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灣島的高空,漸次往下,以不同的視角探索我們所生活的空間
為呈現國家檔案的多元類型及廣泛應用,本局首度以國家檔案中的地圖為主軸,從目前典藏之國家檔案中,萃取出48幅具歷史意義的重要地圖,並結合地理空間與比例尺概念,規劃「看見臺灣」、「生活尺度」、「點線之間」3大單元,帶領讀者從臺灣島的高空,漸次往下,以不同的視角探索我們所生活的空間。此外,本書從中再精選11張焦點地圖,搭配QR Code,讓讀者可以從書中「聽」到更多的地圖故事,並透過書中透明片、等高線手繪等的設計,增加讀者與本書的互動性。同時,為更進一步推廣國家檔案應用,本局特以1931年 (昭和6年)繪製的「臺灣鐵道線路圖」製成復刻版地圖,隨書附贈。
立即訂購《與地圖的時空對話─國家檔案地圖中的故事》
與地圖的時空對話 探索寶島風華故事
一甲子時間讓臺灣山川地貌改變了什麼?社經人文又有什麼不同?由國家發展委員會及客家委員會指導,檔案管理局及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主辦「與地圖的時空對話─國家檔案地圖中的故事」特展,將為您解答,歡迎自即日起到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北棟1樓觀展。
本次首度以國家檔案中的地圖作為展示主角,特別精選二戰後首張由國人繪製的大型臺灣地質圖第一次以原件展示,讓民眾近距離感受地圖之美。10月24日在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1樓綠廊舉行開幕典禮,由國發會副主委曾旭正、客委會副主委范佐銘及與會貴賓一起揭開序幕,帶領大家穿越時空,探索國家檔案地圖中的故事。
曾副主委致詞時表示在學生時期就開始與地圖接觸,透過地圖,可以對我們生活的環境進行結構性的解讀與瞭解,也透過地圖線條勾勒出許多過去的回憶與故事,尤其是本次展出的地質圖原件,可以看出地圖的迷人之處。范副主委全程以客語致詞,表達對客家文化與地圖檔案結合展出的期許與欣喜。與會貴賓監察院張博雅院長也表示最崇拜最早開始繪製地圖的人,透過製圖者細心的觀察、對照,除了讓我們瞭解居住環境的地形、地貌與地質,也對於歷史與地理有更深層的認識。
檔案局林秋燕局長指出,本展覽精選60幅橫跨1910年至1971年間的地圖,透過不同比例尺及空間架構,帶領觀展者跟著製圖者的視角,從臺灣所處的全球位置、全島、區域、城市、進而縮小至日常生活場域,探索一甲子時間寶島風華的演進。
展覽分為「立足東亞:全球的福爾摩沙」、「看見臺灣:圖繪美麗島」、「生活尺度:我們共有的家園」及「點線之間:凝固在時間中的空間」四大單元,在展場除了依循展覽脈絡透過地圖發掘其時空故事,還可以自己動手畫地圖,並透過現場提供的多項互動設計,以及擴增實境的尋寶遊戲,讓觀展民眾盡情探索地圖的奧妙,與這些歷史地圖進行一場時空對話。
本文轉載自國家發展委員會--關於本會--新聞稿--與地圖的時空對話 探索寶島風華故事
返回國家網路書店>>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60 回應:0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