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藝文佈告欄
李瑞騰〈台灣作家筆下的香港〉刊載於7/23《人間福報》
中央大學教授李瑞騰〈台灣作家筆下的香港〉刊載於2014年7月23日《人間福報》,此文正是黃冠翔《異鄉情願:臺灣作家的香港書寫》(獨立作家出版)書中的推薦序:
上世紀的八Ο年代中期,我在撰寫博士論文《晚清文學思想之研究》期間,特別注意到香港的報刊,如王韜所辦《循環日報》、黃世仲兄弟經營的《中外小說林》等,也都作了一些必要的了解;大約同一段時間,我在《文訊》雜誌策畫「香港文學特輯」,展開我深入香港及香港文學的歷程。但那時我其實還沒到過香港,總覺得不怎麼踏實。
一九八八年四月,我首度赴港,主要是去浸會大學進行學術交流,也和一些香港作家會面;八月又去了一趟,在港大參加一場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發表了一篇〈八十年代香港的新詩界──以文學刊物為中心的討論〉。從此以後,香港成為我常去的地方。
第二次要去香港之前,我寫了一篇〈重訪香港〉;九Ο年代寫過幾篇赴港活動的心情紀錄;跨世紀以來,也有幾篇〈香港紀行〉。基本上都是散文,我應該可以算是台灣作家,寫了香港,而我在一個什麼樣的情況下去了香港?用什麼樣的觀點看香港?看到了什麼?這樣的提問,應該可以在我的作品中找到答案。
但我畢竟不是一位創作型的作家,也只是偶爾寫了香港;不過,以台港如此密切的關係,台灣作家寫香港是很正常的事,進一步要問的就是: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有那些作家寫了那些以香港為主題作品?那些作品,整體看來反映出什麼樣的香港景觀和城市特性?
這當然可以寫成一篇探討台港文學關係的論文。四、五年前,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任教的應鳳凰教授的一位碩士生黃冠翔,想要研究台灣作家如何寫香港,我應邀審查並口考了他的研究計畫;約一年後,他完成他的論文,我又擔任了這篇論文的口試委員,我覺得冠翔從一九五○年代寫到跨世紀以來,把台灣作家筆下的香港作了很好的梳理;他認真研讀了夏濟安、邱永漢、趙滋藩、余光中、鍾玲、施叔青、朱天文、龍應台、平路、張曼娟、易之臨、蔡珠兒等人寫香港的諸多文本,順著香港的歷史發展,用香港本地觀點、大陸學者看法來和台灣作家相互印證,帶領讀者通過作家視野進入香港,凝視東方明珠的輝光閃爍,感受島嶼在歷史進程中的榮辱滄桑,是一部有意義的文學論述。
和這個題目相近的是:香港作家的香港書寫、大陸作家的香港書寫,甚至於香港作家如何書寫台灣等,都可以進一步開發。冠翔寫完碩論後去服兵役,居然以「替代役」身分來到我借調任職的台灣文學館,這說明我們有緣;他退伍之際,也是我四年任期將屆之時,他告訴我說,他的碩士論文將易名《異鄉情願:台灣作家的香港書寫》出版,希望我寫篇推薦序,我因在他的研究過程中提供了一些想法,很高興寫下這篇小文以祝賀本書的出版,希望冠翔今後能把研究範疇擴大,在香港書寫以及台港文學關係史上作更多且更深入的探討。
黃冠翔《異鄉情願:臺灣作家的香港書寫》
今日人氣:2 累計人次:4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