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湯一般的日子,我們就在那裡面,相扶持偶爾加點蔥花,淡淡的慢慢的,滋潤了一生
(詩說)小學時,我念的學校離家不到一公里,每天都是走路上下課,短短的路程中,會經過一家小麵店,一般而言,中午時,我們總是徒步回家吃午飯,吃完再走回學校繼續上課,但有時母親不想弄午餐,就給兩塊錢,去那家麵店買碗陽春麵解決。我最喜歡媽媽下達這樣的指令:「中午自己去買陽春麵。」那個年代的台灣民間,家裡不很富裕,儘管麵店的餐牌上還有其他口味的麵食,但媽媽只會給兩塊錢,也只能吃一碗最便宜的陽春麵。然而,畢竟小孩子嘛,玩心難改。對我而言,吃什麼麵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必再花時間走回家。由於陽春麵內容比較簡單,就是清湯掛麵,加幾粒蔥花,了不起老闆高興了,再加幾根肉條,十分鐘內可以解決,然後很快回學校,找同學玩兒去。我對陽春麵就這樣產生了莫名的好感,即便那些蔥花,隨著記憶也會在齒頰留香。現在回想起來,那個年代的台灣社會,也就像陽春麵一樣,純樸簡單,一個小小成就,就像灑在麵上的蔥花,已是人間美味,足以帶來欣喜:少棒隊打進威廉波特冠軍賽,可以全家半夜爬起來看電視轉播,贏了,好滿足、輸了,歎一口氣,早上起來,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當十大建設的藍圖公布,人們滿心喝采,美好的明天彷彿整裝待發……與牛肉麵、炸雞麵……這些一看就知麵上擺著什麼配料的麵食不同,「陽春麵」的詞是有來頭的,否則為何不叫湯麵就好(事實上,陽春麵的確又稱清湯麵、光麵,或白湯麵),非要用那麼典雅的詞,讓人想到陽春白雪。據《辭海》(中華書局版本)的解釋:「俗稱陰曆十月為小陽春,市井隱語,因以十為陽春;如云陽春麵,以初時每碗售錢十文,故名。」就是說,每碗賣十文,十就是十月,就是小陽春,所以就叫要價僅十文的麵為陽春麵。只是,或許因著陽春麵的配料簡單,現在似乎也多把「陽春」用來指涉沒有添加額外配件的最初,也是最原始的產品,例如,沒有先進科技配備,造型簡單的車(叫『陽春車』)、一支沒有花大錢買來大牌明星球員的職業球隊(叫『陽春球隊』)、沒有額外附加SD的智能手機(叫『陽春機型』)……當然還有,屬於我們那個沒有太多野心,沒有物慾橫流、沒有聲色光影充滿……的年代……我們何妨叫它是「陽春年代」!~~2016.12.29世界日報副刊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2023/05/07
2023/04/02
2020/06/05
每個讀者各有所好,洛夫、鄭愁予和楊牧,三家作品都是我
洛夫的詩,意象變化之繁複,在我心目中,是中國詩史之最
2020/06/02
写得好。我也一直很喜欢洛老的诗人,并且翻译了几首,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