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臺灣女生在北京(中)
(圖:北京五道營胡同,張心柔攝)
三
女生宿舍最常見的三個話題:美食,美衣,美男子。除開日常和學業上的互動,大家最常做的事就是一起出去吃飯、一起上網買團購,和聚在一起聊跟男生有關的事情。團結合作、活潑好動的臺灣女生們很快就發現了大陸的男生跟臺灣男生有那麼點不一樣之處。譬如說,你跟一個大陸男生出去約會,他會義不容辭地幫你提重物(甚至都不需要你勉為其難地開口說一聲),吃飯,看電影,遊玩買門票,一定是他付錢(”Go Dutch”這件事就跟荷蘭人一樣沒有風度),進出門他會讓你先走,上下車會幫你開車門,會提前到約會地點等你,會幫你買來你想要的東西,諸如此類的行為讓一向獨立自主的臺灣女生受寵若驚,心想:哇,大陸男生真好!有一天晚上,我到大草坪參加愛樂人社的聚會,突然間天空下雨了,我看著身旁的人紛紛撐起雨傘,正想找地方躲雨時,卻發現自己並沒有淋到雨,原來是一個男生打著傘站在我身旁,默默的一句話也不說,就這樣幫你撐傘,撐到後來他得要走了,還囑咐你找個地方躲,自己小心。另一個室友有次去上一堂課,選課的人太多了,教室位子不夠坐,這時老師赫然宣布:所有的男生起立把座位讓給女生,女生坐完男生再坐,坐不下的就站著。這是講求男女平等的臺灣絕對不會發生的事情,否則第二天新聞就會說某校某老師欺負男生了吧。以前曾聽長輩說過,外省人比較疼女生,男生是用來訓練的,而本省家庭多是兒子在家中當大爺,女生必須承擔一切家務。不過隨著時代變遷,這些刻板印象也多有所更易,甚至有聽說,在大陸男生「紳士」風度的影響下,這裡的女生反而會被慣出一種太太小姐的脾氣,我曾有幾次在校園內目睹男女朋友吵架,女生在大庭廣眾下數落男生的景象,這看在我們臺灣女生眼裡是有些不可思議。一個曾到香港唸書,也去過臺灣的北京朋友告訴我,他覺得女生還是臺灣和日本的比較好些,大陸這邊的都太凶悍了。這樣說來,大陸男生配臺灣女生似乎很合適,但大陸女生配臺灣男生⋯⋯這個問題還是留給戀人們自己去找尋答案吧。

(圖:在北大未名湖溜冰)
我在人民大學的生活很單純,一週僅兩天有課,兩門拉丁語,一門古希臘語,一門藝術學院的民歌欣賞。但因學習古典語文需花大量時間,除開上課和吃飯,幾乎都待在圖書館學習。課餘時間,偶爾也參加一些社團或港澳台協會舉辦的活動,例如滑雪、登長城等。愛樂人社的聚會或小型演出,是我最常參加的,這是個流行音樂或民歌社團,教你彈吉他自彈自唱,也可以組樂團演出,每週五晚上定期聚會來交流音樂,在大草坪邊上彈琴唱歌給大家聽,每學期也會辦一次大型展演。我第一次去草坪的吉他角唱歌時,就因演唱自己的創作得到大家的注意,社長把我在臺灣出版的原創專輯要了去,還常常邀約我去參加活動。我發現這裡的年輕人唱的幾乎都是臺灣的流行歌,從早期的校園民歌,到現在當紅的周杰倫、五月天、張震嶽、陳綺貞等人,一股「小清新」的風潮正在大陸年輕人之中吹起。從偶然看到的電視節目、和同學去演唱會當志工,以及在學校社團活動中觀察到的現象,發現許多臺灣的流行用語、表述方式都成為大陸年輕一代的標記。每當我和一位大陸朋友談及我是臺灣人,他們都會充滿好奇和興味的問我許多問題,從旅遊資訊、生活習慣、交通狀況到較敏感的政治議題,往往會讓你驚訝於他們渴望了解的程度。若從物質層面來看,“Made in Taiwan”代表某種品質保證,甚至是較高級、精緻的象徵,從南鑼鼓巷、後海等商街,到百貨公司、路邊攤,任何東西只要冠上「臺灣」二字,價格就要翻上兩倍。大致說來,大陸人對待臺灣朋友都是很友善的,總是處處照顧你的需求,而他們對民主社會和古典文化的嚮往,使他們總對臺灣人多一分敬意。
四
北京最迷人的,是她的夜晚。
