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許石出版過的曲譜、唱片並參考手稿,編列許石主要作品曲譜
許石(1919-1980)出生臺南,活躍於二十世紀後半的臺灣流行樂壇,演唱及作曲俱佳,採編發表歌曲與民謠無數,有《安平追想曲》、《南都之夜》等膾炙人口的知名作品,為戰後臺灣極為重要的第一代流行音樂家,廣泛影響臺灣近代音樂的發展。
立即訂購《歌謠交響:許石創作與採編歌謠曲譜集》
|內容試閱|
南都之夜
許石作曲 鄭志峯作詞
一、(男) 我愛我的妹妹啊 害阮空悲哀 彼當時在公園內 怎樣妳敢知
看見月色漸漸光 有話想欲問 請妹妹妳想看覓 艱苦妳敢知
二、(女) 我愛我的哥哥啊 相招來迌 黃昏時在運河邊 想起彼當時
双人對天有立誓 阮即毋敢嫁 親像風雨渥好花 何時會相會
三、(男) 妹妹啊我真愛妳 (女) 哥哥我愛你 (合) 坐在小船賞月圓 心內暗歡喜 親像牛郎佮織女 相好在河邊 啥人會知咱快活 合唱戀愛歌
(樂譜及日語版略)
〈南都之夜〉堪稱是許石作為作曲家的第一號作品,創作發表於1946年。許石曾說,既然大家都說這首歌是民謠,他也就順大家的意思。1964年他發表的〈臺灣鄉土交響曲〉民謠組曲中,就以〈南都之夜〉作為開頭,可見這首作品對許石本人與當時社會來說,定位都相當特殊。
這首歌音節結構規律,為詩歌的「七五調」,跟〈望春風〉一樣,曲式簡潔對稱而悠揚。發表時歌名是〈新臺灣建設歌〉,表現228事件前後臺灣社會積極向上精神,也尖銳突顯社會問題,後以鄭志峯作詞的愛情歌謠〈南都之夜〉流行。
由於曲式簡單、調性輕鬆,〈南都之夜〉成為戰後第一首全臺熱唱歌謠,當時即傳言此曲為翻唱自日本歌謠〈蘋果之歌〉。但據許石所述,其實這首歌是取材自地方歌仔的改編。
〈南都之夜〉傳唱版本多不勝數,也隨當時的電影流傳到中國大陸、東南亞,成為跨越族群與國境的歌謠。葛蘭演唱的華語歌曲〈臺灣小調〉隨電影大流行人人愛唱,蕭而化作詞的〈我愛臺灣〉收入音樂課本、成為臺灣的全民音樂記憶,廣東話版的〈舊歡如夢〉在香港也成為經典老歌,在中國大陸長久流傳的〈我愛我的臺灣〉,也是相當普遍的音樂記憶。
近代改編的演奏版本,有蕭泰然的小提琴〈戀歌〉、蘇文慶改編的國樂交響曲〈臺灣追想曲〉等。鄭進一改編、許效舜演唱的〈福州伯的故事〉,展現這首歌謠親切詼諧、輕鬆耐聽的特性。
一個旋律,經過幾十年的傳承,成為不同語言、政治立場的「愛臺灣」之歌,同時也可以是浪漫的愛情歌謠,也可以是詼諧的戲劇旋律,就彷如民間歌謠一般。這樣的發展,肯定是許石在創作時始料未及的吧。
本文轉載自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品資訊網-新書推薦----歌謠交響:許石創作與採編歌謠曲譜集
返回國家網路書店>>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106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