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半澤直樹那套行不通?

2014/6/11 下午 06:05      
本站分類:另眼看書
如果半澤直樹那套行不通?

去年日劇《半澤直樹》在日本非常火熱,平均收視率有29%,而最終回更是高達42.2%,在台灣也十分受歡迎。而爆紅原因,莫過於半澤直樹滿足了許多小小上班族長期壓抑、無處宣洩的心聲。明辨善惡、正氣凜然的半澤,不畏上下關係,巧妙地反抗上司並堅持自己的理念,甚至讓壞人上司下跪。對比現今輩份倫理制度深重,高度組織化的日本社會,亦或是台灣,這幾乎是不存在的情節。大大地鼓舞了我們這些小員工、小小老百姓。

群居的人類形成社會,社會中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組織。而為了使組織與社會順利地運行以及保有秩序,一種能普遍被接受用以規範、影響個體行為的「制度」是需要被建立的。然而,隨著時間這一制度也可說是某種價值觀的產物,可能會變得不合時宜,或是不再被所有人接受,這時就會出現「改革」。

 在劇中,半澤除了復仇之外,同時他也堅持自己的理念,去改革銀行腐敗的體制與現況。他說:「銀行職員不是為了保護銀行而工作,而是為了這個國家的勞動人民在工作。這個理念絕對不能忘。我們不是為了上司和組織在工作。」但顯然我們都知道半澤在劇中許多激進與賭博的作法,在現實中不僅不太可行,甚至會死得更快!如果想要使組織或體制改變,有什麼更有可能的方式或事件參考嗎?

有的!

記得小學的音樂課,當介紹到西洋古典音樂浪漫時期的代表人物,絕對會出現兩個名字,一個是舒伯特,另一個則是孟德爾松(頌)。今天要介紹給大家認識的就是音樂家孟德爾松(頌)的爺爺,被稱為「猶太教改革派之父」的摩西‧孟德爾松(頌)。

摩西‧孟德爾松,德國人稱他「猶太人的馬丁路德」;康德稱他是啟蒙運動中的重要朋友。拉比,是猶太文化中象徵智慧的一個階層稱呼。少時的孟德爾松原能平步青雲的走上這條道路,而在他下了去柏林的決定後,卻一改自身的命運,成為了猶太啟蒙運動的先行者。

從歷史中,我們不難發現許多西方主要宗教都源自於猶太文明,然而猶太文明卻慢慢演化成一種較為封閉,甚至相對於普遍主義帶有異端色彩的模樣。原因在於猶太教並不著重「傳教」,而或許其中一些相對嚴格的規則與習俗也是較難被普遍接受的原因。

在受到許多西方哲學與文化的薰陶後,身為一個虔誠的猶太教正統派教徒,孟德爾松走在一個,「必須保有猶太文化的自主,卻又要設法將猶太文明拉向西方文明的道路上」。其猶太身分在西方世界多少會受到歧視,而改革意識則易招惹守舊派的批評,但他依然堅守理想,為猶太文化能與世界文化融合,並被世界接受而努力。

回到現在,那種帶有流血、革命或較為激進的改革不僅難以被接受,而所付出代價也未必值得。如何在現有體制下,一點一滴的潛移默化,或如何保有原有優點,並吸收來自外部的進步,孟德爾松的努力與貢獻,都十分值得參考與學習!

想要多了解孟德爾松的一生嗎?

讓我告訴你

 

撰文:Po-Tsang

參考資料來源:Wikipedia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10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