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說)平民菜譜/蠔油芥蘭──給眾神
許多綠色陽光般的心事
一落入凡間,難免便滲入了些些愁緒
你的不捨,是鋪在坎坷大地的醬汁微甜
化那苦澀成甜夢悠然飄出密林,游向天涯
(詩說)
所有宗教的創始者,不論是耶穌也好、釋迦牟尼也好、穆罕默德也好,他們帶領信眾所信仰的神祇,叫上帝也好、叫佛也好、叫真主阿拉也罷,在教義的引領下,都是能幫助信眾忍受並度過苦難,過上好日子的「力量」。
這力量,肉眼當然看不見,是無形的,往往顯現在受苦的人民當中,在幸福的民眾當中,祂有可能是一種監視的力量,督促著人們不要做壞事。所謂「天道酬勤」、「人在做,天在看」裡的「天」,就是邀集各方神聖而得來的一種無形力量。
記得有一次與瘂弦聊天,他指出,中國的神祇為什麼那麼多,原因就是「中國人太苦」了,所以,需要「創造」很多神,來保護自己,為辛苦的生活因想像(有神明庇佑),而對未來滋生希望。
這些神,與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一樣,既是人們「創造」出來的,與其說真有其「神」,倒不如說,祂們是一種精神力量,或是用來寄託心靈的一種信仰。
這些「神」到底管不管用?
我認為,你信,祂就會管用。林書豪是虔誠基督徒,他於2012年上演的「林來瘋」大戲,從基督徒眼中來看,無異是上帝在他身上顯現的「神蹟」。
如果你不信「神」, 也可以找到支持的例子。文革當年,摧折文化、毀壞宗教信仰的上位者,竟能壽終正寢,至今還有人歌頌……!你說,神在哪裡?天理在哪裡?日本作家遠藤周作的小說《沈默》,也針對類似的情境提出了他的質疑:「主啊!你為何沈默?」
然而,我的看法是,神(或說是一種無形力量)是有的,祂在某些情境下,無法帶給所有人幸福,也是可能的,但絕大部分時候,若人們遭遇不幸,而期待「神蹟」,這期待的過程中,會讓人感到心中平靜,在平靜中去思考或想方設法解決面前的問題,這本身就是一種「神力」。
芥蘭本身就是苦的,如同人世,而淋上了蠔油之後,儘管嚼在口中,仍難免還有一點苦味,但最後飄出的,還是那種蠔油香,早已把芥蘭的苦味融化於無形。
有趣的是,我查閱維基百科「蠔油」的條目時,看到這一段歷史:
「蠔油是1888年於中國廣東省香山南水鄉由李錦裳意外發明,因為他原本烹調蠔肉給餐廳客人,但忘記了關爐火,白色的蠔汁在鍋裡濃縮成咖啡色,可是品嚐以後,效果出奇地好。他創立的李錦記也繼續將蠔油及其他中式調味料推廣至全球。」
讀下來,就像是讀一則「神蹟」似的。至於是哪一種神呢。
灶神吧!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3 回應:2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我愛吃苦的菜,例如苦瓜我也很愛,吃到最後會有回甘的感覺。就像人生一樣不可能永遠甜甜蜜蜜,偶而也是要吃吃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