為了盡快熟悉民謠音樂圈的環境,我在第一週就去看了三場live house的演出。北京大大小小的live house,常態舉辦原創音樂演出的大約有十幾間,從可以容納幾百人的Mao、愚公移山、麻雀瓦舍,到可與演出者近距離接觸的小型場地如藍溪酒吧、School、DDC黃昏黎明俱樂部、江湖、蝸牛的家、69 café等,而這些展演場所大多分布在鼓樓東大街、後海到南鑼鼓巷一帶街區,是許多外國朋友和北京文藝青年夜晚流連忘返之地。經由臺灣樂團朋友的介紹,我認識了幾位北京的音樂創作人和樂手,在十月的第二個週日安排了第一次的個人專場演出,地點是專門聽民謠的live house:蝸牛的家。在朋友的建議下,我創建了豆瓣音樂人的小站,豆瓣是大陸的文藝青年最常造訪的網站之一,從每個城市的各種音樂、舞蹈、戲劇等表演藝術的展演,到各大美術館、校園舉辦的展覽、講演,只要是跟文藝有關的活動,幾乎都在這個網站搜尋的到,它是「80後」的人們得知這類訊息的主要平台。我創建了小站不久,開始有幾家live house的負責人與我接洽,希望我去他們店裡演出,其中位在南鑼鼓巷中段的69 café 是往後最常演出的地點,除了自己的表演,也常常和其他音樂人拼場演出,或是擔任其他歌手專場的嘉賓,由此增加了曝光機會,北京的愛樂者也漸漸開始認識我和我的歌了。每回演出完,除開跟朋友們吃宵夜,暢談各自的音樂和人生抱負的時光,我總是百般依戀的在南鑼鼓巷附近的巷弄徘徊,那裡有一條靜靜流淌的河,在夜空下閃閃發亮,是幾年前修繕的通惠河遺址。我總是愛走到那裡去沉思默想。河邊低矮的胡同建築,偶爾步行而過的老人家,一切都顯得古樸靜謐,彷彿那個還不認識外頭華麗而快速變遷的世界,在自己的天地裡安身立命的中國。這種內斂自省,謙遜而和善的精神總特別令我嚮往。和熱鬧活潑的南鑼鼓巷形成強烈對比,最時尚的文化在最古老的都城裡散發誘人氣息。

(圖:69咖啡南鑼鼓巷舊址)
蝸牛的家、69 café ,或任何像這樣的地方,往往是這些音樂人朋友夜晚出沒之地,他們是「北漂」的流浪藝術家、波西米亞人、街頭歌手,在後海或三里屯的酒吧駐唱,也跟朋友一起組樂隊、搞演出,在這些人之中偶爾還能發現幾個詩人。其中又有許多屬於中國的少數民族,我最要好的幾個朋友,有來自雲南、青海、內蒙古、四川、東北等地,也有幾個是北京本地人,以及鄰近的石家庄、河南河北。在這最大的都城,你可以聽到來自各省的民謠創作,以及由外國人的樂隊演奏的爵士樂、吉普賽音樂、搖滾樂等等。北京像是一塊磁性強大的吸鐵,將中國大地上的各路英雄豪傑都吸到了她的懷抱中來:擁有音樂夢想、在酒吧唱歌打工的雲南流浪歌手;敏銳感性和傻大姐個性兼具、在各live house有超高人氣的青海文藝才女;豪放不羈卻孩子氣,唱起歌如俠客呼嘯的內蒙古詩人;醉心搖滾、龐克音樂,用批判而不偏激的眼光看世間萬物的石家庄青年;生長於北京,卻渴望到臺灣和日本發展音樂前途的炫技吉他手;沉靜斯文、品味獨到,寫得一手好書法,在後海開了十二年獨立唱片行,也是69 café 負責人的青島哥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好豐富而獨特的故事。所有這些人偶然相聚在北京的夜晚,每每能擦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火花。我曾和一位臺灣的前輩音樂人聊天,他90年代曾在北京一段時間,聽到我興沖沖的想要去北京,他說,現在北京音樂圈不如當年熱絡了,但那種氛圍還是有的。後來我們在北京相遇,正是跨年演出結束的夜晚,我和一群民謠歌手、音樂工作者到交道口大街附近的巷弄吃宵夜,他見到我在這個圈子似乎混得很不錯,開心的跟我擊了個掌,祝我的事業越來越順利。
我從這些令人激動的現場回到學校時,往往已過了午夜,校園內靜悄悄的,只有我背著吉他默默走過廣場的長長黑影。室友們問我,學姊你一個人回來不害怕嗎,我說不會呀,天氣好的話,天上有好多星星喔,它們會看顧我回家的路。神秘而深沉,熱情而質樸,夜晚的北京,一次又一次的啟發著我,引領我通向過去與未來。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22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