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當你牽了一下鼻翼,冷冷地說台灣人寫的推理小說,哪能和「王小日」或「陳美歐」的作文相提並論啦?那麼,你應該和我一樣花個二十多年,搬到「王小日」、「陳美歐」或「賈娜答」的家裡住住看。
在你讀遍他們家的原文作文後,回過頭再去看看你們家「劉小台」的作文,你會和我一樣發現... 啊,原來你兒子寫的作文,根本就是隔壁鄰居們所寫不出來的題材。
那麼,為什麼你要像怪獸家長那樣,總希望台灣推理作家寫得和隔壁的「王小日」或「陳美歐」一個樣??為什麼你不能默默地支持他?實質地鼓勵他去做自己呢?
其實,遠在北國的我與洋朋友們,也曾交換閱讀過不少讓我們翻白眼的歐美日推理小說,但是有些書來到了台灣後,卻被吹捧成了非買不可的「流行表徵」,書架上沒有放它個幾本,就像衣櫃裡沒有LV──你就是清朝來的。
反觀,我也讀過不少令人讚許的台灣推理小說,但是沒有多少台灣人願意花錢去支持自己國家的創作者,就像曾經的國片那般讓它自生自滅,直到某位作家或導演在海外得了某個國際獎項之後,台灣人才會開始趨之若鶩將他冠上「台灣之光」要沾光,說他有多麼的棒棒。(這叫什麼?「置之死地而後生」嗎?)
但是,在他發光發熱之前你曾經給過他電力嗎?好像只要在國外鍍了一層金後,台灣讀者才願意用正眼去瞧他(?)
我曾在溫哥華市立圖書館某個讀書會中,提過這個「奇異的台灣現象」,一位中年的洋媽媽幽幽地說:「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島國被殖民情懷』?」我愣了一下,這真的是一個「被異國作家們殖民」的閱讀時代嗎?台灣人心甘情願讓自己本國的文字創作者,淪為閱讀殖民主義下的下等人,除非他被殖民國頒發的什麼獎章,你才會認可、記得他?
那位洋媽媽會後和我聊天時,搖著頭說:「What a Sham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