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戲院的百年祕密 ──《府城‧戲影‧寫真:日治時期臺南市商業戲院》新書座談會【上】

2017/4/28 下午 05:38      撰稿:cecilia   
本站分類:作家新動態
臺南戲院的百年祕密 ──《府城‧戲影‧寫真:日治時期臺南市商業戲院》新書座談會【上】

四月天,艷陽已在台南赤辣辣高掛。這個周日午後,兩位講者正在政大書城準備帶領讀者穿越時光隧道,回到百年前的老台南,展開一場優閒趣味的文化漫步。

這是《府城‧戲影‧寫真──日治時期臺南市商業戲院》的作者──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厲復平老師,與地方文史達人葉瓊霞老師,透過對談,由淺而深為讀者介紹台南老戲院的前世今生,以及日本時代城市中人們的食衣住行娛樂!

IMG_2155.JPG

首先,厲老師簡要摘錄書中內容,快速將台南八座重要的戲院一一介紹:

史料闕如‧神祕│大黑座│

這是從當時報紙報導的戲劇表演中,推論應為台南最早的商業戲院,更嚴謹地說,應為「寄席」──即沒有特殊舞台設備的表演場所。

1.jpg

臺南市第一座正式劇場│臺南座│

臺南座是臺南市第一座正式的劇場,在1903年以前就已經設立,約在1915年左右停止營業,臺南座如何結束並不清楚,後來的新泉座有可能就是臺南座轉手整修後更名重新開張。

臺南座戲院格局為木造日式戲院,約可容近六百位觀眾,位於當時「開仙宮街」,町名改正後為錦町三丁目,約在今日民生路一段。臺南座主為日人,節目類型以日人歌舞演劇為主,後來也兼放活動寫真,偶爾出租給中國戲班的演出。

2.jpg

媒體大亨高豐松次郎的臺南力作│南座│

南座是影視大亨高豐松次郎,企圖建立全台影視版圖的台南一塊,也是高松豐次郎在1908年至1910年間於全臺興建經營的八個戲院之一(其他包括新竹的竹塹俱樂部、臺中的臺中座、嘉義的嘉義座、高雄的打狗座、屏東的阿緱座、基隆的基隆座、臺北的朝日座),根據報導指出南座「建築法注重衛生,為全島所未見。」可見南座是新築之建築,並非裝修改裝舊建築而成。後來,因為經營困難,曾經將股份釋出與台灣人張文選,到1912年又轉為日本人經營到停止營業。

1928年台灣文化協會(文協)於南座召開第二次黨員大表大會,從照片中看到南座的右舞臺(照片中左側)確有向觀眾席延伸的花道,且右舞臺的記者席(照片中舞臺上最左邊的桌席)桌下舞臺表面有圓弧型痕跡,當為旋轉舞臺之邊緣,然而照片中的觀眾席已改為加設木椅,而非榻榻米。這樣的結構類似於日本的歌舞伎劇場,有旋轉舞台與花道。

3.jpg

1926年成立的臺南文化劇團,是臺南地方人士響應文協演出文化劇的風潮,希望透過文化劇的演出,傳播知識、突破人民文盲的限制,因此劇團曾在南作演出。整體來說,南座可說是宮古座出現之前臺南市不論官方及日人非常倚重的表演與聚會場所。

正港臺灣人經營│大舞臺│

大舞臺是由臺灣人集資組成會社發起興建,臺南市唯一長期由臺灣人經營的戲院。從1911年建立到1945年毀於美軍轟炸,橫跨35個年頭,算是臺南市商業戲院中歷時非常長的戲院。參考大舞臺的地址,並比較1907年繪製的〈臺南市街全圖〉與1915年黑田菊之助繪製的〈臺南市全圖〉,依據該地圖的比例尺推估大舞臺建築物佔地面寬約45公尺、長約40公尺。於西門路上現存之大舞臺戲院遺址為戰後重建,其建築物面寬實測約為26.5公尺,只是不確定戰後重建的建築是否與原大舞臺戲院建築格局相仿。但是即使以26.5公尺的面寬來說,大舞臺的建築在當時可謂龐然大物,對照1931年發行的《台灣紹介最新寫真集》(勝山吉作1931)中的臺南市區空照圖,更可看出大舞臺建築量體的龐大。

