領們每天上一次戰場不可?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19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