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在創作或欣賞時,便能感到自我的真實與快慰
李元亨教授在校期間主攻水彩畫與油畫,可是離開校門後卻向雕塑方面努力。這種轉變,據他解釋是有鑑於我國藝術家對雕塑部門的成就不多,所以他將重心轉移到雕塑方面,並且嘗試創新。他說:「繪畫、雕刻與音樂是我最深愛的」,李元亨教授於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了他的感想。「每當我在創作或欣賞時,便能感到自我的真實與快慰;至於作品則不在乎它的形式新或舊,但求真實的表現自我內在的思想與情感。」
立即訂購《心韻的象徵 李元亨83藝術創作回顧展(精裝)》
「心韻的象徵─李元亨83藝術創作回顧展」國父紀念館登場
由文化部所屬國立國父紀念館主辦的「心韻的象徵─李元亨83藝術創作回顧展」,於今(24)日在該館中山國家畫廊舉行開幕式。開幕在莊敬高中弦樂團的演奏中展開,國父紀念館並首次於開幕活動聘請專業手語翻譯同步進行手語轉譯,落實文化平權。今日出席貴賓有文化部政務次長彭俊亨、前總統府秘書長陳唐山、總統府國策顧問翁金珠、臺灣土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復生、中信金控董事長顏文隆、嘉義縣文化觀光局長許有仁、國際藝評人協會蔡瑞霖教授等。
李元亨教授於民國25年出生於彰化縣鹿港鎮,曾獲1974年法國藝術家沙龍繪畫部金牌獎、1984春季沙龍雕塑部銀牌獎。更於2000、2003、2006年當選法國藝術家沙龍三年任期的繪畫部評審委員,是三十餘位國際評審中唯一的亞裔評審。2007年作品獲得法國藝術家沙龍國際公爵大獎的殊榮。李元亨嚮往理想主義與象徵主義的藝術理念,從現實困頓的黑暗、神秘、深邃、憂鬱、惶恐、期待中,追求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其作品主題環繞著少女,母女之情以及優美的風景。
文化部政務次長彭俊亨表示,李元亨教授的作品讓大家感受到藝術家的智慧,點亮心燈,照亮人生,透過欣賞藝術家的創作讓我們的生活更為豐富,更為真善美。文化部積極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而重建臺灣藝術史不僅是一個政策也是一種運動,透過重新詮釋、發現藝術家的作品,探索藝術家的故事,讓臺灣藝術史的輪廓更為清晰、完整,讓下一代更了解自己的土地,更認識臺灣,這是一個基礎的工作,越基礎就越前瞻。
國立國父紀念館梁永斐館長推崇李教授成就非凡。第一、是集雕塑、油畫及水彩的全方位國際大藝術家,用生命打造臺灣這塊土地深厚藝術沃土,其個展巡迴臺灣眾多城市,參加的聯展藝術亦不可勝數,對藝術創作的真心用心對臺灣美學教育的貢獻有目共睹。第二、獲獎無數,令人讚嘆。曾獲1974年法國藝術家沙龍繪畫部金牌獎、1984春季沙龍雕塑部銀牌獎。2007年作品獲得法國藝術家沙龍國際公爵大獎的殊榮。另外,2000年當選法國藝術家沙龍繪畫部評審委員,成為24位國際評審委員中唯一亞裔評審委員,前後共擔任評審委員25年並獲得肯定,他是一位成功的國際藝術大使。第三,是令人欽佩的藝術教育家,除曾於臺南善化中學、彰化溪州中學、於國立藝專美工科及中原理工學院建築系任教,並自法國返臺於國立臺灣藝術學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大葉大學藝術造形學系等校擔任教授,作育英才無數。
本次展覽展出油畫91件、水彩8件、雕塑17件,主題內容包括人物的親情系列:描繪母性無限的光輝,慈祥、溫馨、幸福、愉悅象徵永恆的愛。少女系列:表現姿態、純樸、溫雅、豐盈、曲線律動之美。風景系列:將想像追憶中的故園情以寓意的自然寫實或半抽象重複交融與結合,掌握造型、和諧的技法,表現寧靜、夢幻、詩意的大自然無限生機與空間奧秘之氣勢。
「心韻的象徵─李元亨83藝術創作回顧展」展期自108年8月24日至9月30日止,在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展出。
本文轉載自文化部--新聞與公告--文化新聞--「心韻的象徵─李元亨83藝術創作回顧展」國父紀念館登場
返回國家網路書店>>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42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