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曼一街專文”登頂巔峰百變臉譜剪紙大師”
編輯出處:
京劇臉譜是在戲劇化妝基礎上演化而形成的一種具有固定譜式的藝術形式。它發展、演化、完善的時間已有二百多年了。它同京劇一道,被稱為“國粹”。
中國民間傳統的剪紙民俗藝術,源遠流長,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被魯迅先生稱為“勞動者的藝術”。它反映著人們生產、生活、風景、習俗,表達著人們對生活的感受、愛憎和希望。它根植於民間,來源於生活,具有極大的普及性和很高的審美價值。同時剪紙,其大眾化及藝術性,在民俗藝術中更是璀璨奪目,所以稱為“民粹”亦不為過。
世界剪紙看中國,中國剪紙看蔚縣,蔚縣剪紙源於明代,是一種風格獨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漢族民間藝術。蔚縣剪紙的製作工藝在全國眾多剪紙中獨樹一幟,這種剪紙不是“剪”,而是“刻”,是以薄薄的宣紙為原料,拿小巧銳利的雕刀刻制,再點染明快絢麗的色彩而成,所以這種剪紙非常有看頭。
周淑英,蔚縣剪紙第三代正宗譜系傳人,是蔚縣第二代剪紙藝術家周永明之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其“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她從小受家庭藝術薰陶,酷愛剪紙藝術,練就了剪紙藝術刻、畫、染全套功夫,藝術風格與其父周永明一脈相承,她剪紙作品的色彩更令人驚豔,尤其是她的牡丹形態各異、色彩繽紛,仿佛帶著露珠剛剛怒放。周淑英一門心思在剪紙這條路上跋涉,最終她登上中央美術學院的講臺,她曾到20多個國家進行文化交流,作品被多國政要收藏。
周淑英的父親周永明是蔚縣剪紙藝術創始人王老賞唯一的嫡傳弟子,是我國第二代著名剪紙藝術大師。他開創了周派螺旋刀、針尖刀和套染、暈染新技法,創作了馳名中外的“百種臉譜”。周淑英在學習剪紙藝術的道路上深受父親的影響,不但繼承了老一輩的藝術風格,也在不斷實現自我的突破和創新。
周永明(1929-1986),蔚縣南張莊村人。生前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剪紙學會理事。師從王老賞學習剪紙技術。1957年周永明受到朱德副主席的親切接見。朱德副主席對周永明的臉譜剪紙作品高度讚賞。他和梅蘭芳多次探討剪紙臉譜技藝。周永明在他從藝五十年的時間裡,創作了一千多幅各種題材的作品,還對二百多幅傳統作品進行了改進和整理,這是他留給蔚縣剪紙界的財富。正如著名文藝家馮驥才先生說的那樣,周永明創作的臉譜是蔚縣剪紙的符號。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2019/09/23
2018/12/10
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