5.jpg

書中所收錄的大舞台照片,出處為平賀伊三《臺灣全嶋寫真帖:滯臺紀念》,依據作者查找資料過程中,估計目前應只有加拿大一家圖書館典藏,相當珍貴。

4.jpg

臺南市歷史最悠久│戎座(戎館)│

1912年,原本經營清琴堂的小林熊吉跨足劇場界,在鄰近臺南座的開仙宮街,開設戎座。戎座日文假名為エビス座,在1923年至1925年間刊載的報紙廣告中,戎座名稱出現在報紙上有時為漢字「戎座」,有時又為假名「エビス座」,兩者更替使用。

戎座為日式木造劇場,有報導指出其內部空間為日式劇場的榻榻米觀眾席,不願讓租用場地的中國戲班在觀眾席添加座椅。後來因過於老舊被視為危險家屋,被催促改建。1934年新戎館興建,於1935年開幕。從報導中《臺南新報》刊載了新戎館落成時的建築外觀與內部空間,由照片可知新戎館建築樣式為受西方建築風格影響的新式電影館,建築構造是磚造混凝土,延續1932年末廣町建築群的藝術裝飾風格建築樣式,符合1930年代以來在全臺各地新設電影館的樣式,戲院內部的構造也擺脫單純的日式劇場的傳統,設置西方鏡框式舞臺,並於舞臺上放置投影幕,投影布幕收起可使整個舞台完整為劇團搬演劇目。今日中正路上「黑橋牌香腸」門市大樓應為新戎館舊址,只是建築本體已被裝潢包覆。

6.jpg

從臺南座脫胎後新生新泉座

新泉座成立於1915年間,推測應為臺南座整修後易名而來。1924年發生大火付之一炬,卻也因此意外成為臺南市日人劇場整合的一大助力,催生宮古座的興建。

7.jpg8.jpg

官方色彩濃厚│宮古座│

宮古座的興建源起於臺南市營劇場的規劃。雖然最終是民間出資興建,但其用地為官方提供,且在籌資過程中,當時的臺南市知事居中斡旋,可知官方力量介入戲院興建極深。

宮古座建築樣式參考東京歌舞伎座,鋼筋混凝土磚造結構,內部為日式的木造二樓格局,最多可容納一千五百名觀眾,觀眾席為榻榻米而未用座椅,舞臺設置花道及旋轉舞臺,1939年改造觀眾席增設椅子席。宮古座初期的節目以演劇為主,1931年間轉型為松竹與日活的特約戲院,增加播放映畫的比例,到1938年約有七成到八成的節目是映畫放映。宮古座除了是演劇、映畫及其他各式表演的場所之外,也成為臺南市日人官方及民間倚重的集會場所。戰後宮古座改名為延平戲院,建築物於1977年拆除。此場講座所在地──政大書城,正是改建後的「延平商業大樓」;如今仍可見大樓外觀「政大書城」字體下原來延平商業大樓字樣的痕跡。

10.jpg

11.jpg

在臺南銀座閃耀的歐風建築臺南世界館│

臺南世界館1930年落成,由澤田三郎(矢野嘉三)領軍的「吾等の一團」經營。地址在田町四二,即在現今的中正路,為當時臺南市繁華的末廣町通向西的延伸,是全臺灣第一個新建的電影館就設有椅子席的,並裝置有先進冷氣設備,也是臺南市首間歐式建築電影院,為混凝土磚造二樓建築,可容納觀眾六百人,內部設有西方式的鏡框式舞臺。節目類型相對單純,皆為電影放映。

12.jpg

演講內容豐富有趣、引人入勝,看看現場認真聽講的讀者朋友們:

IMG_2170.JPG

IMG_2182.JPG

側邊旁聽席(辛苦了!)

 IMG_2180.JPG

今日人氣:0  累計人次:9  回應: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