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作家動態
- 藝文佈告欄
兩岸三地名作家聚首香港書展 與廣大書迷同遊文學世界
圖片來源/香港書展2015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 26 屆香港書展,將於 7 月 15 至 21 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書展以「從香港閱讀世界‧一讀鍾情」為主題,引領讀者沐浴書海之中,碰上好書大談戀愛。一直深受書迷歡迎的 「名作家講座系列」跨進第 11 年,大會與《明報》和《亞洲週刊》 再度攜手合作,邀請來自兩岸三地,以至海外知名華文作家和文化人來港參與書展,與讀者直接交流。
名家睿智分享 題材既闊且深
今年「名作家講座系列」秉承傳統,邀請到來自五湖四海的文化界巨人,其中包括台灣文化界重要推手龍應台,她不但被譽為華人世界最具影響力作家之一,而且曾經留港數年擔任大學訪問學者,以本港社會為觀察對象撰寫多篇精彩文章,對香港感情豐富、與香港關係深厚。
八十後內地作家九夜茴以感人動心的青春文學俘虜大眾,其成名作《匆匆那年》曾經創下四個月熱賣十萬冊的銷售紀錄,一躍成為當年最暢銷的青春文學作品,她今次會與書迷大談青春的寶貴和大時代下的寫作。
另一位人氣內地作家張嘉佳,藉著平易近人筆觸,述說不凡動人經歷,其作品集《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陪伴讀者走過一段一段崎嶇旅程,這位被譽為「最會說故事的人」將以「講故事」為題開講,勢必哄動。
各地名家又會參與對談,相互激發,其中內地著名作家、「腦癱詩人」余秀華和「香港文學獎雙年獎」得主廖偉棠的講題為「漫談,亂談」。其他名家包括中國內地的遲子建、王躍文、 周國平和張怡微;台灣的陳若曦、季季、簡媜和夏曼.藍波安;以及海外的查建英 和李桑。
龍應台 以文字喚醒靈魂
龍應台是台灣首任文化部長,份屬當地文化發展重要推手,除了政策倡議,她亦被譽為華人世界最具影響力作家之一,作品《野火集》曾於 80 年代台灣社會引起極大迴響和廣泛討論,促發大眾思考社會和民主發展。近年作品如《請用文明來說服我》和《親愛的安德烈》等,亦都廣受各界關注。
其中牽動大量讀者心靈的《大江大海 1949 》,前後醞釀十年,耗時 400 天,走遍長春、南京、瀋陽、馬祖、台東和屏東等地,拜訪一個個國共內戰的倖存者,記下一筆筆國家個人歷史紀錄,以新穎手法向年輕人訴說關鍵歷史,「向所有被時代踐踏、侮辱、傷害的人致敬。」
雖然來自台灣,港人對龍應台卻絕不陌生,同時她對香港亦是真摰關懷,例如在《龍應台的香港筆記@沙灣徑 25 號》中,她述說了不少關於港人和本土文化的關係,並相信書中一字一句,仍然與港人連繫一起:「我倒是覺得,香港讀者可以去拿其中特別幾篇,去比照…香港現在是怎麼樣?然後自己會有結論說:香港是進步了?還是怎樣?」
九夜茴、張嘉佳 創作無疆界 用心說故事
網絡文學熱潮席捲全球,其中在中國內地的發展更是一日千里,多位炙手可熱作家都在網上世界發光發熱,其中九夜茴成名作品《花開半夏》在各大文學網站中廣受歡迎,更被評為精華作品,成就一時佳話。
跨界創作日漸盛行,九夜茴也由文學界一躍進入影視圈,其「青春三部曲」《花開半夏》、《匆匆那年》和《初戀愛》先後被改編成電影電視,由她本人擔任編劇,成績矚目,從此展開文學影視兩棲作家之路。
談到今次參與香港書展,九夜茴亦是興奮雀躍:「如果大家能通過我一個個人,這樣一個個體,能更關注到內地的青春文學,我覺得是我這次去的時候意義重大的一件事。」
另一位八十後名作家張嘉佳亦是網上文學風雲人物,自 2013 年起,他在微博發表 33 篇睡前小故事,整個系列在微博的轉發次數超過 150 萬次,閱讀人高達 4 億人,更被譽為「最會說故事的人」。
「我就把這整個十年所有發生的經歷,把它變成很多短篇,然後每個短篇的主人公,就變成不同的男女老少。這樣的話就好像在寫別人的事,其實還是在寫自己的事」,藉著平易近人筆觸,張嘉佳描繪出一段段不凡動人經歷,緊扣讀者心弦。
小故事其後結集成實體書本《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暢銷 200 萬冊,繁體版本最近亦已登陸香港和台灣,接觸更多華文讀者,書中描繪都市女孩暗戀畫家感人經歷的〈擺渡人〉將被拍成電影,由享譽國際華人導演王家衛和演員梁朝偉分別監製和主演,張嘉佳親自編導,叫人期待。
如讀者有意參加名作家講座,可於下列網頁登記留座:www.hkbookfair.com/seminar_authors (網上登記將於 6月 25 日正式開始)
展覽網址︰ www.hkbookfair.com
作家簡介
龍應台
1952 年出生於台灣高雄大寮, 1999 年成為台北市文化局長, 2012 年出任台灣首任文化部長。
1986 年出版《野火集》,對台灣 80 年代民主發展影響深遠,其他作品如《百年思索》和《請用文明來說服我》,均對兩岸三地公民社會發展展示深刻關注。歷經數年研究訪查,龍應台在 2009 年寫成《大江大海 1949 》,從個人到家國,紀錄時代傷痛。
主要作品:《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和《目送》
講題:我有記憶,所以我在
日期:7 月 18 日 (星期六) 時間:16:00 – 18:00 地點:會議廳
|
|
陳若曦
