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先欣賞幾首蘇東坡的詩──1。寂寂東坡一病翁,白鬚蕭散滿霜風。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那知是酒紅。2。半醒半醉問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尋牛矢覓歸路,家在牛欄西復西。3。總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蔥葉送迎翁。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第一首,寫病了的詩人,還不忘飲酒作樂;第二首寫東坡醉了,一步一問(諸黎)的尋回家的路;第三首則寫兒童以蔥葉做成的簡單樂器,吹奏歡迎他,彷彿祭天祈雨的儀式。我對三首詩的簡單詮釋,不一定準,但從詩中文字的安排與運用,任何人一看就知,寫的就是蘇東坡的“閒情”,不過,蘇東坡寫這三首詩的時空背景,其實是他於六十多歲時,被貶謫海南的三年中所寫下。當時海南的物質條件極差,但已經歷過大風大浪的蘇東坡,早已看透世事,變得豁達起來,看事物的角度,也不再那麼哀怨;想通之後,其詩篇便顯得如此優雅了,他用一種達觀的心態,戰勝了外在的劣境。這不是阿Q,而是一種勇於面對挫折,並勇於去克服的氣魄。這種“文,窮而後工”的景況,有時也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呼應。新一期的《加西周末》選出了“難”字做為本地華社年度代表字,不管我們心中是否還有比“難”更適合的漢字,但從《加西周末》整理出來的年度幾件華人關心的大事來看,過去一年,給人的印象,“難”確是基調之一,而且,顯然有些“難事”還會延續到明年,甚至更久。從某個角度看,加拿大(至少加西這邊)的華人現在處境,有如被貶謫海南的蘇東坡。例如,疑涉種族歧視傳單這回事。在加西這邊,最早是出現在11月中,後來也出現過其他類似傳單。感覺上這傳單主要在呼籲白人“加入另類右翼運動”(Join The Alt-Right)。雖然一些華人和反感這類傳單的非華人,發起過三次抗議活動,但仔細看這些傳單:“白鬼站開!華人正接管這裏!”(Step Aside Whitey!The Chinese are taking over!),以及“讓我們拯救列治文!”(Let's Save Richmond!)等等,你很難說這些句子是“種族歧視”(它沒有罵華人),頂多只能說它涉及種族主義,但也正是這模糊的地帶,給華人帶來了看不見的“麻煩”(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從傳單的文字,上升到真正的歧視運動)。另外,新海岸的摩貨事件,到省府主動監管經紀人,本來就是一家地產公司的事,但讓華人揹了個“炒房”黑鍋(天曉得還有苦哈哈如我者)。到了8月2日實施的海外買家轉讓稅(Property Transfer Tax)……儘管不全然針對華人(海外買家各國各族裔都有吧),但在一些時事評論員的炒作下,也彷彿是衝著華人來的,這樣一來,我們想要坦然以對也不容易。5月和11月,加東和加西的華人富商,分別為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在自家豪宅中設宴款待,說是為自由黨籌款,這部分沒有違法,但事後爆出每人繳5000元入場費,卻開1500元的收據,就讓人感到怪怪的。這也還好,但加東那次,賓客中有人正在籌辦私人銀行,家宴後兩個月,就獲得批准了……雖不能說銀行與吃飯有關,但瓜田李下,總有可議之處。不過,這也算OK,真正倒楣的,仍然是,華人這個群體(笨蛋,問題在形象)!然而,事已至此,除非你回流中港台,否則,未來我們勢必還是得在北美這裡,共同面對心靈上的“貶謫”,能怎麼辦呢?也許試著去學習蘇東坡安貧樂道的精神,或許是不錯的排解方式,把那些讓我們不堪的事,當做“穿林打葉聲”,蘇東坡不是說了嗎:“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定風波)。一旦看透世事,就會變得豁達。那麼就繼續看待自己是快樂的局外人吧,以優雅而無懼的態度,繼續參與本地的社區工作和慈善活動,貢獻自己的時間去做義工,走出華人社區,為更多族裔服務……像蘇東坡,在困阨、彷彿不友善的環境中,一起為華人寫優美的詩篇!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2023/05/07
2023/04/02
2020/06/05
每個讀者各有所好,洛夫、鄭愁予和楊牧,三家作品都是我
洛夫的詩,意象變化之繁複,在我心目中,是中國詩史之最
2020/06/02
写得好。我也一直很喜欢洛老的诗人,并且翻译了几首,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