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與格鬥/堅仔

2018/4/20  
  
本站分類:藝文

武術與格鬥/堅仔

002.JPG        功夫與格鬥 / 堅仔      李小龍在「猛龍過江」擊敗美國空手道冠軍Chuck Norris,甄子丹在「葉問」擊倒十多個日本黑帶。這些電影告訴我們,中國功夫天下無敵!      但是出乎意料, 去年有位太極師傅被格鬥手在十秒鐘內打倒,過程被上載YouTube後,立刻成為人氣話題,引起極大爭議。因為此事觸動了中國人的敏感神經線:「中國功夫是我們的國寶,究竟在真拳實腿的打鬥時,用得著嗎?」

   我家原住香港,少年時和哥哥是功夫迷,他練白鶴拳,我練南拳。移民美國後,又一齊學跆拳道和合氣道,都考得黑帶才入大學。

   我覺得學中國功夫和韓國跆拳的最大分別,在於訓練的焦點。當年的功夫武館多注重強身健體,不注重搏擊,所以除了鍛鍊基本體能、柔軟度、馬步、拳和腿的運用外,大多時間是在學套路,而練習自由搏擊的時間就不多。    很多套路非常威猛,如較出名的虎鶴雙形拳和工字伏虎拳,需要極好的體能才能打得好看。但招式很抽象,很難解釋在格鬥時如何運用,因而實用價值不高,學了一兩年後,對搏擊並無多大的啟示。

   而跆拳道的課則著重練搏擊,雖然它的套路比功夫刻板和易學,但因為在黑帶之前,所學的套路多為基本招式,可立即用在搏擊練習中,所以學了一年半載後,己有一定基礎。

   跆拳、柔道、空手道和西洋拳都成了體育項目,有組織性的比賽和規例,所以師徒們會花很多時間在比賽規例範圍內鍛鍊對打。儘管與真實的打鬥環境不同,總算有個平台可以應用和練習曾經學過的招式。    我曾多次參與跆拳比賽,成績都不俗。但因從未真的打過,假如萬一遇上真拳實腿的街頭打鬥時,我的功夫能否用得上,我也不知道。

早在一九九三、一九九四年第一次看到美國的 UFC「 無限制格鬥」比賽時,我就知道搏擊比賽已進入真實打鬥的新紀元。UFC組織的目的,是想解答長期以來存在武術界的大疑問:「在沒有規例下,哪一派最好打?」    記得當年的 UFC 格鬥沒有分輕重級,對手要在一個八角形的鐵籠子裡對打,規例只是不准口咬和挖眼。不久,綜合格鬥 (MMA: mixed martial arts) 這名稱便街知巷聞了。

   UFC 開始時,多由這派的黑帶打那派的拳手。隨後出現俗稱MMA的綜合格鬥手。而最終脫穎而出,並贏盡大部份UFC冠軍的,則是Gracie家族的巴西柔術BJJ(Brazilian JuJitsu)。    BJJ的打法是先用拳擊腳踢(空手、跆拳的招式)在長距離對付對手,然後找機會「埋身」,用摔角把他扳倒在地,再用其強項柔術的地上擒拿和扭術,把他的手腳骨節或喉嚨鎖住,如不投降,就會斷手斷腳或窒息。其過人之處,就是集各門派之強項攻各門派之弱點,大部份門派被摔倒後就不知所措,讓BJJ的地上扭術為所欲為。

   MMA普遍後,我也去學了一點,發覺很多MMA教練都是「周身是刀但無一把利」。他們的腳法比跆拳差,地上功夫又較柔術遜色,連拳法都不及泰拳和西洋拳強勁。不過即使這樣,這種綜合戰略在對打時還是真的有效,可在短時間內把對手制服。

   傳說李小龍當年打破傳統把功夫教給老外,激怒各門派,屢被大師傅們挑戰,但每次都是很快被他擊敗。    我想原因之一,就因為他實際上是MMA的宗師。他發明的截拳道包括多種武術元素: 有北派和跆拳的長距離踢腿法,有西洋拳的拳法和步伐,有詠春拳的短距離招式,甚至有柔術的擒拿手和地上摔術。他這種綜合不同門派的招式,可以在他的電影裡看到。    在當年,截拳道是唯一可應付所有不同距離的武術,因為他摸透了各門派的弱點,可一擊而破之。而他的對打哲學,就是千萬不要被門派的招式和比賽的規例限制,要像水一樣,似柔亦剛,隨時變通。「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就是截拳道的格言。

   我相信研習任何學問,焦點最為重要。如果你把焦點放在練套路、練姿勢上,那麼即使練到最完美,對搏擊也不一定能有多大幫助;但如把焦點放在搏擊比賽上,取勝的機會就可大大提高。    向各門各派取經,是近代MMA所取的途徑,也是李小龍多年前就提倡的對打哲學。沒有最強,只有更強,虛心學習,取長補短,才可精益求精。

 

 

 

 

 

 

 

 

 

 

 

 

 

 

 

 

 002.JPG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13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