原名陳秀美,1938 年出生於台灣新北市永和區,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後來進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讀,獲頒寫作系碩士。
曾經先後獲得台灣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聯合報特別小說獎、吳三連文藝獎,以及吳濁流文學獎等,並於 1999 年獲《 中國時報》 人間副刊 選為十二位跨世紀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紙婚》、《慧心蓮》 (長篇);《尹縣長》、《媽媽的原罪》 (短篇);《打造桃花源》 (散文集),以及自傳《堅持無悔 – 七十自述》等。
講題:生活與寫作
日期:7 月 16 日 (星期四) 時間:11:30 – 13:00 地點:會議室 S226 – 227
|
|
遲子建
1964 年出生於中國黑龍江漠河縣, 1984 年畢業於大興安嶺師範學校,並於 1987 年入讀北京師範大學與魯迅文學院聯辦的研究生班,現服務於黑龍江省作家協會。
1983 年開始寫作,在《人民文學 》發表作品《北極村童話》後,開始受到廣泛重視,並憑《霧月牛欄》、《清水洗塵》和《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先後三次獲得魯迅文學獎,屬於唯一一位三次獲得此殊榮的作家。
另一作品《額爾古納河右岸》則獲長篇小說最高榮譽 –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其多部作品亦被翻譯成英文、法文、日文和韓文等多個不同版本。
講題:文學的山河 – 從《額爾古納河右岸》到《群山之巔》
日期:7 月 17 日 (星期五) 時間:11:30 – 13:00 地點:會議室 S226 – 227
|
|
王躍文
1962 年出生於中國湖南省漵浦縣, 1984 年大學畢業後開始在省市縣等各級政府機關工作,現為湖南省文聯副主席和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主要作品是官場小說,寫作風格翔實,擅長描寫中層人物,注重內心刻劃,被譽為當代官場作家代表人物。
1989 年開始文學創作,主要作品包括《國畫》和《蒼黃》等長篇小說,以及《漫水》和《無雪之冬》等中短篇小說集,亦有雜文隨筆集《幽默的代價》等;2014 年憑中篇小說《漫水》獲得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另外亦曾獲得湖南省青年文學獎,以及《小說選刊》、《中國作家》,以及《當代》等多項大型文學刊物獎項。
講題:從《大清相國》說古道今
日期:7 月 18 日 (星期六) 時間:14:30 – 16:00 地點:會議室 S226 – 227
|
|
查建英
筆名紮西多,1959 年出生於中國北京,1978 年至 1987 年間先後入讀北京大學、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兩個碩士學位。近年任職於紐約 The New School 印度中國研究所,並於紐約和北京兩地居住。
曾為《紐約客》和《紐約時報》等撰稿,著名作品包括「國家公敵」和「國家公僕」等, 2003 年獲美國古根海姆寫作基金。
著作《China Pop》入選美國雜誌《Village Voice》的「 1995 年度 25 本最佳書籍」、《Tide Players》入選英國雜誌《經濟學人》的「 2011 年度最佳書籍」,另外《八十年代訪談錄》亦入選多間媒體的「 2006 年最佳圖書」,並在國內國外引起了廣泛關注。
講題:跨語境 / 跨地域寫作的優勢與陷阱
日期:7 月 16 日 (星期四) 時間:15:00 – 16:30 地點:會議室 S226 – 227
|
|
周國平
1945 年出生於中國上海, 1967 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 1981 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獲頒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著作包括《守望的距離》 (散文集)、《把心安頓好》 (隨感集)和《人生不較勁》等,當中親情紀實作品《妞妞 – 一個父親的札記》銷量逾百萬冊。
講題:人生的三個覺醒
日期:7 月 15 日 (星期三) 時間:11:30 – 13:00 地點:會議室S226 – 227
|
|
季季
原名李瑞月,1945 年出生,台灣雲林縣人,屬於台灣文壇前輩,活躍於六十年代的台灣文壇,高峰時期一年出版小說十本,多以愛情故事為主,形式上深受西方現代主義的影響,頗受歡迎。
1963 年參加救國團文藝寫作研究隊,獲得小說組比賽冠軍,在 14 年寫作生涯中,作品包括《屬於十七歲的》、《異鄉之死》和《休戀逝水 – 顧正秋回憶錄》等;1978 年轉投新聞界開拓全新事業,曾任多間報刊雜誌編輯和主筆,亦曾多次獲邀擔任《聯合報》和《中國時報》等文學獎的評審委員。
講題:台灣現代文學史上最著名的白色恐怖案 – 從《行走的樹》追懷我與「民主台灣聯盟」案的時代
日期:7 月 15 日 (星期三) 時間:14:30 – 16:00 地點:會議室 S226 – 227
|
|
簡媜
1961 年出生於台灣宜蘭縣冬山河畔,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大學時期開始榮獲多項文學獎,更憑《紅嬰仔》獲得 1999 年九歌年度散文獎、第 24 屆金鼎獎推薦優良圖書、第 3 屆台北文學獎散文獎,以及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
著作包括《紅嬰仔》、《天涯海角》、《吃朋友》,以及《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等,創作多元多變,題材包括親子教育、城鄉變化,以及生老病死等。
講題:文學與人生像白首偕老的戀人
日期:7 月 19 日 (星期日) 時間:11:00 – 12:30 地點:會議室 S226 – 227
|
|
九夜茴
原名王曉頔,1983 年出生於中國北京, 2005 年憑藉小說《花開半夏》成名,作品在各大文學網站中大受歡迎,並被評為精華作品。
隨後出版的小說《匆匆那年》更加創下 4 個月內熱賣 10 萬冊的銷售紀錄,成為當年最暢銷的青春文學作品。
《花開半夏》、《匆匆那年》和《初戀愛》三部作品其後均被改編成為電影或電視劇,並由九夜茴親自擔任編劇,票房矚目,九夜茴從此一躍成為文學和影視兩棲作家。
講題:在中國:大時代下的青春寫作
日期:7 月 18 日 (星期六) 時間:11:30 – 13:00 地點:會議室 S226 – 227
|
|
張嘉佳
1980 年出生於中國江蘇南通,畢業於南京大學,大學畢業之後曾任雜誌主筆和電視編導等。
2011 年首次擔任電影編劇,並憑《刀見笑》獲得第 48 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2015 年與國際知名導演王家衛和演員梁朝偉合作,自編自導電影《擺渡人》,故事亦是來自其作品集《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作品集《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創下單本小說歷史記錄,並獲得亞馬遜年度圖書總榜第一位、 Kindle 年度電子書收費榜第一位,以及京東年度青春小說榜第一位。
講題:講故事
日期:7 月 19 日 (星期日) 時間:18:00 – 19:30 地點:會議室 S226 – 227
|
|
李桑
原名李益輝, 1964 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永平,祖籍福州古田,畢業於日本東京國際大學國際經濟系,奉行「旅遊就是生活」信念。
現為旅遊集團創辦人兼董事經理,著作包括《出走》和《走出》等。
先後獲得馬來西亞蘇丹賜封「拿督斯裡」名銜並獲委任為「太平紳士」,並於 2015 年獲得日本天皇賜封「旭日雙光章」勛章。
講題:「出走 . 走出」旅遊美學 (嘉賓 講者:蔡瀾 )
日期:7 月 17 日 (星期五) 時間:15:00 – 16:30 地點:會議室 S226 – 227
|
李桑 蔡瀾
|
夏曼 . 藍波安
1957 年出生於台灣蘭嶼,屬於台灣達悟族人,畢業於淡江大學法文系,其後進入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現為台南成功大學台文所博士班研究生。
多部作品被翻譯為英文、法文和日文,並曾獲得九歌出版年度小說獎、吳濁流小說類獎,以及吳魯芹散文獎等;作品包括《大海浮夢》、《野性蘭嶼》、《海浪的記憶》、《黑色翅膀》,以及《冷海情深》等。
講題:大海浮夢
日期:7 月 20 日 (星期一) 時間:15:00 – 16:30 地點:會議室 S226 – 227
|
|
余秀華
1976 年出生於中國湖北省鐘祥市,現為湖北省鐘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2009 年開始詩歌創作,主題大多圍繞對愛情、親情,以及生活的感悟,至今已經創作了二千多首詩,包括《經過墓園》、《井台》和《夢見雪》等。
2014 年,作品《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透過《詩刊》微信帳號發佈,其後被大量轉發,成為網絡一時佳話。
講題:漫談,亂談 (嘉賓 講者:廖偉棠 )
日期:7 月 20 日 (星期一) 時間:18:00 – 19:30 地點:會議室 S226 – 227
|
余秀華
廖偉棠
|
張怡微
1987 年出生於中國上海,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並先後取得哲學學士和文學寫作專業碩士資格,現為台灣政治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曾獲 2010 年時報文學獎散文組評審獎、 2011 年香港青年文學獎小說高級組冠軍、 2013 年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組評審獎,以及 2014 年紫金「人民文學之星」散文大獎等。
著作包括《你所不知道的夜晚》 (長篇小說)、《舊時迷宮》和《時光,請等一等》 (中短篇集),以及散文集《都是遺風在醉人》和《悵然年華》等。
講題:那麼大的離散,那麼小的團圓
日期:7 月 20 日 (星期一) 時間:11:30 – 13:00 地點:會議室 S226 – 227
|
|
今日人氣:1 累計人次:2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